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姐靠路边摊发家,今带200农民发鱼财,员工最高8000元工资


30多年前,20岁的覃立新下岗了,她回到家乡在街头卖起了卤菜和鱼糕。覃立新的家在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百里洲镇,这里生态环境宜人,水产资源丰富,当地很多村民家里都有鱼塘,养着草鱼、青鱼等品种的淡水鱼。“我之前在外面上班,1985年下岗时,我才20岁,回到了家里后,开始在街头卖卤菜和鱼糕。”

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路边的小摊,但覃立新对品质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买到活蹦乱跳的新鲜鱼,覃立新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去村里渔农那把刚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活鱼买回来,在6点之前把鱼糕做好,在拿到菜市场去卖。

早些年,当地人多数都是在天气变冷后,才开始买鱼做鱼糕吃。春节一过,天气逐渐变暖后,很少有人再做鱼糕吃。作为当地的传统美食,虽然每个人都会做鱼糕,但鱼糕并没有包装,更没有品牌。用心做鱼糕的覃立新,很快就让覃立新收获了众多忠实的回头客,她意识到了,牌子的重要性,开始慢慢的把规模扩大,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在覃立新把鱼糕生意做大的同时,她发现,很多渔农养的鱼,因为找不到销路而发愁,甚至养一年鱼,还赔钱。为了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覃立新和当地的200多户养殖户合作,派技术人员前去指导,并把他们养的鱼进行对接收购,农民们养多少鱼,都不愁销路。“我就想着怎么样能够帮助渔农,让他们养的鱼不但能够卖出去,还能够赚到钱。”图为养殖户正在将捕捞的活鱼,运送到覃姐鱼糕的加工区。

在平常工作中,员工吃的一日三餐,全部都是免费的,有的员工家属在这里吃饭,也都不要一分钱。员工住的宿舍,都有独立的卫生间,不仅可以淋浴,甚至还有空调。覃立新说:“我们的员工下班就可以去食堂吃饭了,吃了饭就可以回房间休息。很多农民,甚至一家人都在我们这里工作。”

在覃立新帮助的养殖户里,有不少是贫困户、五保户,有的贫困户家里没有劳动力,虽然有鱼塘也养殖不了鱼,只能闲置在那里。覃立新了解情况后,给贫困户每月发适当工资,并派人去替他们养殖鱼,最后把鱼塘里养的鱼百分百买走,卖鱼的钱也全部归贫困户所有。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还帮他们创收、脱贫。


在和覃立新合作的200多户养殖户里,很多人在合作之前,他们养的鱼销售都成问题。而如今成了覃立新的养殖户后,养的鱼不但不愁卖,价格还比市场略高一毛钱左右,大概能够增收500块钱。很多渔农笑着说,跟着覃姐,我们可是发了鱼财。图为覃立新和渔农柏修国在鱼塘边。

30多年来,从一个街头小摊,发展到现在规模化的企业,覃立新也把公司的产品从单一的鱼糕,发展到有小龙虾、米面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等80多个品种。每当有客人来公司,覃立新都是用自己家的产品招待客人。图为覃立新和客人们在一起就餐,餐桌上除了鱼糕外,香肠、鱼丸、烤烧饼等,都是覃立新公司生产的食品。

如今的覃立新,公司有200多名员工,到旺季时有近500人,而公司里所有的员工,百分百都是当地周边村的农民。这些员工在这里工作,除了吃住不花钱外,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6000块钱的工资收入,还有员工最高拿到了8000多块钱的工资。


如今的覃立新,公司有200多名员工,到旺季时有近500人,而公司里所有的员工,百分百都是当地周边村的农民。这些员工在这里工作,除了吃住不花钱外,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6000块钱的工资收入,还有员工最高拿到了8000多块钱的工资。

覃立新希望在未来,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养殖户和贫困户,让他们在增收的同时,不仅能够脱贫,还能致富,也希望她的鱼糕,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