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如今的网络,诗歌几近铺天盖地,如何理解《随园诗话》“骨里无诗莫浪吟”的劝诫?

快乐读写思


打开如今的网络,诗歌几近铺天盖地,如何理解《随园诗话》“骨里无诗莫浪吟”的劝诫?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本关于诗词理论方面的著作。而作为诗话,自然倾注了作者本身的诗词观。那我们今天从后人的视角来看,袁枚本人的诗的流派和特色是什么呢?

袁枚是“性灵派”的旗手,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也就是说,袁枚文笔是极好的,但是他的诗是与传统的“诗教”相反的。

何为“诗教”?诗自从《诗经》以来,就是教化万民的一种文字工具,到后来虽然作为统御工具的属性慢慢降低到无,但是遗留的本性使得诗的正统就是讲究大情怀、大责任,所谓“诗歌天下”,到后来和词牌对比,诗的作用就是用来讽喻、批判的功用了。这是诗自诞生就带有的说教性质,所以称为“诗教”。

从“诗教”的角度来看,袁枚的诗远不如他的诗话。

但是我们今天来看,诗不单单只是表达家国情怀,同样也有表达个人情调的功能,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好像大情怀批判小情调,小情调谩骂大情怀一样,其实二者是诗歌精神的两面、既对立,又相融。

袁枚的诗不乏诗意清新之作: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都是好诗,这和他远离政务圈子,讲究随性写诗的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但我们看到袁枚作为“性灵派”的旗手,他的作品缺乏大的视野,没有开阔的气势,确实在格调上感觉要质弱气虚,无法和情怀作品相抗衡。

而这种“性灵说”的做派正和如今网络上许多诗人的风格相似,整日沉溺于情情爱爱和山水逸趣,风花雪月,岁月静好。

我们并不反对创作贴合生活情趣的诗,但是如果只有小情趣,诗作也就永远无法站起来。

分析了这么多袁枚,与题主的问题何干?

因为作为一个对许浑和袁枚都有所了解的人,我觉得《随园诗话》里面提到许浑的诗很有意思。

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许浑这句诗,我们无法找到其他出处。可能许浑说过,而他的诗到如今已经找不到了,袁枚当时可能还看得到,就在这里引用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大意是说“写诗就好像是骨子里自带的性情,没有这份诗心就不要瞎写”。

这好像很合乎袁枚“性灵派”的作风,对诗词除了“性灵”之外的东西,如格式、平仄、诗家语、技巧、文法都不是很在意。

是不是挺合适啊,特别是网上铺天盖地的“诗”,只要有诗心,就能出好作品。

且慢,这里有个问题。

许浑是个什么样的诗人?他是一个和杜甫相提并论的人,所谓“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虽然是在调侃许浑写诗离不开雨、水,但是他何以能和诗圣相提并论?

因为许浑是一个格律诗名家。他名到什么程度呢?非格律诗不写。他的诗讲究的就是偶对严密,诗律纯熟。在这一方面他确实是接了杜甫这位格律诗大成者的班,但是意境上、格调上就相去甚远。

换句话说,许浑就是个意境不够的专攻律体的老古董。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许浑是谁。

那么这样一个死守格律之诗人的句子:“骨里无诗莫浪吟”,大家用用脑子,基本上就可以猜到,他所指的诗骨——极有可能就是指平仄格律。

许浑的意思就是你不会写就别瞎写,袁枚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想写你就写。

这是南辕北辙的事情,可就是被扯到《随园诗话》,并且被题主拿来提问,如何看待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诗。

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相对来说,袁枚的性灵派更适合当下对古诗词知识了解不深,或者根本不愿了解,又希望写出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网络诗人。

因为这些东西,许浑是绝对入不了眼的。

他就是个格律老古董啊。

回到我本人的怎么看,我的文章虽然以讲解格律知识为主,但是我不认为这是限制。

我一向认为格律知识只是辅助我们避免音律诗病的一套工具。我们学习它,弄懂它,超越它,不为格律所限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才最重要。但是这不等同于不需要学习格律,因为格律诗是中国诗词库中最高端的宝藏,不学没问题,但在无形中就失去了欣赏这些高端作品,将它们的意境营造、修辞方法融会贯通到自己创作中的机会。

懂规则之后的游刃有余与不懂规则的放浪形骸出来的作品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写诗的人多总是好事,虽然相对出精品的几率越来越低,但是作品的基数总归是越来越大。沙里淘金,浪里捉鱼,总有一些高手隐藏在其中,总有一些好的作品埋没在其中,也许有一天忽然就在铺天盖地的垃圾堆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了。

这也不一定,对不?


梧桐树边羽


不是什么人都能写诗的!

人人想成仙,可不是人人都有仙骨。

人人都会写诗,可不是人人都配得上诗人这个称呼。

诗歌不需要才学,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勤奋,他只需要天赋!就是天生你就是写诗的料,才能写得出好诗来!

大唐盛世,随便叫出一个书生来,读过的书都不比李白少,可那又如何,写起诗来,一万个加起来也不如那个整天喝酒,打架,骂人,游山玩水的李太白!

整个南宋,人杰无数,大儒成堆,区区一个北方金朝能有几本书,偏偏出了一个元好问,仅仅他一个人,就能够和整个江南文人集团抗衡而不落下风。

纳兰容若也是如此,一个相国之子,长于妇人之手,也不曾像杜甫那样饱经磨难,偏偏写出的词让整个汉族的那些书生佩服不已。

当然,最妖的还是王勃。二十几岁,略一沉吟,便一挥而就写成《滕王阁序》,逻辑上绝对不符。李白加杜甫加东坡加稼轩合起来都不可能这么妖孽。二十几岁写的一篇文章压得整个唐朝文人都得退居其下。

所以,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写诗,能写出诗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查一查自己的生辰八字,是不是带着两个以上的文昌,或者一个文昌一个华盖。如果仅仅只有一个,顶天是一个九流诗人,赶上机会勉强够上六流。

如果一个都没有,消停罢,自己写的那种东西只有自己才认为是诗。

如果老天垂怜,八字中有两个以上的文昌或华盖,那么恭喜你了,当你认字就意味着会写出像样的诗了。你语文课肯定不需要用心去听,作文根本不需要费劲去学,自然而然就成了。

命里无诗莫强求!


亦有所思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这句话出自许浑的笔下。他告戒我们:诗应发自内心,有感而作,而不是堆砌词汇,那是绝对写不出好诗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那只是说你懂得一点诗词的格律和最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够模仿填词而已。这时候,往往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所写的作品往往高产而低质,形似而神不似。

但诗歌是灵魂的语言,曾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说,需要有大的思想格局,优美的语言和崇高的思想觉悟(正所谓浓缩的是精华),还要遵守一定的诗词对仗格律。诗的中心情感,作者以诗言志,抒发远大的志向和思想抱负。

创作诗歌必须有感而发,切忌庸俗化,要注意诗体的语言形态和诗情诗味。现代人作的诗歌,很多脱离了诗歌的语言,沒有表达一个完整的中心意思;内容空洞,甚至有的完全脱离了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脱离了优美的语言组织形态。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要经常出去采风,体验现实生活,获取诗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作诗过程中,不能为写诗而作诗,不能无感而发。


蒋继雄


“骨里无诗勿浪吟”这句话不是诗人所言,而是清高者自我标榜的狂语。诗者,心语也,谁人无心,谁人无诗。

一、诗,大众情绪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心灵通不通电之别。浪吟诗者,是可贵的诗人,你不欣赏不喜欢,是你自己的事,与吟诗作乐者毫无关系。再则,大凡诗人,谁又不是起步于吚呀孩语呢,多鼓励,少歧视,小草成遍就是景,种子发芽成大树。

二、诗,不只是语言的,更是行为的,心灵的,精神的,诗更是生命的。不要仅从语言韵律上赏诗,还要从意境气质上看诗,更要从精神心灵来欣赏挖掘收获诗。比如海子的诗,初看,韵律很乱,且枯燥看不懂,但一旦你从诗眼钻入诗心里,那才知道什么是诗世界,什么是诗精神,什么是诗人生。

三、诗坛没有贵族,只有百花齐放,万星熣烂的艺术境界。适者相乐,逆者相望,这才是步入诗世界的太度。

总之,浪吟是诗,浪吟者也是诗人。余秀华是诗人,而且还是名诗人。

(蒋荣清,2019.10.29)





梨花丛中金喜鹊


问题:

打开如今的网络,诗歌几近铺天盖地,如何理解《随园诗话》“骨里无诗莫浪吟”的劝诫?


前言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先看看《随园诗话》里的原话: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袁枚在这段文字里,提到了性情与格律, 引用了杨万里和许浑的说法。不知道这两个人的说法出自哪里?或许清朝人能看到的古籍,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一、不要把格与律混为一谈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诚斋"二字是宋光宗所赐,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袁枚说杨万里说过: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这里说“格调是空架子”,并不是说格律是空架子,古人所说的“格”其实是意。《文镜秘府论·论文意》记录了唐朝人的观点:

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格可以看作是一首诗的立意。律是声律,可以理解为格律诗的平仄、对仗、黏连等规则。


水平差的人,喜欢说格调,并不懂得诗之趣味,为什么呢?

因为空架子有固定的说辞,好比诗中总是讲一些无趣的大道理,例如常常被批评的老干体。

假如一首诗总是空洞的讲述一下礼义廉耻等,读者味同嚼醋,体会不了诗歌美感。

而诗中的性灵却对于诗人要求很高,悟性不够体会不了,也写不出来。

所以袁枚说:

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二、关于《诗经》的格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

袁枚说,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不同,诗经中一般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自然与士大夫所谓的“格”有不同。

《国风》中多是民间的土风歌谣,有很多男欢女爱的内容。而雅和颂就庄严得多,《雅》 是宫廷宴享与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古人的经典诗歌在意义和内容上标准不一,如何评价”格“的一定之规呢?

三、“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袁枚引用许浑的这首诗只知道下半首,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神仙是凡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身份,要成为仙人,需要不停地修炼,有的人成仙、有的人入魔。

作诗也是如此,“成仙骨”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是平仄对仗应用熟练就可以了。用袁枚的话说就是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用许浑的话说: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

真正抒发心中之意,心中所感,就是所谓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和许浑的所谓“诗骨”,都是崇尚自然之意。

结束语

崔融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格律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型的,他在《唐朝新定诗格》中说:

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 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

格和律并称为格律,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即符合声律要求而且有立意的诗。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性情之外本无诗",无论诗中的道理多么高大上,但是不从内心发出,都是虚假的“空架子”。

我们平时作诗,注意避免空喊口号、故作姿态、无事说愁、过于雕琢修饰等问题。

这和是不是格律诗没有什么关系。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袁枚这段话发人深省,不论文章还是诗歌,都不应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有些诗文看似满篇华丽词藻,实则空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全无动人心的感情或激励人的志向,那么再怎么符合格律,再怎么语出惊人,又有何益?

前人经常批评八股文,并非八股文这种文体不好,而是参加科举的文人过分重视八股文的写作格式,而忽略了文章的主旨,又自我设限自由阐发的空间,甚至为了迎合朱子等大家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个人见解,因此以八股文创作的文章鲜见精华。

当代古典诗歌创作也有这种趋势,很多诗人只谈格律,只看是否符合平仄对仗,甚至为了格律而完全不顾诗意,最后都与乾隆大帝一般,留下诗歌无数,却并无一首可堪细读,不客气地说,当代网络制造文字游戏者易,诞生诗歌大家实在难,究其根本,就是袁枚引用许浑的话“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我们现在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代,国民基本素质前所未有的高,其中也包括文字能力,大部分人都能识字、会写字、会读书,很多人也会作文,写诗的人口基数恐怕也是历史新高,然而,这么多诗人,这么多诗歌,又有几人、又有几篇诗歌堪与唐宋时期相比?究其根本,还是无病呻吟者多,无情诗歌多。

诗言情,诗言志,或许我们还是应该回归诗歌的本质,不要为写诗而写诗,不要被格律所束缚,而我们写出来的诗,至少应该做到感动自己吧。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六甲番人


诗者,言情咏物抒志也。从心而发,虽蚕妇村氓,皆可为诗。古之“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哪首不是劳动人们的心灵咏叹。

个人认为诗之骨在情,平仄对仗格调的功用等于新妆,美人着新妆,自然相得益彰。然一个丑八怪若着了新妆,只会益发衬出容貌的难堪。诗词歌赋由村言俚语升华凝练而来,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因了某些人的刻意,让它脱离了人们大众,成了少数人标榜身份的工具。即如今,网上许许多多自以为是者,一味的咬文嚼字,说对仗,说平仄,说格调,仿佛诗词歌赋是什么高深得不得了的东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若写在今时,必被一群说对仗,说格调的学者批得体无完肤。可恰恰是这类浅白平易的诗句更容易为人们接受,传唱古今。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普遍地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网上层出不穷的联诗联对,恰好反映了这一趋势,这是好事。对于我等爱好者来说,兴之而赋,莫生求名逐利之心;欣而览之,莫起卖弄鄙视之意。唯其如此,百花齐放,总有春情惹蝶临。


老肖


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初学写诗的人只能学到一点诗歌的格式,再慢慢一点点充实:象押韵、对偶等等。他开始没有诗歌的灵感,诗歌的灵感也需要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作为一个没有诗歌灵感的人,他便有了生活的素材,也不会运用。怎么办?学习,练习,学习句法、句式、遣词,写一些没用的诗,不过你不要感觉自已学了一些皮毛就乱发表,这很讨厌的。只有你充分懂了诗,你的习作已经可以影响别人了,你才有资格试着发表,并不断地深造,创新,方可写出读者喜欢的诗。


用户7218476798453


不为写诗而写诗。

诗词是很久埋藏在心灵中的一粒种子,悄然种下,不知道哪一天开花结果,只有某天一件事、一个人、一片景拨动了心弦,那一刻种子会骤然生长,开花结果。

我不是诗人,但那一刻的爆发会用文字记录下来,虽然文笔粗糙,只要有经历和真情实感,初稿后再用心修改,总好过那些无病呻吟。

随文附上拙劣小诗一首

拒马源头折柳女,白石岭上探花郎。

银眉晓梦惜黑发,错把青春负故乡。


隔夜稀饭


骨里无诗莫浪吟,

骨里有诗又如何?

诗即生活,强求不得;

言之有物,抒之有情;

千人千解,不必一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