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企業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是一個戲劇化的存在。
11月6日,李書福掌舵的吉利汽車公佈了10月的銷量數據——吉利汽車10月銷量130180輛,同比增長1%,環比增長14%,1-10月累計銷量破百萬,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80%。
數據中心夾雜著一絲暖意。扉旅汽車編輯發現,十幾年前,媒體對他冠以最多的形容是“汽車瘋子”、“狂妄偏執”、“異類”。而今,通過“買、買、買”構築了自己的汽車帝國後,李書福似乎也變了一個人,站在汽車市場面前,他開始變得敬畏、虔誠,變得剋制和內斂。
或許是汽車改變了他,汽車夢儼然就是他的精神信仰。現如今李書福開始談論汽車製造、汽車設計、安全技術、智能化,甚至汽車教育等等,這樣的李書福更像是一個行業專家,當然這才是一個企業家應有的樣子。
從草根出身到行業大佬,這一路走來,李書福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賣冰箱到造汽車
有人說,浙江人的體內天生就流淌著冒險的基因。
1963年,李書福就出生在這個勇於冒險的屬地。他19歲開始闖入社會,起初與父親一起做照相生意。不過,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冒險者不會甘於平淡,1986年,李書福很快以銷售冰箱配件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坊間傳言在他26歲那年就已經身家千萬。柳傳志、張瑞敏、宗慶後等企業家也都是在這一時期“走紅”,成為20世紀的90 年代末最早富裕起來的人。
然而,命運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難以琢磨的。彼時,由於國家對電冰箱實行定點生產製度,而李書福的冰箱廠不在其中。但李書福的野心不止於此,於是他又將目光投向了生產高檔裝潢材料,並且研製出第一張中國造鎂鋁曲板。
在那個傳奇的時代,造福也“葬富”。當然,也或許就是命運的車輪在推著李書福一步一步靠近他的汽車夢。當李書福成為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後,他“捲入了”海南炒房風,帶著幾千萬資金來到海南,始料未及的是海南土地泡沫破裂,李書福幾乎一夜歸零。
李書福並沒有被市場打敗。經此一役,李書福終於把目光投向了造車。如果說造車之前,李書福是個生意人,善於發現市場,挖掘機會,單純的追求利潤,那麼在造車之後,李書福應該是已經開始學做一個企業家,專注甚至痴迷於一項事業。只是在外人看來,這又是李書福的一次豪賭。
90年代初,奔馳、寶馬開始紛紛進入中國,正是“意氣風發”的時期,李書福不顧家人的反對意見,他堅持認為汽車行業前景巨大,一心投入到他的造車夢中。這中間雖然經歷了審批限制,民營企業不能上牌等波折,甚至他還迂迴地製造過摩托車,但造車始終是他的執念。
一句很俗又很有道理的話終於在李書福的身上得到印證——機會總是會光顧有準備的人。90年代末,很多民營企業紛紛提出造車戰略,浙江和江蘇兩省就有8家以上的民營企業提出了造車戰略。李書福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然而,面對國際品牌的攪動,以及合資車與外資車的壟斷,沒有核心技術的李書福毫無保留的傾其所有。終於在1998年下線了第一輛汽車——吉利。
由此,市場上“汽車瘋子”誕生了。他的出身、他的堅持為他和他的品牌贏來了好感和關注度,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同情。但這些都不足以讓吉利站穩市場。一切才剛剛開始。
狂人縱身一躍
在上個月召開的一次投資大會上,李書福說:“汽車行業的最大特點就是開放創新、合作共贏。我一直主張開放競爭,自由合作,廣泛交流,有效協同而不是閉門造車,單打獨鬥。”
此言不虛,這可謂是他十幾年來就堅持的“打法”,這種“打法”轉接到李書福身上也顯示簡單粗暴——“買”。
2001年,吉利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登上汽車生產企業產品名錄,也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但這些並不足以讓李書福與吉利在市場上揚眉吐氣。數據顯示,2007年,吉利汽車年銷量21.9萬,僅為產能的一半。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名列第十,市場份額僅為2.5%。一方面是品牌的知名度不夠,一方面是消費者的認可度不夠。
事實上,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人,李書福對這一切似乎都有預期,並且有了“買”的戰略規劃。早在2002年,李書福就在公司內部放話:“我們要收購世界名牌沃爾沃。”當然,並沒有人真的相信。福特公司高層得到這個消息也當成了一個笑料,認為李書福想收購沃爾沃完全就是做白日夢。
李書福對於外界質疑有著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力。2005年,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代碼0175HK,這是吉利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2006年,吉利集團與英國錳銅控股公司(MBH)正式簽署合資生產名牌出租車的協議。在上海生產知名的倫敦出租車,實現英國品牌中國製造;在經濟危機爆發之際,李書福又拿下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而李書福的大好機會終於來了,這場危機給很多中國資本帶來了併購全球優質資產的契機。在汽車行業,南京汽車集團收購英國羅孚、上海汽車集團收購韓國雙龍、北汽控股收購瑞典薩博,而李書福真的縱身一躍——經過漫長的談判,2010年吉利以18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沃爾沃的收購。在當時,乃至現在,提起這樁併購,仍讓人唏噓。
這場併購或許是汽車領域最為成功的一次品牌營銷,全世界都知道了吉利這個中國製造的品牌。而這場併購帶給吉利的變化不僅僅是品牌影響力,更多的改變或者說衝擊撲面而來——沃爾沃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多項專利權供應鏈、員工培訓體系、安全試驗中心、大型試車場以及遍佈全球的銷售與服務網絡,強有力的反哺了吉利汽車,形成了均衡的產品線和完整的製造體系。這應該是李書福第一次體會合作共贏的意義。
“買”帝李書福
扉旅汽車編輯發現,關於李書福的故事有很多。在一次媒體採訪中,李書福坐在沃爾沃某系車內副駕駛後的位置,他脫了鞋,將雙腿放置在已經放平的副駕駛座位上,這個動作完整的出現在對話節目中,在旁觀者看來,似乎有幾分失禮,但這是李書福的驕傲——放平前排座椅靠背這個設計理念是李書福向沃爾沃的設計師提出來的,據說梵蒂岡教皇也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要求。
收購海外汽車企業似乎成了李書福的工作常態。開資料顯示,2017年吉利先後入股寶騰、路特斯及沃爾沃集團(AB Volvo)。而去年再次放了一個大招——約90億美元的收購金額,持有戴姆勒9.69%的股權,擁有戴姆勒逾1.036億股的投票權,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10月,吉利發佈了未經審核的2019年9月銷量數據:9月總銷量(包含本集團擁有50%權益之合資公司所銷售領克品牌汽車的銷量)為113,832部,較去年同期減少約9%。其中,8,765部為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中國市場之總銷量為111,169部,較去年同期減少約9%,今年前九個月之總銷量為958,110部,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6%,而全年公司的銷量目標是1,360,000部。
這個數據似乎並不夠亮眼,但就目前的汽車市場而言,吉利依然是民營企業的領頭羊。早在今年年初,李書福就曾經說過,2019年將是考驗各大車企的關鍵時刻,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戰”。當前,汽車產品正在朝著智能移動空間轉型,汽車企業必須打造軟件開發能力,在繼續保持硬件優勢、線下優勢的前提下,加快形成線上能力,只有這樣汽車企業才能決勝未來。
不得不承認,李書福的身上有著巨大的時代撕裂感。他出身草莽但不意氣用事;他有野蠻的一面,卻也能堅守商業文明的底線去博取最大的利益;他勇於創新也懂得堅守。這或許就是他們那一代的中國企業家的縮影,但這一切對於李書福而言絕不會是結束。
前不久,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9胡潤百富榜》。在涵蓋整車、零部件、經銷商、供應商等相關行業的榜單中,包括吉利李書福、比亞迪王傳福、小鵬何小鵬、長城魏建軍、蔚來李斌等共有66位汽車企業家進入胡潤20億元富豪榜單。李書福是汽車領域的NO.1。
李書福曾經寫過一句詩:“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的確,人生很長,這一路會有山重水複,也會有柳暗花明。沒有人知道李書福接下來會選擇什麼樣的道路,也沒有人知道李書福和他的吉利未來還有多少可能。
拭目傾首以待。
閱讀更多 扉旅汽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