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一生最經典的一戰是哪裡?秦國大將樊於期逃亡燕國和李牧有關嗎?

丐幫護法長老


李牧是戰國末期的趙國名將。想知道李牧最經典的一戰,先來看看李牧都參加了哪些戰事。

一、大破匈奴

在秦王嬴政坐上王位前,李牧常年在趙國的北方和匈奴作戰。

從戰略上,是一個放長線釣大魚的長遠戰略。

據《史記》記載,李牧在雁門關教習戰士騎射,厚待戰士。關鍵還提到“多間諜”,說明當時的李牧非常重視情報蒐集。而且,烽火很多,只要看到匈奴馬上點燃烽火,軍民必須立即躲到據點中,但凡有擅自作戰的,斬!幾年下來趙國不但沒有損失,還誤導匈奴認為李牧是個膽小的將領。李牧的兵也認為李牧怯戰,甚至連趙王也發火,讓人代替李牧的位置。

邊關換了大將,開始和匈奴正面作戰,正中匈奴的心意,趙軍連敗,損失慘重!

趙王又想起了李牧,但李牧很有個性,啟用可以,但要趙王同意自己的打法!趙王同意。

李牧繼續自己的戰略,看風景就是不打,匈奴還是認為李牧不能打。邊疆的戰士拿著錢沒事做,都盼望能打一仗!

這時李牧發現時機漸漸成熟,於是挑選戰車,戰馬,精良的戰士,加緊軍事演習。然後放縱牧民,到處放牧。匈奴小股入侵,李牧讓士兵詐敗,讓匈奴搶掠牛羊和百姓。匈奴得利,單于率主力大舉入侵。

李牧已經預備好了戰場,正面列陣迎敵,奇兵左右夾擊,打敗匈奴十萬騎兵!接著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遁逃,匈奴十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二、肥之戰

趙悼襄王元年,趙悼襄王繼位,派樂乘代替廉頗的位置。廉頗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出走到了魏國。李牧打敗匈奴後,接受趙王的命令攻打燕國,接連獲勝。

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

八年後,秦國攻趙,斬首十萬!這是長平之戰後的又一次慘敗。

秦軍乘勝攻擊,一路深入趙國的後方,逼近邯鄲,形勢極為危機。

趙國一時缺少良將。攻擊估計這時的匈奴威脅暫時解除,趙王敢於讓李牧帶精兵南下。封李牧為大將軍。

李牧避其鋒芒,採取廉頗的戰術,高壘深溝,消耗秦軍,秦軍使用當時白起的打敗趙括的招數,想引誘趙軍出戰,李牧不是趙括,並沒有中招,而是等待時機,奇兵出擊攻破鬆懈的秦軍。被封為武安君!

番吾之戰

兩年後,秦軍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主力走南路攻邯鄲南部,一路向北襲擾邯鄲北部,企圖兩面夾擊。李牧在邯鄲南面,依託長城和漳水形成僵持,然後果斷在南部要塞,留守少量兵力,集中兵力北上一舉擊敗邯鄲北部的秦軍,然後揮師南下,氣勢如虹,秦軍知道北路敗走,李牧稍一反擊,秦軍隨即撤軍。此時的李牧成了秦國消滅趙國最後的障礙。李牧向南進攻,韓魏不敢向北!

邯鄲之戰(打了一半被誅殺)

大勢所趨,李牧只能暫緩秦國的入侵。前229年,秦王使王翦進攻趙國,此時趙國國都已經遷到柏人。秦軍兵分多路進攻趙國。李牧、司馬尚領兵抵擋。

這時的秦國還是忌憚李牧的。正面戰場想要打敗李牧十分困難,於是正面進攻的同時,還在另外一個戰場發力。這個戰場趙國沒有什麼抵抗力,秦國買通趙王近臣郭開,散佈謠言說李牧要造反,趙王助攻秦國,下令趙蔥代替李牧。李牧為將一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作風,讓趙王更加堅信李牧將要造反。於是設了圈套殺了李牧,和岳飛被害風波亭有的一比!

隨後趙國滅亡!

後世評價“李牧在,趙國存,李牧死,趙國亡!”

總結下來李牧的三場大戰都很精彩。

破匈奴放長線釣大魚,有足夠的戰略定力。能夠打敗十萬強悍的騎兵,絕對是經典戰役。為後來打敗秦軍鋪墊了很好的北方環境,趙國能夠調動他們的“北境之王”,集中全國的力量對付秦國。

肥之戰,不用說,打敗鋒芒正盛的秦軍,李牧憑藉此戰,被封為“武安君”可想而知這場戰役的重要性!

番吾之戰,極為精彩,因為李牧面對兩面夾擊不慌,展現了定力,分析形勢,果斷集中優勢兵力,打敗稍弱的北面敵人,使兩面受敵的形勢得以轉變。雖然最終因為秦軍敗退沒能形成大捷,但這場戰役應該最為精彩!


樊於期出逃於李牧應該無關 。因為史料沒有記載樊於期和李牧之間有什麼聯繫!或許在秦趙之間的戰爭中樊於期參與了其中,但當時的主將不是他!

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史記》記載是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亡燕國的。



一世嘉文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至於樊於期,他本來是秦國的將領,因為伐趙被趙國名將李牧兩次戰勝,而秦國國法嚴格,戰敗將軍會被斬,樊於期基於此等原因,所以才逃的。而嬴政之所以出重金懸賞樊於期的人頭,是因為,無論秦法多麼的嚴厲,但在秦國曆史上,因戰敗而叛逃的將軍用一隻手就能數過來,這在戰國曆史上是很少見的。所以嬴政才那麼氣憤。 另外,我覺得,在當時秦國已經開始了滅國之戰,即將一統中國的情況下,如果出現將軍叛逃,而不嚴厲制止的話,對秦國軍隊將會是很大的打擊的。所以,嬴政怎麼會放過他,他不在,但他的家人都在,於是父母宗族都被殺害,樊於期也列入了懸賞行列。其實,如果樊於期回到秦國,至多一死,但是他逃了,不敢面對自己的錯,不僅自己家人被殺,自己最終還是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