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冬天來了!昨日偶聽同事提起,才突然反應過來。立冬過後,天氣一日比一日冷。清冷和蕭瑟籠罩著一切,人也越來越不願動,像是統統進入“冬眠期”。

在日照足的午後,悠閒地走在馬路上,感受著冬日珍貴的陽光。冬日的天地乾淨寬廣,樸實。冬天的陽光珍貴,照在玻璃窗上,讓人不困思眠。

天空一片瓦藍,大地進入休眠,沒有喧鬧,沒有煩心,聚在一起,圍一爐炭火,煮一壺粗茶,彈一段素琴,品一段時光。

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立冬讓人從烈火變成文火,迴歸一種沉靜的狀態。都說從前慢,如今也慢。秋已末,冬來到,還沒來得及回味秋天,冬天就這樣默默地來了。而遠方的寒冷,也正向我們奔赴。

這時,倘若有熱的東西貼近你,特別是有人遞給你一杯熱的茶湯,心裡便立即暖起來。

冬季寒涼,一杯熱騰騰的茶,從手心到身心,暖透整個人。讓冰涼的身子熱乎起來,讓陰鬱的心情也一同跳躍起來。冬日,記得多喝茶,記得多給愛的人沏杯茶,你的心意,茶知道。

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天氣漸寒,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傾向於煮茶,特別是溫潤的老茶,可以煮飲,亦可以先泡後煮,冬日暖陽,一杯茶,臨窗望遠。

選對一杯茶,不僅能起到驅寒的作用,還能預防感冒、養生等,好處多多哦!那麼,該如何選擇適合煮飲的茶呢?

1、發酵重的茶,如熟洱、老茶頭、紅茶等。

2、陳年老茶,如老普洱,陳年鐵觀音,陳年巖茶等茶類。

列舉煮飲茶品:

1、白茶

屬於微發酵茶,採用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為原料,經陽光曬乾或文火烘乾而成,其毫色銀白,具有“綠妝素裹”的特徵。白茶因加工時未經揉捻,故沖泡後葉片完整而舒展,茶香醇和,湯色清淡。

白茶適用於古樸、自然的陶器茶具,可煎可泡。

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2、黑茶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因其採用的原料比較粗老,且加工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堆積發酵,故而陳香濃郁,滋味醇厚,茶湯多呈深褐色。

黑茶可沖泡也可煎煮,用陶製茶具可利用茶具良好的吸附性消除一些茶葉發酵和存放時形成的雜味,使黑茶的陳香更為突出。此外,陶質茶具的粗獷、大氣搭配黑茶,淳樸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陳韻。

3、紅茶

最受國際歡迎的茶類,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

紅茶既適於沖泡,也適於煎煮。紅茶品飲有清飲和調飲之分。清飲,即不加任何調味品,使茶葉發揮應有的香味。清飲法適合於品飲工夫紅茶,重在享受它的清香和醇味。

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4、烏龍茶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類。烏龍茶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獨具“綠葉紅鑲邊”的特色。適合用紫砂茶具沖泡,可吸收掉茶葉本身過旺的火氣,調柔烏龍茶中的剛猛之氣,配以色澤淡雅的品茗杯賞茶湯。

烏龍茶也可以煮,但是不宜長時間煎煮。不然茶汁過濃,影響茶湯口感,最好用砂陶器皿煮沸。

5、普洱茶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普洱熟茶適合輕微煮飲,口感濃郁,回味綿長。

秋已末,冬來到!溫茶煮酒,靜待初雪

冬季是養生的關鍵時期。此時更宜喝些溫和的紅茶、武夷巖茶、熟普洱等,以及祛溼的老白茶、通絡活血的老單叢、養肝明目的枸杞菊花茶等。

總之,清清冽冽的水,素素然然的茶,遇見了,交融了,便是茶意。冬季,飲茶,天地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