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生政變時,身邊只有三千人馬,為何能成功?

凌雲露


司馬懿能成功發動政變,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對手太弱。

司馬懿最早時是從追隨曹操就開始出謀劃策了,一共經歷曹操、曹丕、曹睿三朝,可謂是三朝元老了,而且他還是兩界託孤大臣,曹睿和曹芳的輔政大臣,可以說司馬懿在曹魏政權已經經營多年根深蒂固了,所以等到曹芳登基,司馬懿發動政變時,雖然只有三千死士,然而卻是能成功發動政變控制朝政,這與他多年來的精心經營密不可分。


但是這還不足以讓司馬懿如此順利的發動政變,讓司馬懿如此輕鬆發動政變的原因,還是因為曹芳繼位時太小了,曹芳繼位時才七歲,這樣小的一個小孩根本無力掌控朝政,可以說曹芳就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傀儡一樣,形如木偶,所以曹芳根本無法處理朝政,所以從而導致的結果只能是朝政大權旁落到與司馬懿同是輔政大臣的曹爽手上,雖然司馬懿和曹爽同是曹睿任命的輔政大臣,然而在曹睿去世之後朝中的大權就完全掌握在曹爽的身上了,司馬懿在政治上完全處於被曹爽打壓的境地,所以司馬懿當時只能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裝病在家以此躲避曹爽的打壓。

然而曹爽這個人能作為輔政大臣掌握朝中的大權,這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他的父親曹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曹真是曹操收養的義子,一直對曹魏政權忠心耿耿,而且曹真個人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強大,同時他也是作為曹丕的託孤大臣,也就是曹睿的輔政大臣,所以曹爽在曹真強大的光芒照顧之下,順利的成為曹芳的輔政大臣從而掌握朝政,雖然曹爽在一開始能夠一時的將司馬懿的鋒芒打下去,但是並不是他看出了司馬懿的野心和謀逆之舉,他打壓司馬懿的目的完全是為了能讓自己一個人獨掌朝政。



然而曹爽本身卻是一個有名無實之,庸碌無為之人,在司馬懿告病在家的時候,完全被司馬懿精湛的演技騙了過去了,以為司馬懿是真的病入膏骨,行將就木了,所以在司馬懿裝病在家的日子裡,他就完全的沉迷於酒樂之中,不理朝政,每日只管出遊打獵取樂,荒廢朝政,終於在曹爽日益墮落下去的時候,被司馬懿找到了機會。

公元249年,曹爽帶著皇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陵墓,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關閉城門,同時命令他的親信三千死士把守城門控制朝政,昏庸無能的曹爽被司馬懿突如其來的政變中被打得措手不及、一時慌了神、競毫無主意,親信範恆勸曹爽擁立皇帝曹芳到許昌,同時以皇帝的名義召集全國兵馬反擊司馬懿,然而曹爽這個人本來就是無能之輩,對範恆的建議猶豫不決,毫無主見,就像七魂不見了六魄一樣,面對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城門,居然一點都想不到司馬懿的野心和謀逆之舉,最後居然同意司馬懿的誘降,認為司馬懿只想要奪回大權,並不會傷害他,曹爽這種小孩子的思想最後也導致了曹氏一族被司馬懿誅殺的下場。曹操辛苦了大半生跟袁紹呂布、劉備、孫權他們搶下來的江山就這樣被曹爽拱手讓人了,曹操要是知道曹爽這麼傻不得氣得從土裡爬出來錘曹爽。



中流擊楫


這“三千人馬”只是司馬懿的刀,真正的“人馬”,其實早被司馬懿給暗中收服了。


司馬懿三國時期,真正的大陰謀家,曹操在世的時候,他一直偽裝,所以在未受阿瞞的重視,後來,因為站在曹丕這邊,開始慢慢顯露頭角,與諸葛丞相鬥智鬥勇,也算盡忠職守。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用心,無非是刷經驗值,贏得曹丕的信任。

雖然曹丕心胸狹窄,殺兄弟毫不留情,能力文采也有,但看人的眼光,還是比不上老子曹操,臨死時,居然讓司馬懿繼續輔助曹睿。


曹睿能力不輸曹丕,但因為命太短(馬伯庸考證,可能是袁紹的孫子,雖奪取大位,但畢竟是竊取,惶惶不得終日早衰)。

還沒等魏明帝,看清司馬懿的真面目,他就早早去會曹操了!


這時,司馬懿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不必說,更是被授予顧命大臣和曹爽一起輔助曹芳,曹爽能力有限,尤其和司馬懿對比,更顯平庸。朝中大臣閉著眼,都會站在司馬懿這邊。


這時司馬懿身邊就雲集著蔣濟、高柔、王觀、孫禮,這四人可是大魏的舊臣,朝中聲望很高,另外年輕一代,能力名聲極高的石苞、何曾、荀顓都司馬懿的死黨。

而曹爽這邊僅有何宴、鄧颺等人,勢單力薄。


難怪,成語有“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代曹,其實早已寫好的劇本!


貓爪草歷史


司馬懿憑藉3000死士,趁著曹爽和皇帝去祭墓的時候,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而這次政變,也最終以曹爽等人被誅、司馬懿順利掌權而告終。那麼,一直“臥病在床”的司馬懿,為什麼最終能夠成功?

司馬懿的的老謀深算

司馬懿是和諸葛亮、曹操父子都交過手的高手,其謀略甩曹爽這些人十八條大街。曹操曾對兒子曹丕說:“司馬仲達非人臣也!”可惜曹丕這句話沒聽進去,後面司馬懿一直得以以輔政大臣的身份出現。而且,在被曹爽剝奪了大權之後,司馬懿更是裝起了病。在曹爽派人探望他的時候,司馬懿的口水都流到了胸口上,一副馬上就要死的模樣。就這樣,天真的曹爽就被騙過,從此失去了對司馬懿的戒心。

而司馬懿卻暗地裡豢養死士三千,秘密謀劃奪權。再者,以前司馬懿帶兵出征的時候,也有機會染指軍權,和其他將領結下了香火情。等到魏帝曹芳和曹爽兄弟都去了高平陵後,司馬懿迅速出動,控制了皇宮和武庫這些關鍵位置。此外,司馬懿把以前被廢的郭太后抬了出來,那麼司馬懿有了太后這個招牌,便立馬變得名正言順起來。於是,司馬懿輕鬆地便控制了洛陽。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也許這個情景在司馬懿心中預演了無數次。剩下的,就看曹爽怎麼應對了。

曹爽無能

對於曹爽,只能說是一個大草包了。他無勇無謀而身居高位,輕鬆被司馬懿騙過,從此就失去了警惕之心。當陪同皇帝一起去祭墓的時候,曹爽帶著自己的兄弟全部出城,並沒有留下一個兄弟看守大本營,這就給了司馬懿機會。再者,等到司馬懿控制了洛陽之後,曹爽並非毫無一戰之力。這時就有大臣建議,曹爽帶著皇帝奔赴許昌,號召各地勤王。如果曹爽能聽從這個建議的話,那麼事情的結局還未可預料。

但最終的結果,曹爽兄弟擔心城中的家人,對於這個正確的建議卻是猶豫不決。司馬懿稍後派出了,和曹爽一直關係很好的尹大目去見曹爽,指洛水為誓,保證曹真只是罷官,但會富貴一生。天真的曹爽相信了這樣的鬼話,竟然束手就擒,交出了手中的兵權。而最終的結果,曹爽及依附於他的大臣被誅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曹爽的政治鬥爭經驗簡直是弱爆了。曹爽就像是西周的周公那樣重要,但卻沒有周公的才能,也註定曹魏的政權要落入司馬氏了。

曹魏的政權不穩定

雖然曹丕通過“禪讓”的方式登上了帝位,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這也給後面的司馬氏做了榜樣,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罷了。如果曹魏政權能穩定過渡的話,那麼司馬懿未必有機會。只是除了曹爽太過草包之外,曹丕、曹叡這些皇帝雖然是雄才大略,但壽命卻都不長,兩人都是英年早逝。這就使得曹魏的政權出現了巨大的危機,主少國疑,再加上輔政大臣不給力,皇權便被司馬懿順利攫取。

綜上所述,除了司馬懿老謀深算,搶點極準之外,對手太過草包以及曹魏政權並不穩固,是司馬懿能以3000兵馬順利政變的深層次原因。當然,這與司馬氏本身就是世家大族有關係,許多官員在這次事變中保持了中立。皇權孤立無援,那麼就會很容易丟失了。世家攫取了皇權,也為後面東晉“王與馬,共天下”埋下了伏筆,這就是後來的門閥政治了。


歷史摩天輪


對於司馬懿成功發起高平陵政變,我覺得其成功的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其一是司馬懿善於謀略攻心。在政變之前,他假裝稱病使曹爽放鬆了警惕。在政變過程中也不斷攻心,拉攏戰隊。其二是,司馬懿在政變之前做的縝密部署,這裡就有司馬師培養的三千死士。其三,就是曹爽用人失察,同時缺乏果斷,讓司馬懿得以政變成功。接下來,我將具體闡釋一下這三個方面:

司馬懿稱病迷惑曹爽,攻心為上

在正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47年,曹爽開始專政,這個時候司馬懿就以患病為由,不參與朝政了。曹爽對司馬懿的稱病心存懷疑,於是派河南尹李勝以辭行為由,去司馬府一探虛實。司馬懿看出來李勝的來意,於是在他面前上演了一處好戲:喝粥的時候,哩哩啦啦,表現出一副生活不能自理的樣子。還故意弄錯荊州和幷州,他語義錯亂,指南為北的樣子,讓李勝對司馬懿患病深信不疑,於是回去像曹爽彙報了司馬懿重病的情況。這下曹爽也就徹底對司馬懿放鬆了警惕。

這樣司馬懿才可以暗中為自己的政變計劃做部署。就在正始十年正月初六,少帝曹芳出城拜渴高平陵,也就是明帝曹睿墓的時候。司馬懿發動了政變,打了曹爽一個措手不及。他們誰也沒想到,之前那個癱在床上半身不遂、語義模糊的司馬懿居然是裝病的。

而就在發起政變的同時,司馬懿還繼續攻心。他派去了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放棄兵權。司馬懿深知曹爽的性格,知道他其實貪生怕死,但是又貪圖富貴享樂。於是在派人帶去的信中告訴曹爽,自己並不想上海曹爽兄弟,言辭非常的親切。這樣的攻心計直中曹爽的軟肋。

司馬懿周密籌劃,給予致命一擊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時,不可忽視他的三千死士。我們都知道,在司馬懿佯裝稱病之前,一直帶兵打仗,培植了不少忠心於他的人。在司馬懿稱病的過程中,他的長子司馬師就在秘密地培養和鍛鍊這三千死士。在平時的訓練中,這三千人化整為零,但在關鍵時刻又可以擰成一股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軍師聯盟》在第二部的最後,就有司馬懿帶領三千死士勇闖武庫的鏡頭。在他們發動政變之前,司馬懿身著紅色壽衣,在這一群人中,沒有個人的目的和利益,全部忠心於司馬懿的調遣,甘心為其獻身。此外,為了確保政變的順利,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郭太后。在政變發動時,太后下詔廢黜曹氏兄弟對司馬懿的政變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曹爽性格軟肋,無勇無謀

其實,司馬懿在發動政變時也沒有萬全的把握。雖然有三千死士,但是畢竟人數非常懸殊。另外,雖然有郭太后的詔書,但是早在曹丕的時候就已經確立太后不得干政的制度,至於太后的詔書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也是個未知數。雖然司馬懿周密籌劃,但是不得不說,曹爽是一個最大的變數。也正是他的性格軟肋、無勇無謀順利地成全了司馬懿。

在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許多曹爽身邊的親信都不敢貿然行動,還有的人已經被司馬懿嚇到方寸大亂。但是唯有一個人卻非常冷靜地應對司馬懿的政變。他就是大司農桓範,他趕緊出城,快馬加鞭地趕去給曹爽報信。見到曹爽後,桓範勸他趕緊護送這皇帝去許昌,同時以皇帝的名義討伐逆賊司馬懿。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決策,但是曹爽卻猶豫不決,遲遲不肯行動。而在曹爽猶豫的同時,司馬懿的攻心計卻來了。這成為了擊潰曹爽的重要一擊,於是任憑桓範怎麼勸諫,最終曹爽還是選擇了放棄兵權,向司馬懿投降。這也使得司馬懿最終得以政變成功。


肖屾小聲讀史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身邊只有三千人人馬,為何能夠成功?曹魏的舊臣為不幫忙抵抗?

司馬懿,字仲達,出身名門世家司馬家族。他少有大才,年僅二十歲便受到了曹操的徵召,一生追隨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任主公,是曹魏的四朝舊臣,曾兩度被選為託孤舊臣。然而他終究是負了魏室的信任——公元249年,他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不久之後便被誅殺了另一個輔政大臣曹爽,並架空了魏室,為司馬家以晉代魏奠定了基礎。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感到一個疑問,那就是司馬懿為何只用了三千死侍就能奪取曹操三代人統治的曹魏,高平陵政變時魏室的舊臣都在做什麼?他們為何不念舊情幫助曹氏?

說到此處可能很多人都會想並不是誰都像司馬懿那樣長壽,生生熬死了那麼多人才。在高平陵之變時曹魏的舊臣大多都已經過世了?其實不全是,曹魏的四朝舊臣,除了司馬懿,還有蔣濟、王觀、高柔等。不過他們不但不幫曹爽,反而幫助司馬懿。比如司徒高柔,被司馬懿任命為大將軍,接管佔領曹爽的軍隊;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將曹羲統領的禁軍接管起來。按理說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魏已經建國近三十年,應該積累了一大批忠臣才對,可是事發之時,曹爽卻幾乎處於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連蔣濟都充當司馬懿的說客讓他放下武器投降。這也是司馬懿能用三千兵馬政變成功的可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以下原因。



一、曹爽多行不義,引起朝臣不滿

曹爽被選為託孤大臣之初,一開始也是很尊重司馬懿的,有什麼事都會問一下司馬懿。但經過權力的侵蝕,慢慢開始膨脹起來。彼時他先剝奪了司馬懿的實權,讓其擔任閒職,之後便開始把持朝政,禍亂朝綱。據記載,得以獨攬大權的曹爽,平常的生活非常的奢靡,這樣的人,雖然是曹氏宗室,但對於忠於曹魏的舊臣來說是不可容忍的。在加上在戰事上,曹爽為了積累戰功、獲得聲譽,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率領十萬大軍伐吳,結果被蜀將王平用三萬餘人擊敗。這事更加引起曹魏忠臣的不滿,已有剷除他的心。因此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真正忠於曹魏政權的人,都不會站在他那邊。



二、曹爽任人唯親,阻人升官之路

大多人都是有私心的,尤其是掌權者都喜歡任用自己信任的人在重要崗位上。如果曹爽平時能與那些元老忠臣搞好關係,那麼就算他禍亂朝綱,也是會有人站在他哪一方的,畢竟他姓曹。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自己手握大權時大肆提拔自己的黨羽,將原來的蔣濟等元老重臣全部調到閒職中。經過此事之後,哪怕這些元老重臣才忠於曹魏,也會對曹爽心生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會想著曹爽快點倒臺好自己從新歸來,又如何會去幫助曹爽呢?



三、司馬懿會偽裝隱忍,麻痺眾人

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哪怕那些元老重臣不幫曹爽,也應該心念曹魏,保持中立。但事實是他們之中很多人都現在司馬懿那一邊。這不是曹爽的關係而是司馬懿的功勞。他在發動高平陵之變時,不但啟用曹爽閒置在家的元老重臣,讓他們重新獲得了權勢,還假裝答應到時會饒過曹爽的性命。他的這些舉動贏得了眾人的好感,當時很少有人看出司馬懿的私心和野心,預料不到曹魏政權會被司馬家架空,再加上他們認為司馬懿會念及舊恩。曹爽僅會被奪權,不會被殺。於是他們就心安理得的站到司馬懿那一邊,幫助司馬懿,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等到他們意識到司馬懿的所有舉措不過是偽裝的時候一切都太遲了。以沒人能夠阻止得了司馬懿了。

結語:司馬懿僅以三千多人就奪取了曹魏的政權,是其低調發展所產生的最終結果。猶如一條毒蛇,平常靜默不懂,當看到獵物時一舉將其吞殺。這就是司馬懿能最終成功的原因。


南柯夢說


司馬懿政變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遇到了豬一樣對手——大草包曹爽!

這裡並不是為曹魏政權惋惜,錦繡江山也不是專屬於某個姓氏的,有能力、有手段的人能夠成為江山主人,成為九五之尊,當年曹氏可以從劉氏手裡搶來江山,司馬氏同樣可以從曹氏手中把江山搶走。這是一個原因。

其次,他擁有士族,邊防將領的支持。已經得到了朝中很多人的實際控制權。

最後,司馬懿長期帶兵南征北戰,軍中威望高。而曹操以後歷代曹魏皇帝不信任宗親,曹家夏侯家將軍更多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要是司馬懿作亂那會曹家宗親還有曹操時期那麼多帶兵的,還會丟權?

綜上所述 ,司馬懿獲得了成功




立殘陽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靠三千人馬就政變成功,除了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之外,還跟曹魏當時的政治格局有著很大關係。

一、高平陵之變是士族階層與曹氏的對決

高平陵之變是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士族大臣階層,跟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宗親的對決,這與曹魏政權的政治格局有著很大關聯。從曹丕開始,曹魏便限制曹氏宗親的力量,到明帝曹叡託孤時,依舊能看出曹魏對於曹氏宗親的戒備。

曹叡臨終前,讓曹叡和司馬懿做輔政大臣,是為了平衡曹氏宗親與士族大臣的關係。曹叡的本意依舊與曹丕限制宗親的作為如出一轍,一方面他想要依靠曹氏宗親保持皇統穩固,另一方面也是跟曹丕一樣警惕地方割據。因此讓三朝大臣司馬懿跟曹爽一起輔政,就是限制曹氏宗親的勢力。

不過,曹爽並未遂了曹叡的願,在曹叡死後,曹爽以宗親的便利,把司馬懿升為太傅,實際上是沒有實權的職位。曹爽為的就是得到司馬懿手中的軍權,曹魏發展到明帝曹叡時,軍權已經隨著一眾曹氏宗親夏侯尚、曹休、曹真等人的離世,轉移到了外姓之人司馬懿和滿寵等人手中。直到曹叡託孤時,被緊急召回朝中的司馬懿,已經歷經大將軍、太尉等軍事要職。

並且,隨著曹丕對外戚和宗親的限制,並且使用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選官法,改革官制,設立中書省,散騎常侍,散騎侍郎等,讓士族階層進入官場。直到明帝曹叡時期,繼續對曹氏宗親進行限制,曹魏朝中也充斥士族大臣,與曹氏宗親相處對峙狀態。

而隨著曹爽排擠司馬懿成功,得以獨攬大權之後,任用曹氏子弟和何晏等親近人,排擠蔣濟、高柔等老臣,在軍事上也讓夏侯玄等人代替司馬懿執掌軍權。曹爽眾多肆意妄為,讓一眾士族大臣非常不滿,這破壞了從九品中正制建立以來,曹氏皇權與士族之間的關係,再次讓曹氏宗親壓制了其他士族階層。

因此,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緊靠三千人迅速掌控都城,更是沒有得到曹爽勢力之外的大臣的反對。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是代表曹氏宗親之外的士族大臣,對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專權的反擊。

二、曹爽的專權亂政,讓司馬懿獲得了大部分士族大臣的支持

曹爽的專權亂政,任人唯親,肆意妄為,讓朝中士族大臣很是不滿。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朝中大臣的反應,可以看出當時曹爽的人心向背。

蔣濟在曹芳繼位後,代替司馬懿為太尉,位列三公。等到曹爽專政時,曾經上書曹爽不要輕易改變法度、任人唯親,不過並沒有得到曹爽的理會,便韜光養晦。等到司馬懿發動政變,蔣濟親自寫信給曹爽,讓曹爽投降。

高柔在曹芳繼位後,先任司空,又遷任司徒,同樣位列三公,不過高柔也是支持司馬懿的一方。高平陵之變時,高柔上書罷免曹爽大將軍職務,郭太后讓高柔行大將軍事,並佔領了曹爽的軍營。

當時三公中最後一位是司空王凌,不過這位司空受到曹爽和司馬懿兩方的拉攏,在高平陵之變中,並沒有投向曹爽,只是在司馬懿掌權後,想要另立新君曹彪,最後失敗自盡。總體來看,這位朝中士族重臣,也是默許司馬懿推翻曹爽。

士族大臣站在司馬懿一方的人,還有曹魏老陳陳群之子陳泰,也在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在曹爽營中勸曹爽投降。

由此可見,當時曹魏重臣大部分都站在司馬懿一方,司馬懿雖然在掌權之後也如曹爽那般專權亂政,可在高平陵之變前,的確獲得了大部分士族大臣的支持,也是司馬懿敢於靠著三千人馬,就敢發動政變的重要原因。

三、曹氏宗親沒有可以依靠的後備力量

再一方面,司馬懿之所以能夠靠三千人馬就能政變成功,與曹氏宗親沒有有效的後輩力量有著很大關係。雖然曹丕建立曹魏後,和之後的曹叡都極力限制曹氏宗親的勢力,但依舊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曹氏宗親,不過隨著曹操、曹丕死後,原本被曹氏依仗的曹氏宗親勢力,夏侯尚、曹休、曹真等人也相繼死去,讓曹魏君主不得不任用曹氏血親之外的司馬懿、滿寵等外姓士族大臣。


不過,畢竟是血緣宗親,曹魏皇室對於曹氏宗親依舊也多有依仗,曹叡在病重時,原本打算任用曹氏宗親輔政,卻不得成行。

漢晉春秋曰: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中書監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善……放曰:“陛下忘先帝詔敕,藩王不得輔政……”帝得放言,大怒曰:“誰可任者?”放、資乃舉爽代宇,又白"宜詔司馬宣王使相參",帝從之。

當時曹叡想要任用曹宇、夏侯獻等五人輔政,被劉放和孫姿反對,據理力爭之下,讓曹叡改變了全部讓曹氏宗親輔政的詔令,最後得以形成了由曹氏宗親曹爽和外姓大臣司馬懿輔政的詔令。

從中不難看出的東西有兩方面,一方面曹叡身為曹氏皇族,雖然警惕宗親亂權,但是依舊偏向血親;另一方面,以劉放和孫姿為代表的曹魏士族大臣,已經能夠形成對峙曹氏宗親甚至是皇族的力量。

但就後一點看,之所以能夠形成大臣集團對峙曹氏皇族的局面,與當初曹丕建立曹魏,設立中書省,任用士族子弟出任,並且限制曹氏宗親參與詔令有著很大關係。大臣集團為了避免曹魏政權,全部歸於曹氏宗親,據理力爭,讓三世老臣司馬懿,和曹氏宗親共同輔政,是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另一個角度去看,之所以司馬懿能夠靠著三千人就得以政變成功,與大臣集團的強勢,和對曹氏宗親壓制狀態是分不開的。

在這種狀況下,曹氏宗親雖然得以被皇室重任,但卻依舊收到朝中外姓士族大臣的限制,在以司馬懿為“領頭羊”的士族大臣,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得到大臣集團支持的司馬懿,才得以輕鬆的掌控曹魏局勢。

而如夏侯玄等在外掌兵的曹氏宗親,因為大局、不能真正掌兵等原因,放棄了對於成功掌權的司馬懿的反抗,也就讓曹魏皇室再無後備力量,才反抗司馬懿的專權。


結語

以上可知,曹氏宗親的勢力被限制,外姓士族大臣勢力得以發展,讓曹氏宗親無法形成有效的勤王勢力。而曹爽的專權,激起了眾多外姓士族大臣的反抗,讓司馬懿得到了眾多支持力量,才讓司馬懿靠著三千人馬,就成功發動了政變,自高平陵之變後,曹魏政權歸於司馬氏之手。


亭安讀書


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麼。

司馬懿無疑是個老謀深算的智者,他靜觀其變,能忍別人之不能忍,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終於在公元249年,當時的曹魏皇帝曹芳和大將軍曹爽等人出城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瞅準時機,運籌帷幄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曹魏政權頃刻之間盡歸司馬氏所有。

這個時候,眼看司馬懿擾亂朝綱,為何曹操曾經的老部下無動於衷呢?雖說當時距離曹操去世已有29年,但仍有不少舊部,如高柔、蔣濟、王凌、郭淮等人。他們之所以按兵不動,無非全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死關頭,首先顧及的肯定是個人利益。自從曹爽掌權之後,便任人唯親,曹操曾經的舊部全都被排擠出去得不到重用,因此大家對曹爽積怨已久,有些人還主動站出來支持司馬懿。

曹爽雖貴為大將軍,但已經失去了人心,而且曹爽生性愚鈍,沒有一點謀略,只有婦人之仁。大司農桓範曾冒死提議曹爽可以“以天子詣許昌”,可他顧及洛陽城中一家老小,決意投降,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殺的厄運,真是愚蠢之極。

司馬懿雖然足智多謀,但也正好遇上了曹爽這個糊塗蛋大將軍,才能輕而易舉篡位成功,若是曹爽有其父曹真一半的智謀,也不至於滿盤皆輸,令後人恥笑。


樂善好施趙大官人


司馬懿,西晉政權的奠基者,有著“冢虎”之稱。自曹叡薨後,司馬懿和曹爽便成為了託孤大臣,輔佐魏帝曹芳。但是曹爽志大才疏,且專權亂政,一度逼迫司馬懿。在嘉平元年,司馬懿成功發起高平陵政變,斬殺了曹爽一派的親系,掌握了曹魏的社稷。那麼,以當時區區三千人馬,司馬懿是怎麼能成功的呢?理由如下。

其一,三千人馬皆為司馬氏家族的私兵,可為死士。

司馬懿,是一個善於隱忍,謀而後動的人。在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就一度默默無聞,從來不會特意的展現自己的才華。在這一點上,司馬懿和賈詡有著相似之處。


但是,司馬懿有一個聰明之處,就是他從來不會刻意的表現,但是,一到真正關鍵的時刻,或者是所在的陣營處在勝利狀態時,司馬懿都會有意無意的參與其中。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他人不經意的時候,不斷的撈取功績,積累自己的名聲。

到了齊王曹芳繼承皇位的時候,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託孤大臣。但是,曹爽自認為自己是曹氏宗親,驕傲自滿,專權亂政,任用私人,並且很看不慣司馬懿,時時想奪掉司馬懿手中的權力。被一步步緊逼的司馬懿,無奈發起了政變。

而在當時參與的三千人馬中,多為司馬氏家族豢養的死士。他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散養在各個階層,各個地區,只有到司馬氏有令的時候,才會聚集到一起。

<strong>

因為是死士,所以他們只會聽司馬氏族長的命令,只要命令一下,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前進。所以,在政變這種關鍵時刻,司馬懿運用死士,根本不會怕他們會反叛。

其二,司馬懿的精確謀算。

高平陵之變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司馬懿能夠精確的謀算,精準的掌握郭皇后和曹爽等人的心思,然後謀而後動。

在政變之初,司馬懿便一直裝病,憑藉他過人的演技,成功的騙過了曹爽等人。而後,等到曹爽和曹芳等人去洛陽祭拜魏明帝的時候,司馬懿才趁著朝中無人而發動政變。政變一發動,司馬懿便馬上派人控制了京城,使得消息不能傳遞出去。

<strong>

然後,司馬懿利用曹爽讓曹芳把郭皇后打入冷宮這一行為,挑起了郭皇后憤恨的心理,直接挑唆郭皇后下旨廢掉曹爽。並在兩軍對陣的時候,陳述了曹爽一系列的罪行,當場質問。最後,更是趁著曹爽慌亂之際,直接騙過了曹爽,讓其乖乖投降。

正是司馬懿一系列的謀算,才使得高平陵之變能夠按照司馬懿的設定一步步的完成。

其三,曹爽的志大才疏。

曹爽雖然是曹氏當時的領軍人物,但是他志大才疏。作為託孤大臣,而且是曹氏宗親的他,自從上位後,便一直任用私人,打壓和罷黜眾多正直且忠於曹魏的大臣。

並且為了自己的利益,曹爽還利用他的官職,派人去搶佔良田。同時,他還大膽的以臣子的身份,搶走了魏明帝曹叡的妻妾,真正的專權亂政。在軍事上,他不顧他人的勸說,直接帶兵去攻打蜀漢,最後卻鎩羽而歸,把曹氏的威望都丟的一乾二淨。

<strong>

在對待司馬懿的事情上,曹爽沒有完整的計劃,只會一昧的任用自己的職位去打壓,不能夠直接打三寸,使得司馬懿屢屢得以喘息的機會。而在司馬懿叛變之時,更是沒有聽從自己謀士的計劃,利用曹芳的身份去請勤王,而是一意孤行的派人去打探司馬懿,慌亂之中向司馬懿低了頭,最後被殺。

總而言之,司馬懿能夠憑藉三千人馬成功的發動高平陵之變,一方面是司馬懿有著精確而完整的計劃;二是曹氏的忠臣賢才在一段時間內被曹爽給打壓和罷黜了,沒有權力的他們根本不可能防禦的了司馬懿;三是政變發生的很突然,根本不給曹氏反應的機會;四來就是曹爽的不斷助攻。


韶華傾夢


司馬懿政變,雖然只有三千死士,但曹爽三兄弟都不在京城,沒有人統領,自然就處於混亂之中。

此外,整個世家階層與官僚集團都對曹爽專權不滿,司馬懿出面挑頭處置曹爽,這些人都是贊同的。

司馬懿本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龐大的人脈關係,又欺騙曹魏老臣,這些人對曹爽也很不滿意,也就默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