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生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马,为何能成功?

凌云露


司马懿能成功发动政变,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对手太弱。

司马懿最早时是从追随曹操就开始出谋划策了,一共经历曹操、曹丕、曹睿三朝,可谓是三朝元老了,而且他还是两界托孤大臣,曹睿和曹芳的辅政大臣,可以说司马懿在曹魏政权已经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了,所以等到曹芳登基,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虽然只有三千死士,然而却是能成功发动政变控制朝政,这与他多年来的精心经营密不可分。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司马懿如此顺利的发动政变,让司马懿如此轻松发动政变的原因,还是因为曹芳继位时太小了,曹芳继位时才七岁,这样小的一个小孩根本无力掌控朝政,可以说曹芳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一样,形如木偶,所以曹芳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所以从而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朝政大权旁落到与司马懿同是辅政大臣的曹爽手上,虽然司马懿和曹爽同是曹睿任命的辅政大臣,然而在曹睿去世之后朝中的大权就完全掌握在曹爽的身上了,司马懿在政治上完全处于被曹爽打压的境地,所以司马懿当时只能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装病在家以此躲避曹爽的打压。

然而曹爽这个人能作为辅政大臣掌握朝中的大权,这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父亲曹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真是曹操收养的义子,一直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而且曹真个人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强大,同时他也是作为曹丕的托孤大臣,也就是曹睿的辅政大臣,所以曹爽在曹真强大的光芒照顾之下,顺利的成为曹芳的辅政大臣从而掌握朝政,虽然曹爽在一开始能够一时的将司马懿的锋芒打下去,但是并不是他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和谋逆之举,他打压司马懿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能让自己一个人独掌朝政。



然而曹爽本身却是一个有名无实之,庸碌无为之人,在司马懿告病在家的时候,完全被司马懿精湛的演技骗了过去了,以为司马懿是真的病入膏骨,行将就木了,所以在司马懿装病在家的日子里,他就完全的沉迷于酒乐之中,不理朝政,每日只管出游打猎取乐,荒废朝政,终于在曹爽日益堕落下去的时候,被司马懿找到了机会。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陵墓,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关闭城门,同时命令他的亲信三千死士把守城门控制朝政,昏庸无能的曹爽被司马懿突如其来的政变中被打得措手不及、一时慌了神、竞毫无主意,亲信范恒劝曹爽拥立皇帝曹芳到许昌,同时以皇帝的名义召集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然而曹爽这个人本来就是无能之辈,对范恒的建议犹豫不决,毫无主见,就像七魂不见了六魄一样,面对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城门,居然一点都想不到司马懿的野心和谋逆之举,最后居然同意司马懿的诱降,认为司马懿只想要夺回大权,并不会伤害他,曹爽这种小孩子的思想最后也导致了曹氏一族被司马懿诛杀的下场。曹操辛苦了大半生跟袁绍吕布、刘备、孙权他们抢下来的江山就这样被曹爽拱手让人了,曹操要是知道曹爽这么傻不得气得从土里爬出来锤曹爽。



中流击楫


这“三千人马”只是司马懿的刀,真正的“人马”,其实早被司马懿给暗中收服了。


司马懿三国时期,真正的大阴谋家,曹操在世的时候,他一直伪装,所以在未受阿瞒的重视,后来,因为站在曹丕这边,开始慢慢显露头角,与诸葛丞相斗智斗勇,也算尽忠职守。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用心,无非是刷经验值,赢得曹丕的信任。

虽然曹丕心胸狭窄,杀兄弟毫不留情,能力文采也有,但看人的眼光,还是比不上老子曹操,临死时,居然让司马懿继续辅助曹睿。


曹睿能力不输曹丕,但因为命太短(马伯庸考证,可能是袁绍的孙子,虽夺取大位,但毕竟是窃取,惶惶不得终日早衰)。

还没等魏明帝,看清司马懿的真面目,他就早早去会曹操了!


这时,司马懿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不必说,更是被授予顾命大臣和曹爽一起辅助曹芳,曹爽能力有限,尤其和司马懿对比,更显平庸。朝中大臣闭着眼,都会站在司马懿这边。


这时司马懿身边就云集着蒋济、高柔、王观、孙礼,这四人可是大魏的旧臣,朝中声望很高,另外年轻一代,能力名声极高的石苞、何曾、荀颛都司马懿的死党。

而曹爽这边仅有何宴、邓飏等人,势单力薄。


难怪,成语有“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代曹,其实早已写好的剧本!


猫爪草历史


司马懿凭借3000死士,趁着曹爽和皇帝去祭墓的时候,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而这次政变,也最终以曹爽等人被诛、司马懿顺利掌权而告终。那么,一直“卧病在床”的司马懿,为什么最终能够成功?

司马懿的的老谋深算

司马懿是和诸葛亮、曹操父子都交过手的高手,其谋略甩曹爽这些人十八条大街。曹操曾对儿子曹丕说:“司马仲达非人臣也!”可惜曹丕这句话没听进去,后面司马懿一直得以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出现。而且,在被曹爽剥夺了大权之后,司马懿更是装起了病。在曹爽派人探望他的时候,司马懿的口水都流到了胸口上,一副马上就要死的模样。就这样,天真的曹爽就被骗过,从此失去了对司马懿的戒心。

而司马懿却暗地里豢养死士三千,秘密谋划夺权。再者,以前司马懿带兵出征的时候,也有机会染指军权,和其他将领结下了香火情。等到魏帝曹芳和曹爽兄弟都去了高平陵后,司马懿迅速出动,控制了皇宫和武库这些关键位置。此外,司马懿把以前被废的郭太后抬了出来,那么司马懿有了太后这个招牌,便立马变得名正言顺起来。于是,司马懿轻松地便控制了洛阳。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也许这个情景在司马懿心中预演了无数次。剩下的,就看曹爽怎么应对了。

曹爽无能

对于曹爽,只能说是一个大草包了。他无勇无谋而身居高位,轻松被司马懿骗过,从此就失去了警惕之心。当陪同皇帝一起去祭墓的时候,曹爽带着自己的兄弟全部出城,并没有留下一个兄弟看守大本营,这就给了司马懿机会。再者,等到司马懿控制了洛阳之后,曹爽并非毫无一战之力。这时就有大臣建议,曹爽带着皇帝奔赴许昌,号召各地勤王。如果曹爽能听从这个建议的话,那么事情的结局还未可预料。

但最终的结果,曹爽兄弟担心城中的家人,对于这个正确的建议却是犹豫不决。司马懿稍后派出了,和曹爽一直关系很好的尹大目去见曹爽,指洛水为誓,保证曹真只是罢官,但会富贵一生。天真的曹爽相信了这样的鬼话,竟然束手就擒,交出了手中的兵权。而最终的结果,曹爽及依附于他的大臣被诛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曹爽的政治斗争经验简直是弱爆了。曹爽就像是西周的周公那样重要,但却没有周公的才能,也注定曹魏的政权要落入司马氏了。

曹魏的政权不稳定

虽然曹丕通过“禅让”的方式登上了帝位,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也给后面的司马氏做了榜样,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罢了。如果曹魏政权能稳定过渡的话,那么司马懿未必有机会。只是除了曹爽太过草包之外,曹丕、曹叡这些皇帝虽然是雄才大略,但寿命却都不长,两人都是英年早逝。这就使得曹魏的政权出现了巨大的危机,主少国疑,再加上辅政大臣不给力,皇权便被司马懿顺利攫取。

综上所述,除了司马懿老谋深算,抢点极准之外,对手太过草包以及曹魏政权并不稳固,是司马懿能以3000兵马顺利政变的深层次原因。当然,这与司马氏本身就是世家大族有关系,许多官员在这次事变中保持了中立。皇权孤立无援,那么就会很容易丢失了。世家攫取了皇权,也为后面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埋下了伏笔,这就是后来的门阀政治了。


历史摩天轮


对于司马懿成功发起高平陵政变,我觉得其成功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司马懿善于谋略攻心。在政变之前,他假装称病使曹爽放松了警惕。在政变过程中也不断攻心,拉拢战队。其二是,司马懿在政变之前做的缜密部署,这里就有司马师培养的三千死士。其三,就是曹爽用人失察,同时缺乏果断,让司马懿得以政变成功。接下来,我将具体阐释一下这三个方面:

司马懿称病迷惑曹爽,攻心为上

在正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47年,曹爽开始专政,这个时候司马懿就以患病为由,不参与朝政了。曹爽对司马懿的称病心存怀疑,于是派河南尹李胜以辞行为由,去司马府一探虚实。司马懿看出来李胜的来意,于是在他面前上演了一处好戏:喝粥的时候,哩哩啦啦,表现出一副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还故意弄错荆州和并州,他语义错乱,指南为北的样子,让李胜对司马懿患病深信不疑,于是回去像曹爽汇报了司马懿重病的情况。这下曹爽也就彻底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这样司马懿才可以暗中为自己的政变计划做部署。就在正始十年正月初六,少帝曹芳出城拜渴高平陵,也就是明帝曹睿墓的时候。司马懿发动了政变,打了曹爽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谁也没想到,之前那个瘫在床上半身不遂、语义模糊的司马懿居然是装病的。

而就在发起政变的同时,司马懿还继续攻心。他派去了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放弃兵权。司马懿深知曹爽的性格,知道他其实贪生怕死,但是又贪图富贵享乐。于是在派人带去的信中告诉曹爽,自己并不想上海曹爽兄弟,言辞非常的亲切。这样的攻心计直中曹爽的软肋。

司马懿周密筹划,给予致命一击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不可忽视他的三千死士。我们都知道,在司马懿佯装称病之前,一直带兵打仗,培植了不少忠心于他的人。在司马懿称病的过程中,他的长子司马师就在秘密地培养和锻炼这三千死士。在平时的训练中,这三千人化整为零,但在关键时刻又可以拧成一股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军师联盟》在第二部的最后,就有司马懿带领三千死士勇闯武库的镜头。在他们发动政变之前,司马懿身着红色寿衣,在这一群人中,没有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全部忠心于司马懿的调遣,甘心为其献身。此外,为了确保政变的顺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郭太后。在政变发动时,太后下诏废黜曹氏兄弟对司马懿的政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曹爽性格软肋,无勇无谋

其实,司马懿在发动政变时也没有万全的把握。虽然有三千死士,但是毕竟人数非常悬殊。另外,虽然有郭太后的诏书,但是早在曹丕的时候就已经确立太后不得干政的制度,至于太后的诏书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也是个未知数。虽然司马懿周密筹划,但是不得不说,曹爽是一个最大的变数。也正是他的性格软肋、无勇无谋顺利地成全了司马懿。

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许多曹爽身边的亲信都不敢贸然行动,还有的人已经被司马懿吓到方寸大乱。但是唯有一个人却非常冷静地应对司马懿的政变。他就是大司农桓范,他赶紧出城,快马加鞭地赶去给曹爽报信。见到曹爽后,桓范劝他赶紧护送这皇帝去许昌,同时以皇帝的名义讨伐逆贼司马懿。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决策,但是曹爽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行动。而在曹爽犹豫的同时,司马懿的攻心计却来了。这成为了击溃曹爽的重要一击,于是任凭桓范怎么劝谏,最终曹爽还是选择了放弃兵权,向司马懿投降。这也使得司马懿最终得以政变成功。


肖屾小声读史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人马,为何能够成功?曹魏的旧臣为不帮忙抵抗?

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名门世家司马家族。他少有大才,年仅二十岁便受到了曹操的征召,一生追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任主公,是曹魏的四朝旧臣,曾两度被选为托孤旧臣。然而他终究是负了魏室的信任——公元249年,他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不久之后便被诛杀了另一个辅政大臣曹爽,并架空了魏室,为司马家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说到此处我们不禁感到一个疑问,那就是司马懿为何只用了三千死侍就能夺取曹操三代人统治的曹魏,高平陵政变时魏室的旧臣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何不念旧情帮助曹氏?

说到此处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并不是谁都像司马懿那样长寿,生生熬死了那么多人才。在高平陵之变时曹魏的旧臣大多都已经过世了?其实不全是,曹魏的四朝旧臣,除了司马懿,还有蒋济、王观、高柔等。不过他们不但不帮曹爽,反而帮助司马懿。比如司徒高柔,被司马懿任命为大将军,接管占领曹爽的军队;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将曹羲统领的禁军接管起来。按理说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魏已经建国近三十年,应该积累了一大批忠臣才对,可是事发之时,曹爽却几乎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连蒋济都充当司马懿的说客让他放下武器投降。这也是司马懿能用三千兵马政变成功的可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以下原因。



一、曹爽多行不义,引起朝臣不满

曹爽被选为托孤大臣之初,一开始也是很尊重司马懿的,有什么事都会问一下司马懿。但经过权力的侵蚀,慢慢开始膨胀起来。彼时他先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让其担任闲职,之后便开始把持朝政,祸乱朝纲。据记载,得以独揽大权的曹爽,平常的生活非常的奢靡,这样的人,虽然是曹氏宗室,但对于忠于曹魏的旧臣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在加上在战事上,曹爽为了积累战功、获得声誉,在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率领十万大军伐吴,结果被蜀将王平用三万余人击败。这事更加引起曹魏忠臣的不满,已有铲除他的心。因此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真正忠于曹魏政权的人,都不会站在他那边。



二、曹爽任人唯亲,阻人升官之路

大多人都是有私心的,尤其是掌权者都喜欢任用自己信任的人在重要岗位上。如果曹爽平时能与那些元老忠臣搞好关系,那么就算他祸乱朝纲,也是会有人站在他哪一方的,毕竟他姓曹。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自己手握大权时大肆提拔自己的党羽,将原来的蒋济等元老重臣全部调到闲职中。经过此事之后,哪怕这些元老重臣才忠于曹魏,也会对曹爽心生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会想着曹爽快点倒台好自己从新归来,又如何会去帮助曹爽呢?



三、司马懿会伪装隐忍,麻痹众人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哪怕那些元老重臣不帮曹爽,也应该心念曹魏,保持中立。但事实是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现在司马懿那一边。这不是曹爽的关系而是司马懿的功劳。他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不但启用曹爽闲置在家的元老重臣,让他们重新获得了权势,还假装答应到时会饶过曹爽的性命。他的这些举动赢得了众人的好感,当时很少有人看出司马懿的私心和野心,预料不到曹魏政权会被司马家架空,再加上他们认为司马懿会念及旧恩。曹爽仅会被夺权,不会被杀。于是他们就心安理得的站到司马懿那一边,帮助司马懿,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等到他们意识到司马懿的所有举措不过是伪装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以没人能够阻止得了司马懿了。

结语:司马懿仅以三千多人就夺取了曹魏的政权,是其低调发展所产生的最终结果。犹如一条毒蛇,平常静默不懂,当看到猎物时一举将其吞杀。这就是司马懿能最终成功的原因。


南柯梦说


司马懿政变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遇到了猪一样对手——大草包曹爽!

这里并不是为曹魏政权惋惜,锦绣江山也不是专属于某个姓氏的,有能力、有手段的人能够成为江山主人,成为九五之尊,当年曹氏可以从刘氏手里抢来江山,司马氏同样可以从曹氏手中把江山抢走。这是一个原因。

其次,他拥有士族,边防将领的支持。已经得到了朝中很多人的实际控制权。

最后,司马懿长期带兵南征北战,军中威望高。而曹操以后历代曹魏皇帝不信任宗亲,曹家夏侯家将军更多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要是司马懿作乱那会曹家宗亲还有曹操时期那么多带兵的,还会丢权?

综上所述 ,司马懿获得了成功




立残阳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只靠三千人马就政变成功,除了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之外,还跟曹魏当时的政治格局有着很大关系。

一、高平陵之变是士族阶层与曹氏的对决

高平陵之变是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大臣阶层,跟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的对决,这与曹魏政权的政治格局有着很大关联。从曹丕开始,曹魏便限制曹氏宗亲的力量,到明帝曹叡托孤时,依旧能看出曹魏对于曹氏宗亲的戒备。

曹叡临终前,让曹叡和司马懿做辅政大臣,是为了平衡曹氏宗亲与士族大臣的关系。曹叡的本意依旧与曹丕限制宗亲的作为如出一辙,一方面他想要依靠曹氏宗亲保持皇统稳固,另一方面也是跟曹丕一样警惕地方割据。因此让三朝大臣司马懿跟曹爽一起辅政,就是限制曹氏宗亲的势力。

不过,曹爽并未遂了曹叡的愿,在曹叡死后,曹爽以宗亲的便利,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实际上是没有实权的职位。曹爽为的就是得到司马懿手中的军权,曹魏发展到明帝曹叡时,军权已经随着一众曹氏宗亲夏侯尚、曹休、曹真等人的离世,转移到了外姓之人司马懿和满宠等人手中。直到曹叡托孤时,被紧急召回朝中的司马懿,已经历经大将军、太尉等军事要职。

并且,随着曹丕对外戚和宗亲的限制,并且使用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改革官制,设立中书省,散骑常侍,散骑侍郎等,让士族阶层进入官场。直到明帝曹叡时期,继续对曹氏宗亲进行限制,曹魏朝中也充斥士族大臣,与曹氏宗亲相处对峙状态。

而随着曹爽排挤司马懿成功,得以独揽大权之后,任用曹氏子弟和何晏等亲近人,排挤蒋济、高柔等老臣,在军事上也让夏侯玄等人代替司马懿执掌军权。曹爽众多肆意妄为,让一众士族大臣非常不满,这破坏了从九品中正制建立以来,曹氏皇权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再次让曹氏宗亲压制了其他士族阶层。

因此,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紧靠三千人迅速掌控都城,更是没有得到曹爽势力之外的大臣的反对。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是代表曹氏宗亲之外的士族大臣,对曹爽为代表的曹氏专权的反击。

二、曹爽的专权乱政,让司马懿获得了大部分士族大臣的支持

曹爽的专权乱政,任人唯亲,肆意妄为,让朝中士族大臣很是不满。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朝中大臣的反应,可以看出当时曹爽的人心向背。

蒋济在曹芳继位后,代替司马懿为太尉,位列三公。等到曹爽专政时,曾经上书曹爽不要轻易改变法度、任人唯亲,不过并没有得到曹爽的理会,便韬光养晦。等到司马懿发动政变,蒋济亲自写信给曹爽,让曹爽投降。

高柔在曹芳继位后,先任司空,又迁任司徒,同样位列三公,不过高柔也是支持司马懿的一方。高平陵之变时,高柔上书罢免曹爽大将军职务,郭太后让高柔行大将军事,并占领了曹爽的军营。

当时三公中最后一位是司空王凌,不过这位司空受到曹爽和司马懿两方的拉拢,在高平陵之变中,并没有投向曹爽,只是在司马懿掌权后,想要另立新君曹彪,最后失败自尽。总体来看,这位朝中士族重臣,也是默许司马懿推翻曹爽。

士族大臣站在司马懿一方的人,还有曹魏老陈陈群之子陈泰,也在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在曹爽营中劝曹爽投降。

由此可见,当时曹魏重臣大部分都站在司马懿一方,司马懿虽然在掌权之后也如曹爽那般专权乱政,可在高平陵之变前,的确获得了大部分士族大臣的支持,也是司马懿敢于靠着三千人马,就敢发动政变的重要原因。

三、曹氏宗亲没有可以依靠的后备力量

再一方面,司马懿之所以能够靠三千人马就能政变成功,与曹氏宗亲没有有效的后辈力量有着很大关系。虽然曹丕建立曹魏后,和之后的曹叡都极力限制曹氏宗亲的势力,但依旧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曹氏宗亲,不过随着曹操、曹丕死后,原本被曹氏依仗的曹氏宗亲势力,夏侯尚、曹休、曹真等人也相继死去,让曹魏君主不得不任用曹氏血亲之外的司马懿、满宠等外姓士族大臣。


不过,毕竟是血缘宗亲,曹魏皇室对于曹氏宗亲依旧也多有依仗,曹叡在病重时,原本打算任用曹氏宗亲辅政,却不得成行。

汉晋春秋曰: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放曰:“陛下忘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帝得放言,大怒曰:“谁可任者?”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

当时曹叡想要任用曹宇、夏侯献等五人辅政,被刘放和孙姿反对,据理力争之下,让曹叡改变了全部让曹氏宗亲辅政的诏令,最后得以形成了由曹氏宗亲曹爽和外姓大臣司马懿辅政的诏令。

从中不难看出的东西有两方面,一方面曹叡身为曹氏皇族,虽然警惕宗亲乱权,但是依旧偏向血亲;另一方面,以刘放和孙姿为代表的曹魏士族大臣,已经能够形成对峙曹氏宗亲甚至是皇族的力量。

但就后一点看,之所以能够形成大臣集团对峙曹氏皇族的局面,与当初曹丕建立曹魏,设立中书省,任用士族子弟出任,并且限制曹氏宗亲参与诏令有着很大关系。大臣集团为了避免曹魏政权,全部归于曹氏宗亲,据理力争,让三世老臣司马懿,和曹氏宗亲共同辅政,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另一个角度去看,之所以司马懿能够靠着三千人就得以政变成功,与大臣集团的强势,和对曹氏宗亲压制状态是分不开的。

在这种状况下,曹氏宗亲虽然得以被皇室重任,但却依旧收到朝中外姓士族大臣的限制,在以司马懿为“领头羊”的士族大臣,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得到大臣集团支持的司马懿,才得以轻松的掌控曹魏局势。

而如夏侯玄等在外掌兵的曹氏宗亲,因为大局、不能真正掌兵等原因,放弃了对于成功掌权的司马懿的反抗,也就让曹魏皇室再无后备力量,才反抗司马懿的专权。


结语

以上可知,曹氏宗亲的势力被限制,外姓士族大臣势力得以发展,让曹氏宗亲无法形成有效的勤王势力。而曹爽的专权,激起了众多外姓士族大臣的反抗,让司马懿得到了众多支持力量,才让司马懿靠着三千人马,就成功发动了政变,自高平陵之变后,曹魏政权归于司马氏之手。


亭安读书


能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么。

司马懿无疑是个老谋深算的智者,他静观其变,能忍别人之不能忍,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终于在公元249年,当时的曹魏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等人出城去高平陵扫墓,司马懿瞅准时机,运筹帷幄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魏政权顷刻之间尽归司马氏所有。

这个时候,眼看司马懿扰乱朝纲,为何曹操曾经的老部下无动于衷呢?虽说当时距离曹操去世已有29年,但仍有不少旧部,如高柔、蒋济、王凌、郭淮等人。他们之所以按兵不动,无非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生死关头,首先顾及的肯定是个人利益。自从曹爽掌权之后,便任人唯亲,曹操曾经的旧部全都被排挤出去得不到重用,因此大家对曹爽积怨已久,有些人还主动站出来支持司马懿。

曹爽虽贵为大将军,但已经失去了人心,而且曹爽生性愚钝,没有一点谋略,只有妇人之仁。大司农桓范曾冒死提议曹爽可以“以天子诣许昌”,可他顾及洛阳城中一家老小,决意投降,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杀的厄运,真是愚蠢之极。

司马懿虽然足智多谋,但也正好遇上了曹爽这个糊涂蛋大将军,才能轻而易举篡位成功,若是曹爽有其父曹真一半的智谋,也不至于满盘皆输,令后人耻笑。


乐善好施赵大官人


司马懿,西晋政权的奠基者,有着“冢虎”之称。自曹叡薨后,司马懿和曹爽便成为了托孤大臣,辅佐魏帝曹芳。但是曹爽志大才疏,且专权乱政,一度逼迫司马懿。在嘉平元年,司马懿成功发起高平陵政变,斩杀了曹爽一派的亲系,掌握了曹魏的社稷。那么,以当时区区三千人马,司马懿是怎么能成功的呢?理由如下。

其一,三千人马皆为司马氏家族的私兵,可为死士。

司马懿,是一个善于隐忍,谋而后动的人。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就一度默默无闻,从来不会特意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这一点上,司马懿和贾诩有着相似之处。


但是,司马懿有一个聪明之处,就是他从来不会刻意的表现,但是,一到真正关键的时刻,或者是所在的阵营处在胜利状态时,司马懿都会有意无意的参与其中。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他人不经意的时候,不断的捞取功绩,积累自己的名声。

到了齐王曹芳继承皇位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但是,曹爽自认为自己是曹氏宗亲,骄傲自满,专权乱政,任用私人,并且很看不惯司马懿,时时想夺掉司马懿手中的权力。被一步步紧逼的司马懿,无奈发起了政变。

而在当时参与的三千人马中,多为司马氏家族豢养的死士。他们在平时的时候都是散养在各个阶层,各个地区,只有到司马氏有令的时候,才会聚集到一起。

<strong>

因为是死士,所以他们只会听司马氏族长的命令,只要命令一下,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前进。所以,在政变这种关键时刻,司马懿运用死士,根本不会怕他们会反叛。

其二,司马懿的精确谋算。

高平陵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司马懿能够精确的谋算,精准的掌握郭皇后和曹爽等人的心思,然后谋而后动。

在政变之初,司马懿便一直装病,凭借他过人的演技,成功的骗过了曹爽等人。而后,等到曹爽和曹芳等人去洛阳祭拜魏明帝的时候,司马懿才趁着朝中无人而发动政变。政变一发动,司马懿便马上派人控制了京城,使得消息不能传递出去。

<strong>

然后,司马懿利用曹爽让曹芳把郭皇后打入冷宫这一行为,挑起了郭皇后愤恨的心理,直接挑唆郭皇后下旨废掉曹爽。并在两军对阵的时候,陈述了曹爽一系列的罪行,当场质问。最后,更是趁着曹爽慌乱之际,直接骗过了曹爽,让其乖乖投降。

正是司马懿一系列的谋算,才使得高平陵之变能够按照司马懿的设定一步步的完成。

其三,曹爽的志大才疏。

曹爽虽然是曹氏当时的领军人物,但是他志大才疏。作为托孤大臣,而且是曹氏宗亲的他,自从上位后,便一直任用私人,打压和罢黜众多正直且忠于曹魏的大臣。

并且为了自己的利益,曹爽还利用他的官职,派人去抢占良田。同时,他还大胆的以臣子的身份,抢走了魏明帝曹叡的妻妾,真正的专权乱政。在军事上,他不顾他人的劝说,直接带兵去攻打蜀汉,最后却铩羽而归,把曹氏的威望都丢的一干二净。

<strong>

在对待司马懿的事情上,曹爽没有完整的计划,只会一昧的任用自己的职位去打压,不能够直接打三寸,使得司马懿屡屡得以喘息的机会。而在司马懿叛变之时,更是没有听从自己谋士的计划,利用曹芳的身份去请勤王,而是一意孤行的派人去打探司马懿,慌乱之中向司马懿低了头,最后被杀。

总而言之,司马懿能够凭借三千人马成功的发动高平陵之变,一方面是司马懿有着精确而完整的计划;二是曹氏的忠臣贤才在一段时间内被曹爽给打压和罢黜了,没有权力的他们根本不可能防御的了司马懿;三是政变发生的很突然,根本不给曹氏反应的机会;四来就是曹爽的不断助攻。


韶华倾梦


司马懿政变,虽然只有三千死士,但曹爽三兄弟都不在京城,没有人统领,自然就处于混乱之中。

此外,整个世家阶层与官僚集团都对曹爽专权不满,司马懿出面挑头处置曹爽,这些人都是赞同的。

司马懿本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庞大的人脉关系,又欺骗曹魏老臣,这些人对曹爽也很不满意,也就默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