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

山東臨沂市費縣素有“中國西瓜之鄉”的美稱,西瓜栽培歷史悠久,栽培技術先進。為滿足市場對優質綠色彩瓤小果型西瓜的需求,根據臨沂市自然條件及市場供需求特點,引進試種了‘彩虹瓜之寶’‘錦霞8號’等小果型西瓜品種,並對其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與病蟲害綠色防治等技術進行了優化組合,形成了優質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該類型西瓜在當地的推廣提供指導。

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

臨沂市位於山東東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侯溫和,常年種植西瓜面積約1.33萬hm2,年產西瓜約6億kg;其中費縣素有“中國西瓜之鄉”,栽培歷史悠久,栽培經驗豐富。在西瓜產業發展過程,臨沂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市場規律,確立了引進西瓜新品種的“三喜四好”標準。“三喜”即消費者喜歡、果商喜歡、瓜農喜歡;“四好”即好看、好吃、好種、好運;同時要求種植管理難度小,無致命缺陷,省心省工,效益高。筆者對優質小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進行總結,旨在加快優質小果型西瓜在臨沂市等適宜區域推廣提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選擇市場上受歡迎的彩瓤小果型西瓜新品種‘彩虹瓜之寶’‘錦霞8號’等品種。其中‘錦霞8號’是全國第一個通過國家新品種登記的小果型西瓜品種[1-2]。

2 地塊選擇

宜選用地勢高、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通透的地塊。前茬為小麥、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更好。

3 播種育苗

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


3.1 種子處理

優先選用溫湯浸種法。浸種後及時清水洗淨用30 ℃溫水浸種6~8 h,約7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濾出水分後用潮溼潔淨棉布包好,放入乾淨塑料袋保溼,然後置於28~35 ℃催芽。

3.2 簡式育苗

在1月初至2月初播種育苗。大棚3膜1苫覆蓋栽培,1月份育苗,2月底至3月定植;大棚單層膜覆蓋栽培2月上中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選擇優質育苗基質育苗,苗期需35~40 d。

3.3 苗期管理

為保證苗期適宜溫度,可在溫室內加蓋小拱棚,夜間或陰雪天覆蓋草苫、棉氈保暖,確保白天25~32 ℃、夜間15~18 ℃。苗子長出心葉後,白天20~30 ℃、夜間12~15 ℃為宜。應根據天氣狀況、基質特性及幼苗長勢,見幹見溼均勻澆水。定植前7 d煉苗,定植前2 d噴1次70%丙森多可溼性粉劑600倍液,也可混配磷酸二氫鉀,帶肥帶藥定植。

4 大棚準備

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


4.1 提早覆膜

在定植前15~20 d覆蓋大棚膜,可有效提高棚內地溫、加速定植緩苗、快速髮根等。

4.2 土壤深翻消毒

施肥前提前將土地深翻曬土,整地消滅病蟲。對有線蟲、土傳病害嚴重地塊,則採用與水旱輪作或與禾本科輪作。

4.3 開溝施肥

結合耕翻,施足基肥,分2次施入,667 m2施氮、

磷、鉀複合肥25 kg,硫酸鉀10 kg,過磷酸鈣20 kg。根據棚內土壤肥力施腐熟圈肥4 000~6 000 kg。土壤消毒地塊可於消毒1周後667 m2補施微生物有機肥500 kg,或撒施EM菌劑1~2 kg。正常地塊也可在開溝時施入等量微生物有機肥或EM菌劑。開挖瓜溝做畦採用南北走向。

4.4 起壟覆膜

普通栽培採用地爬式。吊蔓栽培1壟栽1行,向壟兩側呈“V”字形吊蔓,瓜壟寬0.4 m,壟間距1.0 m,行距1.4 m。全園覆膜,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5 適期定植

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


春季育苗適宜苗齡35 d左右,或幼苗具有2~3片真葉時定植。夜間氣溫穩定在15 ℃以上時,選擇晴天上午定植,儘量避免踩踏畦面;嫁接苗的嫁接口一定要留在地面以上,預防接穗發生不定根。普通栽培1壟雙行,株距0.35~0.40 m,667 m2定植約1 000株,瓜蔓向兩邊伸長。吊蔓栽培,壟1行,株距0.35~0.4 m,667 m2定植1 800~2 000株。均採用寬窄行,寬行距1.8 m,窄行距0.4 m。

6 田間管理

6.1 4段式溫度管理

各階段適宜溫度:定植後5~7 d儘量不放風或減少放風,白天28~32 ℃,夜間不低於15 ℃,地溫12 ℃以上;緩苗期過後白天23~28 ℃,夜間15~18 ℃;開花坐果期白天25~30 ℃,夜間15~20 ℃;果實膨大期白天25~32 ℃,夜間15~20 ℃[3]。

6.2 溼度管理

為避免空氣溼度過高對西瓜生長有危害,白天適宜溼度55%~60%,夜間75%~80%。定植後用無滴膜覆地膜,扣小拱棚。前期控制灌水,定植後澆1次緩苗水,中期加強通風排溼。

6.3 整枝技術

地爬栽培採用雙蔓整枝,留1條主蔓和1條健壯側蔓,選留第2朵雌花授粉留瓜,坐瓜後可不打杈。吊蔓栽培採用雙蔓整枝,留1條主蔓和1條健壯側蔓,向壟兩側呈“V”字形吊蔓,及時整枝打杈;整枝宜選晴天下午。

6.4 簡式授粉留瓜技術

彩瓤小果型西瓜早春大棚簡式高效栽培技術


授粉留瓜選擇主蔓第2雌花綻放當日,花粉散開後10:00,溫度18~28 ℃時採用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花粉不足或陰雨,嚴格根據吡效隆說明書進行蘸花處理。地爬栽培每株留瓜1~2個。吊蔓種植每株留1瓜,可搶早上市,第1批瓜採後可培育2茬瓜。吊蔓栽培在幼果0.3~0.5 kg時開始吊瓜,可用網袋套住幼瓜,再將網袋吊起。

6.5 肥水簡式管理技術

6.5.1 5段澆水技術 根據不同生長髮育階段需水規律及植株長勢強弱進行簡式澆水。即幼苗期少澆水;伸蔓期和開花期適量澆水;果實膨大期澆水要充足;成熟期澆水要少,西瓜定個後,控制水分供應;為提高西瓜含糖量和品質,採收前7 d停止澆水[4]。

6.5.2 一基一追一補技術 基肥施足分2步,追肥施準分2次,補微肥要全面。伸蔓期667 m2施磷酸二銨或氮磷鉀10~15 kg;追肥距瓜根10~15 cm,穴施或結合澆水衝施。果實膨大期667 m2施高氮高鉀肥20~25 kg,結合澆水衝施。對鋅、硼、鈣等中微量元素要補全,以提高西瓜品質和口感。

6.6 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

病蟲害綠色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首選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可用防蟲網封閉放風口,用黃板、藍板及頻振燈等誘殺;生物防治可用天敵和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物理和生物防治不能有效防治病蟲害時,宜採用低毒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其中多年連作情況下選擇嫁接苗[5]。針對真菌性病害、霜黴病及近些年發病率有所上升的細菌性緣葉枯病、細菌性角斑病等採用低毒綠色高效防治技術。

7 適時採收

‘彩虹瓜之寶’‘錦霞8號’等小果型西瓜採收可根據品種特性、授粉日期、溫度、市場需求進行綜合分析並判斷,採收時段。一般情況下即時食用可完全成熟時採收,近距離運輸可九成熟採收,遠距離運輸可七八成熟採收並做好生態環保保鮮、包裝,並達到滿足安全運輸要求。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中國瓜菜》雜誌 2019年0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