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在杭州有一家老杭州无人不知的老店,以净素面点、净素卤味、净素家常菜、净素宴席闻名的老字号。你猜是哪家?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素春斋,开设于民国八年(19190,原址在延安路教仁街口,现在东站西子国际!

老店新开的素春斋,带回了令人难忘的老杭城味道。

尤其是“以素托素”的素鹅、素鱼等,道道形象逼真,香味诱人,不逊当年“素菜之类,能居肉食之上”的绝妙。

当然,素春斋也并不是一味地停留在曾经。继承与创新,这是所有的经典能够永续的秘诀。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孜然猴菇串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黑椒扭乐排

传承自当年老师傅的手艺,与时俱进的新滋味素菜,让一些素春斋的老顾客们,能在找回旧时情怀的同时,又拥有新的素味记忆。

素肠、素烧鹅、素菜包、素什锦、素三鲜还是老味道~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素肠

咬下这厚厚的一卷,同时尝到了豆腐干、香菇丝和笋丝的味道。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素菜包

香菇青菜包可以说是这里最招牌的美味之一了。发的恰到好处的面皮,满到快要溢出来的青菜馅,每一口都是思念的味道。轻轻撕开,清新的青菜香配上浓郁的香菇味,似乎一口就能忘却所有的烦恼。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三鲜面


素春斋重开不久,就有一对老夫妻慕名而来。

因为他们的家远,对路线也不熟悉,公交地铁轮着换,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炎炎夏日里找到了素春斋。

在素春斋吃过一顿饭后,想必是极合胃口,老夫妻俩就此成了店里的常客。

夫妻俩已经六七十岁,头发花白,但因为老妻吃素,爱吃素春斋,老先生就不辞辛苦次次伴着老妻来光顾。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番茄扭乐刀削面

比起山珍海味、味蕾刺激,更能让我们身心享受双重满足感的,还是家常饭菜、新鲜时蔬的纯净之美。

说起素春斋的历史,这段来自章胜贤的钱塘记忆,可以说是最好的描述了。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以前,杭城的寺庙很多,佛事兴盛,素菜馆也多。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素菜馆有“功德林”、“香积林”还有“素春斋”、“素香斋”、“素馨斋”。1949年后,除了灵隐的斋堂外,仅存“素春斋”了。

“素春斋”由无锡人施氏老板创建于1922年,开设在杭城最繁华的市口“旗下”延龄路和教仁街的东北角上,是正宗的净素菜馆。

该店的菜肴食材用料制作都十分的讲究,“鸡、鸭、鱼、肉”二百余种品名,样样齐全,不过都是采用蔬菜、瓜果、覃、菇、木耳等山珍和米面、豆制品精心烩制替代的,惟妙惟肖,受人喜爱的有临安天目山“白孵鸡”春笋作主料的油焖春笋、用富阳东坞山的豆腐皮作主料的红烧鸡卷、素烧鹅,用云贵山区野生覃菇作主料的栗子冬菇、福建的“腊笋”等。素火腿、素三鲜、素什锦勾芡浇上小车麻油香气袭人,谁能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呢?连西哈努克亲王也慕名先后多次光临品尝那儿的素食菜宴呢。

五十年代初,家父的同乡和同事每月有一次例行的聚餐,“素春斋”也是聚餐的店家首选之一,大多数同仁、亲友和“素春斋”业主施老板是无锡同乡,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素春斋”的菜肴及名称也有特别诱人的趣味,有一道“平地一声雷”的菜肴也是每次聚餐时必不可少的。据施老板介绍说,制作这道菜一定要选当年的无锡大米(霜降后收割的新稻谷碾的米),由大师傅掌握火候用松柴将米饭烧成起翘的锅巴,再把锅巴摊在屋顶露台上,经夜露晚霜淋打若干天后再晾干,然后再用桃花纸包好盛在竹淘箩里至立冬后待用。食用时把锅巴放在大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的片子装盘,配上番茄、素虾仁(用洋铁皮做成虾状模子,在煮熟的洋番薯上戳出虾状物)等缀料,端到食客桌上,然后把刚熬熟的素油顷刻浇淋到盘中,“轰”的一声巨响,犹如一声春雷霹雳落地,虽是隆冬季节,营造了温暖的春天气氛,让每位食客隐埋在心里的美好期待也就有了指望。

“抗美援朝”时,店家又把这道菜的名称改成了“轰炸华盛顿”,从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人文风貌。

抗战时期,“素春斋”业主自发拒用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调味,改用黄豆芽、笋篰头和香菇等熬成汤汁的“吊鲜露”,照样让食客鲜美得砸舌掉眉毛。

当年,灵隐寺凡有重要宾客,当家主持大法师“大悲”,就要打电话到“素春斋”定做几道素菜派人派车专程送上山去。


昨日不可追,但素春斋还在这里。

老杭城的味道还在这里。

素春斋,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百年素食老店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和兴路东站西子国际A座一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