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的“默许”,铸造了现在的韩国企业

昨日与两位商业人士一起聊天,一位是韩国某国际性商会的副会长,而另一位则是日本某半导体协会的关联人士。我印象中的韩国人,比较“不会谦虚”,总感觉韩国天下第一似的,但是昨天情况却有些不同。随着对话的深入,我也逐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韩国人国内的许多人虽然口口声声说抵制日本,但是商业上还是很诚实的。在商业领域,韩国企业对于日本企业有一种“敬意”在其中,这点通过细节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我们说到功率半导体技术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韩国人兴趣盎然,而日本人态度也十分明确:尽量合作。虽说现在是日韩特殊时期,似乎商业上的合作并未减速。其实透过这个事情,

我发现了韩国企业为何能够迅速成长的理由,那就是日本企业的“默许”。

日本大企业没落的30年?

1989年日本人均GDP排名是世界第四,2018年退到了第二十六位。此期间的增长率为58%左右,而美国的增长率则为174%。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国际环境,也有技术革新的冲击等,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日本大企业的没落”。日本电子产业的败北是象征事例,我这里提到的败北,指的是事业赤字、衰退以及缩小等。比如手机制造业、有机EL等。造成这种现状的起因是日本在平板电视竞争中落败开始,此事业的落败,导致许多日本公司资金出现困难,导致手机和有机EL等领域的开发落后潮流。

日本企业的“默许”,铸造了现在的韩国企业

我认为日本之所以会在号称强项的“平板电视”上落败,主要原因是经营层的战略失误,比如适应环境的“时机战略”以及经营者本人的企业统治问题。这两个原因导致失败的企业是不同的,比如前者随着环境的变化未及时作出战略转换的企业是夏普以及松下;后者所造成的影响更深,比如索尼、东芝、日立制作所和先锋等。

夏普是液晶的开拓者,当时的技术走在世界的前端。但是,其企业规模不算太大,难以保持大量量产的体量,在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夏普将重心放在了“差别化战略”之上,比如大尺寸和高画质。最初却是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夏普的商品慢慢的被竞争对少超过或者模仿,也不得不陷入价格战;松下虽然较晚发展液晶技术,但是松下将资源投入到较大尺寸更加有利的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器)上面,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成功。不过以夏普为首的各个液晶显示屏厂家,不断在大尺寸化显示屏上推陈出新,松下的等离子显示屏同样陷入了价格战。

日本企业的“默许”,铸造了现在的韩国企业

这两家其实有个相同之处,那就是:未认识到平板市场逐渐饱和,没有提前的转换战略,并且还大规模的制造工厂,其投资成为了“重担”。2008年的经济危机,加上2012年的日本停止了家电环保积分制度,使得家电的需求骤减。造成战略上失误的原因其实有很多,诸如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未看清市场的转变、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等;不过,我认为后者原因是众多日本企业的通病,那就是企业统治。被选任的后代社长上任以后,公司依然残留前代社长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会阻碍企业战略的转换。比如认为“虽然该事业是赤字,但是由于该项目是前代社长留下的项目,需要继续经营”的日本企业不在少数。

三星等韩国企业取得“霸权”的原因

日本企业的“默许”,铸造了现在的韩国企业

就在当时,日本各个企业陷入苦战,在平板电视上三星却逐渐取得主导权。三星并非比夏普的技术先进,在参加平板电视竞争时,三星采取的是“低价格战略”。随着液晶技术的进步,业界整体都陷入了价格竞争,发达国家的需求逐渐饱和,这个情况是任何公司都面临的情况。日本企业往往缺少一定的机动性,比如松下集中价格竞争就无法同时进行差别化竞争;而夏普进行差别化竞争时,就无法进行价格竞争。三星则是采取更加“柔软”的竞争战略,比如其在欧洲发布是一款省电的背光LED产品,技术十分的简单,价格也很低,但是却赢得了市场;并且与索尼一起成立了合资屏幕生产工厂,迎合新兴国家的液晶电视需求,刻意采用成熟,但不是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其好处是节省了巨大的投资资金。当时日本企业只盯着“美国市场”,而将亚洲等国际市场完全放给了三星。

日本企业的“默许”,铸造了现在的韩国企业

另外一点,就是“技术人才的流出”。在日本的高技术开发领域,有一个众人熟知的故事:2012年的某一天,一名在日本有名的工程师突然“消失”了,整个日本都找不到他的痕迹。这个人是佳能开发中心的“室长”,有数十项专利,并且有丰富的半导体、图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开发经验。未了寻找他的踪迹,日本公司不惜动用了专业公司进行调查,最终经过调查,专业公司这样说:好像是被三星挖走了,但是我们也找不到决定性的证据,有可能他现在用韩国名字在工作。其实,三星为了得到日本的技术人员,经常会给他们印韩语名字的名片,目的就是防止被人发现。

并且,三星挖人的时间十分绝妙,日本冬季奖金一般是12月份发放,而日企的人事异动往往发生在第二年春季,可是在此之前,就已经能够得知谁将发生异动,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发生异动,而三星瞄准的就是“不满职场环境”的日本技术人员。在一个例子,就是半导体领域,但是三星以及海力士为了得到东芝的闪存的技术资料,不惜花费重金在周末雇佣东芝等公司的职员。虽然这些事情,在日本并未报道,可是却是许多老技术人员亲历之事。

日本企业的“默许”,铸造了现在的韩国企业

当技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后,考验的就是企业的“战略运营”能力了,而这点正巧是韩国企业的强项。日本的经营者,多是由技术出身,战略方面经验十分缺乏。而韩国企业诸如三星,会有一个类似于“参谋本部”的存在,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取得MBA资格的,战略规划能力是日本企业无法比拟的。

结束语

其实,在我看来,曾经日本有无数次可以阻碍韩国企业发展的机会,可是并未重视而已。当时日本对于人才流出这件事,似乎是“默许”的态度,即便是知道有技术流出的可能,也会与韩国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所以,铸造韩国电子以及半导体产业霸权地位的原因除了韩国企业本身以外,还有日本企业的默许!上述文章,是我基于昨日对话内容而思考的内容,日本许多企业似乎不太长记性,对于高新技术方面,依然对外在合作,但是根据我的推测,未来合作的国家,将会转到“中国”,至于哪个领域?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