中超不能依靠完全的市場經濟

做為體制改革試點的足球項目,一直承載著國人的期望,希望通過市場化的改革既能提高國家隊、亞冠隊的成績,又能帶來聯賽的繁榮甚至自負盈虧,但起碼目前近十年來看,我們尚看不到多少希望。

最近瘋傳的中超外援改革,註冊人數由4人提高到6人,同時在場的外援人數則最高由3人提高到4人,如果加上規劃球員(目前的說法是已註冊的規劃球員),那一支球隊最多可能有5名外援在場,如果算上一個門將,那其他非門將位置的總人數,只有區區的5名國內球員而且還包括一名U21.如果這樣,起碼最近3年,大批的中超主力球員要下崗轉移到中甲、中乙甚至中冠。

在此背景下,中超各隊因為投資方的力度不同,而帶來的貧富差距會更加明顯,可以想象,恆大、上港和國安、蘇寧請來的外援級別,肯定不是石家莊、重慶或者深圳這樣的球隊可比,兩極分化會更加明顯,可能不出十輪,中超爭冠集團和保級軍團就浮出水面;短期內,中超球隊的整體技戰術水平、表現會因為外援的增多而更加精彩,球迷可能會更多的回到球場。

中超不能依靠完全的市場經濟
中超不能依靠完全的市場經濟
中超不能依靠完全的市場經濟

但在亞冠,因為外援出場人數仍然為4人,因此中超球隊並不會更有競爭力(除非陳主席已經提前得到亞足聯的消息,下賽季亞冠賽場,每隊可以上場6人)。

中國雖然依靠市場手段極大的提高了國力,但這個市場是有計劃指導的、有限定條件的市場經濟,我們應該有這個自信,不能因為過去管制的太嚴格就完全放開,這樣的矯枉過正,受傷的最終還是我們中國足球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