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守兒童":多陪陪孩子,給孩子帶來"歸屬感"

"喂,老師,我今天加班,孩子我晚點去接他,真不好意思,麻煩您了。"

"哦,老師啊,真不好意思,我今天實在是太忙了,我家孩子現在還在學校麼?好,我下班就去接他。"

以上對話幾乎成了現在很多家長的的常態,工作忙,出差,沒時間帶孩子,成了現在城市很多父母和孩子相處的常態模式。

網絡上常常有一些段子,說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家的孩子讀到了幾年級,這是玩笑。

城市

但不可否認,現在的確有些家長因為孩子在身邊,就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在孩子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孩子還沒有很強的獨立意識,還需要家長多注意。

但就是這個階段,我們卻選擇把孩子託付給學校。

現在很多小區裡都會有幼兒園,孩子上學放學都在小區內,於是家長就覺得放心了,即使是放學晚一點接孩子,有老師在,讓孩子在學校多呆一會兒,都沒什麼問題。

可是對孩子來說,每次放學別人的孩子都被學校接走了,自己卻只能呆在學校裡,等著家長,這種心理落差如果長期存在,很容易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問題。

城市

1、作為家長,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思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到家長陪伴的重要性,孩子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

但在3-6歲的孩子,正處在開始對外界事物產生好奇並開始逐漸擁有自主思維能力的階段。

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至關重要的。

城市

處在3-6歲年紀的寶寶,會具有很強的感知能力,而且往往會只關注事情的直觀表現,而不去考慮原因,比如父母不來接自己,他們就會覺得可能是自己不受歡迎。

如果在家裡父母也不經常關心自己,那麼他們這種心理落差感就會進一步加深。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做過一個著名的"靜止臉實驗"。

實驗開始,她先讓媽媽和寶寶互動,寶寶很開心,但隨後,母親面無表情,寶寶繼續與媽媽互動,但媽媽依舊沒有反應,這個時候孩子就開始慌了,最後崩潰哭泣。

城市

靜止臉實驗是為了證明幼兒的感知能力,證明父母的情緒能夠在很大一方面影響到孩子,但3-6歲的孩子和靜止臉實驗中的寶寶略有不同。

尚未學會思考的寶寶會把自己最直觀的一面表現出來,比如覺得母親的情緒影響到自己,就會哭泣想要引起注意。

再大一些的孩子有些就會開始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這也是孩子長大的一個過程。

他們會不斷調整自己和家長的相處模式,乞求能夠達到一個平衡,但這個平衡不應該由孩子來擔負,而應該由家長來調整。

城市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比如孩子小的時候看到想要的玩具,如果家長不買,就會哭著鬧著不肯走。

這是他們最直觀的訴求表現,也是他們最直觀的思維模式,會把自己的的情緒直接表現在父母面前。

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做到和我們一樣的理解能力,孩子對外界事物接觸的不多,絕大多數時候都會很依賴父母,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另外,我們需要跟孩子適當的互動交流,但千萬不要給孩子有太多的理由和解釋。

如果每一次讓孩子失望,我們都要對孩子解釋一堆理由,那麼最後的結果不是孩子能夠理解我們,而是越來越失望。

城市

2、如何增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

1、 在培養孩子獨立的同時,也給他們適當的依賴感

我們通常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會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但很多時候孩子是更願意和父母睡在一起的。

作為家長我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每當讓孩子去睡覺的時候,孩子總是有些不情願,或者是直接說想要和父母睡在一起,也有些依賴性特別強的孩子,會主動走到父母的房間睡到父母中間。

城市

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哪怕父母什麼都不說,只需要陪孩子睡在一起,也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相對的,如果過早的想要培養孩子獨立意識,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更多,而且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如何在孩子每個年齡段去給予他們需要的東西,是我們家長要去認真考慮的。

城市

2、 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

西爾斯在《親密育兒百科》中提到過一個觀點,就是要多抱抱孩子,在"把寶寶"貼"在身上。“抱孩子的藝術與科學"這一章裡,西爾斯也詳細的講解了如何帶著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促進感情。

事實上不僅僅是幼兒需要如此,3-6歲的小孩子也需要家長的陪伴。

當然,有了自主行動能力的孩子我們不需要揹著他們去做事情,但也需要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來陪陪孩子,給孩子讀讀童話書,或者是在打掃衛生、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讓孩子參與進來。

哪怕孩子做的不好,但孩子有參與感,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夠為父母做一些事情,或者是親手為孩子做一些他們喜歡吃的東西,都是很好的促進感情的方式。

多陪陪孩子,讓孩子也能參與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來。

城市

3、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多陪陪孩子,培養他們對家庭的"歸屬感"

小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想要孩子從小就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養,初衷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到孩子精力的問題以及孩子喜歡與否。

現在我們越來越重視給孩子減負,從小學,中學,近幾年一直在強調"減負",但很多家長並沒有注意到,3-6歲的兒童也需要"減負"。

城市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看起來更優秀,家長會選擇給孩子報許多培訓班,藝術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小抓起,這幾乎是每個家長的認知。

但有些時候我們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從小就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輔導班,這隻會讓孩子疲於應付,同時也減少了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另外,從小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也會造成孩子負擔過重,同樣會造成心理問題。

城市

如果從小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在孩子身邊多陪陪孩子,那麼長大以後孩子一方面會很渴望自己小時候缺失的親情,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對親人的歸屬感不強烈

很多孩子長大後不喜歡和父母溝通,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從小的時候父母在身邊的時間就很少。

我上學的時候身邊有些朋友每次放假一定會回家,哪怕車票再難買,也一定會回去,而另外一部分同學很少會回家,哪怕是平時有時間,回去也並不麻煩,一樣會選擇留在學校。

如果從小的時候一個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就不強烈,那麼長大以後這種歸屬感也只會淡化,在想要去改變就會很困難了。

城市

減少給孩子的壓力,給孩子留出時間,也給自己留出時間陪陪孩子,讓他們從小對家庭有歸屬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讓孩子缺失依賴感,也沒有讓孩子有強烈的歸屬感,那麼長大後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把對孩子的教育從小做起,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