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核弹要用大型轰炸机去投弹是不是弹很重?

和风细雨173857722


投放战略级核武器的飞机,必须要具有非常远的航程和平稳的飞行性能,运载飞机不必追求过高的速度和高机动性,所以一般由中远程轰炸机来承担。



核武器作为有核国家最后的底牌,一旦动用说明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所以这个决策变得非常重要。在运在平台飞往目标的途中,要给决策者留出撤销命令,或者改变命令的可能和时间,能够实现带弹返回着陆。而普通战斗机的起飞重量和着陆重量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从技术角度来说,现代战斗机带弹降落完全没问题,但是从安全性来讲,现代战斗机还不能做到在任意条件下歹任意弹种在任意的地点走路,在陆地机场战斗机如果携带普通的空空导弹或者是对地制导炸弹等比较轻的,但总时着陆要求比较低,多数条件都可以带弹着陆,但是在携带重型炸弹特别是核武器这种非常危险和敏感的炸弹的时候,因为机体负载比较大,而且弹药体积一般比较庞大,所以带弹着陆就变得非常的危险和困难。


在使用轰炸机执行核武器投放任务的时候,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威慑力,目标一般是非常坚固的地面目标或者是群体目标,实施高空轰炸。所以运在平台不需要高机动性和高速性能,相反运载平台必须具有非常远的航程和滞空时间。

但是作为战术核武器来讲,则恰恰相反,因为攻击的是战术性的军事目标,而且对方一般都是晨晨战术拦截的,所以该运载平台必须高速高机动性才能躲避拦截和实施轰炸任务,这种战术核武器的投放任务,一般的战术飞机都可以执行。如果想要撤销这个攻击命令的话,一般不会采取带弹着陆,而会采取比较安全的在己方控制区域内采取使用降落伞抛弃的方式回收。可以参考美国的b-61型战术核武器,该型武器是美国研发的一种小型战术核弹,它的破坏威力大约为5万吨至300万吨黄色炸药。该新武器的后期改进型b61-12战术核武就可以由f15、f16搭载并投放。

强5其实是当时无奈的选择,他只能搭载战术核武。


平头兔


只能说核弹以前确实很重,但是目前已经越来越轻,而且这和核弹的TNT当量也有很大关系。全世界最早也是仅有的用于实战的两颗核弹分别是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和长崎的胖子原子弹,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吨和4.5吨,但是TNT当量也就是两万吨左右,而当时负责投掷它们两个的是美国著名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B29轰炸机生产线)

这种轰炸机在执行近距离轰炸任务时的最大载重可以达到9吨,远距离可以达到5吨左右的载重,当时从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机场到日本本土远达2500公里,其他诸如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和美军的B17轰炸机都不能胜任在这么远的距离达到4吨以上的载重,所以只能由当时最大的B29轰炸机执行任务。
(轰炸路线图)

那为什么小男孩和胖子会这么重呢?第一是因为这二者都是最原始的裂变弹,里头除了核裂变材料,还有数量不少的扳机炸药,由于当时的小型化技术还不成熟,导致体积和重量都偏大。第二就是因为这两者其实都被做成了航弹,而原子弹只是航弹的杀伤部而已,以胖子原子弹为例,它内部主要装有60公斤的钚239核装药以及用于点燃核装药的2500公斤炸药,包括钢铁结构外壳在内,其重量应该也就是4吨左右,而多出来的几百公斤就是为了做成航弹而附加的装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于稳定的巨大尾翼。

(胖子原子弹)

那有人问,核弹到底重不重?如果只是分析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话,和普通航弹几百公斤的体重比起来,它们确实很重,因此也只有大型战略轰炸机可以负载。但要是真和新式的常规炸弹较真,4吨左右的重量也算不了什么。美国著名的MOP钻地炸弹,内部填充有2.7吨炸药,威力是俄罗斯FOAB炸弹之父的三倍,更可怕的其对于普通混凝土工事的钻地能力达到60米,是著名的掩体粉碎机GBU28的十倍!由于钻地弹需要依靠足够动能对地面形成巨大冲击力,因此MOP炸弹也被设计的很大很重,其长度达到6.8米,直径0.8米,总重量超过13吨,堪称常规炸弹之王!由于其巨大的重量和超强的钻地能力,因此被视做巨无霸级别的准战略攻击武器,其成为了美国B2大型战略轰炸机的标准配置。


(MOP巨型钻地弹)


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MOP炸弹的重量能够碾压广岛长崎原子弹,但是和全世界最大的核弹比起来,依旧是小巫见大巫!苏联在1961年试爆可一颗当量为5000万吨的沙皇炸弹(氢弹),其长度达到8米,直径2米,总重量超过27吨。由于重量和体积实在太大,当时苏联竟然没有轰炸机可以作为合适的空投平台,即使到最后不得不使用的苏联最强图95轰炸机,也是拆除了机体内的燃油槽以及机腹的弹舱门才勉强达标,而为了防止图95来不及逃脱沙皇炸弹的杀伤半径,防止飞机被爆炸形成的高温烤化,图95外部还喷涂了白色的含硅陶土材料,用来反射强烈的光辐射。
(沙皇炸弹复制品)

沙皇炸弹由于当量大,装药量也大,其威力和重量都已经达到人类科技的巅峰状态!而目前由于热核武器的更新换代以及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的发展,同等当量下的核弹重量实际上越来越小,目前各国洲际导弹所使用的洲际导弹分导式热核弹头,平均当量为20万吨TNT,但是重量却不到500公斤。比如美国著名的W88型核弹,其当量为47.5万吨TNT,然而重量却只有360公斤,几乎已经是现代核武器的极限。
(越来越小的分导式核弹头)

也正是因为核弹头不再追求华而不实的威力,以及越来越小的体积重量,搭载核弹已经不再是大型战略轰炸机的专属,目前诸如法国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印度的美洲虎攻击机等都具备搭载一定量核武器,执行战术核打击的能力,甚至在冷战时期还出现过小当量的M388型核炮弹!


(阵风携带的ASMP巡航导弹,重量只有840公斤,却可以安装3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军武吐槽君


最先在实战中使用核武器的是美国,1945年8月6号和9号,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日本也成了至今唯一一个遭受过核武器打击的国家,投放原子弹的飞机就是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核武器主要依靠轰炸机投放。远程、洲际导弹出现之后,战略轰炸机的核威慑地位被削弱,但依旧担任着重要的空中核威慑任务。



使用轰炸机投放核弹,原因在于飞机能够快速灵活部署,比公路,铁路机动的导弹要快很多,而且美苏这样的大国当时动辄数百甚至上千架的轰炸机机队,数量充足,可以保证较高的生存概率进行核打击时也有充足的力量。像B52这样的远程轰炸机作战半径接近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达标线,是良好的核武器运载平台,而且凭借强大的运载能力,B52可以挂载近20枚空射巡航导弹,即使在现代战争中,B52这种老平台挂载远程武器仍然不可小觑。


今后,战略轰炸机会朝着隐身化方向发展,包括中美俄都提出了新型隐身轰炸机的发展计划,这种隐身的远程轰炸机搭载巡航导弹,甚至是弹道导弹和超高声速武器,这种组合是今后空中远程打击能力的主流,也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大空防压力。


止水兴波


核弹在刚刚被发明出来时确实很重,比如美军用来轰炸日本的两枚原子弹“小男孩”以及“胖子”重量分别为4.4吨和4.5吨,重量如此之大的核弹确实只能用大型轰炸机搭载进行投送;而世界上第一枚氢弹“麦克”重量更是高达82吨重,没有任何轰炸机可以搭载这样的核弹。随着核弹小型化技术的发展,核弹重量大大减轻,比如美国的B61-12型战术核弹(见上图▲),它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0000吨TNT当量,重量却只有460千克,还没有一枚航弹的重量大。其装载的W84核弹头重量只有120千克,甚至可以使用巡航导弹实施投送;最小的核弹重量只有不到25公斤,即美国的M388型炮射核弹,用一门无后坐力炮就能将其发射到敌阵。


▼下图为陈列于博物馆的美军M388型单兵炮射核弹,它的重量为25公斤,射程只有3000米,但是威力却能覆盖方圆5000米的范围。

重量大而威力小核弹被称为第一代核弹,造成它们体积和重量超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计算机技术尚不成熟

在广大读者的印象中核弹几乎是以最神秘、最尖端的形象存在,其实放眼于当下,核弹不再是什么黑科技,可以说只要是学物理专业的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就具备制造核弹的潜在能力,核弹的基本构造比现代先进重型鱼雷还要简单,能制造核弹的国家不一定具备制造鱼雷的能力。既然说到第一代核弹,我们就继续用轰炸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来例举吧,该型原子弹总装质量为4400千克,核装药材料为铀-235,使用量为64千克;起爆药为TNT炸药,使用量约为300千克。可见即便是人类第一代第二枚核弹的核心结构重量也只有约364千克,剩下的4000千克的重量则由弹体、核弹控制部分、起爆部分、辐射屏蔽部分来分摊,其中弹体部分重量约为1000千克左右,辐射屏蔽部分约为3000千克左右,而核弹的控制部分和起爆部分加起来不到100千克。这就是第一代原子弹重量巨大的原因。


▼下图为正在组装核弹核心部位的科学家,那些六边形的块状物体为TNT炸药,炸药上的小孔为雷管插入孔,炸药的作用是轰击位于核心位置的核装药,而核装药的体积大小仅仅相当于一颗铅球,从这个结构上看,这是一枚钚弹,即使用钚-239做为核装药的原子弹,可见核弹的核心部位的结构之简单和体积之小。

由于计算机技术尚在研发阶段,科学家们在发明原子弹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由数百人组成的计算员组成的专业计算队伍对各种参数进行人肉式的计算。通过手工计算的结果难免会出现许多误差和纰漏,这种误差和纰漏引发的结果导致了“小男孩”原子弹64公斤的核装药只有1.6公斤成功发生核反应,爆炸威力也从原来的设计的20000吨下降到15000吨(TNT当量),事实说明光靠人力手工计算是不足以将核弹参数精确计算出来的。64公斤的核装药如果放在现在,足足可以发生1000万吨TNT当量的巨大爆炸威力,这个事实同时又说明人类绝对不可能通过手工计算设计出合理的核装药模型,使核弹装药充分发挥理想中的效果,因此第一代核弹只能造的又大又重,而投放手段除了载重量较大的轰炸机以外再无其他选择。


▼下图为即将装上B-29轰炸机的“小男孩”原子弹,它将用来轰炸日本的广岛县。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核弹小型化,现代核弹不仅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而且威力还能根据作战需求进行调整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但是这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及现代的一部手机,因此计算速度和计算效率仍然不如计算员们的手工计算。为了进一步研究核弹,科学家们不得不通过进行无数次的核爆实验来获取原始数据,然后在根据实验数据进一步的优化核弹设计。直到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IBM计算机,科学家们才得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推演核弹爆炸方式,同时实现了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核弹模型进行模拟爆炸试验,至此,核弹才得以真正小型化。比如苏联研发爆炸当量为5000万吨的“大伊万”氢弹,其总装质量仅为27吨,比爆炸当量为1000万吨的“麦克”氢弹重量减轻了57吨,威力却提高了5倍。


▼下图为美国在其国内实施地下核爆实验产生的弹坑,为了获取原始数据,这里一共进行了900次地下核试验,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前可见人工计算的效率是多么的低下。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人类进入电子智能化时代,原先必须通过实弹爆炸试验才能得到的数据,在计算机的运算下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试验,所以小型化的现代核弹不仅可以使用轰炸机投送,而且战斗机、导弹、火炮等平台都能轻松实施不同级别的核打击。这也是美俄两国开始逐渐限制其他国家开展地上核试验和地下核试验,最终演变为限制在大气层以内进行核试验,美其名曰“核裁军”的原因。好在我国及时追赶帝国主义的步伐,在掌握各种核弹小型化技术以后也加入了高(耍)大(流)上(氓)的“核裁军”行列中(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长期储存氢弹的国家(于敏结构),同时也是掌握超级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所以我国即便不在大气层进行实弹爆炸核试验也能继续研究核小型化技术,一枚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重量不超过100公斤,体积也只有缅甸西瓜般大小,而且威力可调。


▼下图为我国长剑-10A巡航导弹所使用的20万吨级核弹头,它的体积只相当于1升装的饮料瓶那么大,而且爆炸威力可在5000吨~20万吨之间调整。

综上所述,使用大型轰炸机实施核轰炸的行为只发生在刚刚发明核弹的年代,而现代核弹已经实现小型化,核打击方式已经从过去单一的飞机临空轰炸演变为“三位一体”核打击,核弹的投送方式已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谓“三位一体”核打击指一国同时具备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种核打击方式的能力,当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时等同于具有全面的核威慑能力。因为具备了在承受第一次打击后还能反击的能力,再没有另一国能够一次性摧毁对方核打击能力而不受对方的核报复。目前公认拥有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的国家是美国与俄罗斯,我国虽然具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反击能力,但是实施空中核反击的轰-6轰炸机性能远逊于美国的B-52、B-2、F-111以及俄罗斯的图-95、图-160战略轰炸机,恐怕只有等到国产轰-20正式问世以后我国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下图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披露的国产轰炸机轰-20的神秘形象。


兵器知识谱


核武器自诞生以来其投放方式经历了2个大的时代:轰炸机直接投送和导弹投送。虽然世界拥核国家依旧保留了传统的自由落体“核炸弹”,但直接空投已经不再是核武器投放的唯一方式,而轰炸机也不再是核武器投放的唯一工具。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研制弹道导弹运载核武器比研制具备突防能力的轰炸机要现实的多。

下图为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复制品,分别是4.4吨的“小男孩”和4.5吨的“胖子”。由于早期核武器技术较为原始,无论是“枪式”还是“内爆”式原子弹都是在靠“堆积”核材料达到临界质量。正是因为“临界质量”这个最基本链式反应条件,为了弥补核材料被“炸飞”的因素并保证实际的爆炸当量,原子弹的装药和机构都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其“小型化”水平非常低,第一代的原子弹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巨大,就连普通的轰炸机都没有这个能力进行投掷。所以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是由绰号“超级空中堡垒”的B-29型大型轰炸机执行,该机最大带弹量达到9吨,最大航程达到6000公里,这才能满足早期核武器的远程投掷。

二战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原子弹虽然当量在增强,但是依旧没有摆脱“临界质量”这个硬指标,所以原子弹的体积和重量也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952年11月15日,美国进行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裂变弹”试验,MK8型“国王”在串联4个裂变核心的情况下达到50万吨TNT当量,也接近裂变弹的当量极限。但“国王”的自重达到7.8吨,平均每公斤爆炸当量只有64.1吨,无论各方面来看都只能用大型轰炸机才能投放。

1952年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迈克”爆炸成功,当量达到1050万吨TNT当量,远远超过50万吨级的“国王”。但是“迈克”重量74吨,只能算是“热核装置”而非“热核武器”,没有任何载具能够进行投放。在50-60年代,美苏陷入核武器的“当量竞赛”,特别是苏联一次次刷新核武器的当量记录。虽然氢弹的效率远远超过原子弹,但是当量和自重大致还是呈正比关系,比如下图的RDS-220“沙皇炸弹”,爆炸当量5050万吨TNT当量,但是自重也达到27吨 ,只能由当时苏联最大的Tu-95型轰炸机投送,核导弹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投放。各国第一颗实战化氢弹重量基本都在4吨以上,弹道导弹的水平无法直接投送大当量氢弹。

双方为了保证在核打击中的优势,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先后研制了载弹量32吨的B-36“\t和平使者”轰炸机和载弹量25吨的B-52“同温层堡垒”。而苏联在仿制了B-29之后又发展了中型的Tu-16中型战略轰炸机和Tu-95重型战略轰炸机。


但是战略轰炸机存在一个问题:突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随着美苏双方的导弹和战机技术不断增强,体积庞大的战略轰炸机越来越容易被拦截,甚至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双方还发展了“核防空导弹”,企图用核武器的爆炸杀伤能力大范围拦截远程轰炸机群。而另一种武器——弹道导弹也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弹道导弹的运行轨迹较高且末端速度快,相比于战略轰炸机来说这种运载工具几乎不可能成功拦截,所以弹道导弹是核武器投放的另一种有效工具。1957年8月21日,苏联试射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P-7,最大载荷5.5吨,可以运载百万吨级氢弹,直接使苏联具备1小时内核突击美国的能力。而美国也在1957年12月成功试射“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从此世界进入导弹洲际打击时代,战略轰炸机不再是唯一的投放载具。

而随着核武器小型化水平的提升,中程/洲际导弹出现了多弹头和多目标多弹头的重返大气技术。而之后各国又发现,大当量核武器其实并不划算,1枚10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有效杀伤面积为700平方千米,而10枚100万吨级则达到1500平方公里。从拦截难度上讲,10枚弹头的拦截难度显然远远高于1枚弹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相继放弃大当量核武器转为发展“小型化”核武器。比如美国W88型热核弹头(三相弹),360公斤的自重达到47.5万吨TNT当量,每枚“三叉戟II”型弹道导弹可以携带8枚。而W80型热核弹头自重180公斤,爆炸当量达到20万吨TNT当量,主要装备于巡航导弹。

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其他的拥核国家无论在科研还是工业水平都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自行研制战略轰炸机是根本不现实的。然而速度更快、拦截难度更大的弹道导弹的出现使得小国也具备核武器(裂变弹)投送能力,而弹道导弹在外部技术支持下不需要太过强大的工业实力就能实现,比如巴基斯坦、以色列、印度、朝鲜都是拥有远程弹道导弹的国家,直接对周边国家构成直接威胁。

而作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为了保证相互摧毁和足够的核反击能力,他们都是保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即空基轰炸机、海基战略核潜艇和陆基弹道导弹,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核打击方式。美国和苏联又先后研制了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B-1B和Tu-160,美国更是为了保证突防转为发展隐形的B-2轰炸机投放核武器。

至于英法两国随着国家的逐步衰弱,他们只保留生存能力最高的海基战略核力量,放弃了陆基和空基(法国用战术飞机投放)战略核力量。对于目前世界来说,战略轰炸机已经不是甚至不作为主力来使用,而除B-2之外世界上大部分战略轰炸机都沦为巡航导弹载机,而远程巡航导弹也是可以携带核战斗部成为核打击载具。


雏菊西瓜Peterpan


自由落体时代不用大型轰炸机挂载核弹还真没其他办法,二战后期美国人研制出了原子弹,早期原子弹相对来说个头不算小。首选目标是日本本土,由于跨洋轰炸需要更远的航程,弹药的特殊性也需要更好的安全性。因此,二战明星B-29战略轰炸机成为首选。

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9吨的载弹量、10200米的实用升限,以及5600千米的航程,使其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战略武器。

当时能用于实战型的原子弹包括:投放于日本广岛的小男孩,以及长崎的胖子原子弹,重量分别为4吨和4.5吨,TNT爆炸当量两万吨左右。两者起爆模式不同,采用内爆式引爆的小胖子个头明显更大,而采用枪式起爆法的小男孩就苗条多了。

由于原子弹有一个最大杀伤投放高度,比如在研制小男孩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如果在目标上空580米高度爆炸它的破坏力将最强。同时为了满足投弹母机的安全就必须要有很高的升限,而这些B-29大型轰炸机刚好满足。

1945年8月6日执行轰炸任务的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9400米高度,投下小男孩。经过44.4秒后原子弹在广岛市中心医院上空约580米高度爆炸。当然,这个时间段也是B-29快速逃离的最佳时间。

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两次原子弹实战记录,随着核武的小型化,以及导弹技术的成熟。现代使用的核武器可以由多个平台携带,而且可以在防区外投放,因此对于载机的要求已经不再完全是大型为主。

比如法国阵风战斗机可以携带战术核武器


河东三叔


这张图是在美国空军博物馆拍的▼,图中一侧机翼挂着两个巨大螺旋桨发动机的就是当年扔原子弹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左下角位置是当年扔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而螺旋桨正下方则为扔在长崎的“胖子”原子弹。可以看出,这两枚原子弹的体积要比普通航弹大一些,重量也大一些。当时的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虽然能够挂载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的鱼雷和航弹,但因为原子弹更大更重势必影响载机飞行性能,增大事故可能性。原子弹威力非常恐怖,容不得半点差错,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而且使用内爆式引爆的胖子体积比使用枪式引爆的小男孩更大更重,体积更圆▼。滚圆的弹体,一般没有内置弹仓的飞机难以挂载。胖子的直径比小男孩的直径大很多,重量也更大,基本上没有挂在机身外的可能。所以只能选择体型更大的大型轰炸机,改装其内置弹仓挂架之后,直接将胖子塞进机身之内进行固定。这样一来不会破坏飞机气动外形,同时也更为挂载更为牢固,要稳妥得多。
其实在那个年代,之所以由大型轰炸机承担原子弹投掷任务,一来是因为原子弹体积较大,轰炸机有内置弹仓便于挂载。二来是因为大型轰炸机有着巨大的航程,可以最大限度放大原子弹的投掷范围。▼这张图中最上面一条就是当年B-29执行原子弹轰炸广岛任务时的的航线,可以看到其直线距离相当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普通鱼雷轰炸机或者俯冲轰炸机就算是能够挂上原子弹,扔那也回不来,所以拥有大载弹量和大航程的大型轰炸机才是当时原子弹运载的最佳平台。
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导弹
的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越来越高,射程越来越远,远到超过了可以空中加油的战略轰炸机。同时,核武器突破原子弹原理的瓶颈,成功研制出了威力数百倍于原子弹的氢弹。后来技术进一步发展,两相的氢弹变成三相。再后来,核弹头威力越来越大,体积却越来越小,越来越便于投送。▼这是美国W-88核弹头,重量只有360千克,但是爆炸当量可以达到47.5万吨,一枚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可以携带10个以上W-88弹头。
于是,洲际弹道导弹

就取代了大型轰炸机,成为了现代核武器的最佳投送平台。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主流的东风,白杨和民兵三个系列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更是在12000公里以上,固定一个发射位置足以覆盖整个地球的所有主要城市目标。而且洲际弹道导弹的速度远超战略轰炸机,只需要20多分钟就可以跨越上万公里,准确摧毁敌方城市。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越来越强,威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了核武器的最佳搭档!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都标配“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其中三位即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战略轰炸机投送。三位中有两位是以洲际弹道导弹为投送平台,其中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打击负责摧毁,海基负责二次核打击,即核报复。而传统的战略轰炸机投送则因为具备使用灵活性,同时可以公开飞行亮相,则负责核威慑。陆基/海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构成了现代核大国的核打击,报复和威慑体系。


赤焰哒哒哒


战略核弹

本身很重,早期就很重,后来当量大了更重,一个几吨,小飞机载不动,

这是当年,还有个航程问题,从哪的机场起飞,飞到哪?地球一圈四万公里,战略轰炸机至少要超过两万,才能到达全球,再有,做为战略巡航重要的是慢慢转悠,而不是到了就投,最好是有余地谈,有时间谈,这就要收放自如,这一层,导弹就做不到,导弹发出就收不住了,那不行,这都要求长航时长滞空,可快飞,可盘旋盘姮,想快可以快但更关键是可以慢。

这方面俄式的“熊"就很到位,

重型旋桨,可以慢慢转悠,

但是,这也过时了,

俄国新型更牛,波塞冬唤醒器飞机,自身不带核弹,那多危险?还辐射自己!

波塞冬飞机只带唤醒器,升空对方就不敢击落,坠落唤醒器就唤醒启动波塞冬海底核水雷,这安全性强多了。

连隐形飞机都省了。

流氓飞机在天上飞,谁也不敢击落它,

俄罗斯中将透露,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时,俄国深海潜艇完成的埋雷任务,

就在美国东西海岸,后来日本和韩国商船又协助补位,在港口进港前向港口外海倾倒休眠核水雷。

为啥当年苏联放弃中导?没大杀器会吗?美国彻底被俄国人耍了。


AUTUYT


我乱说的,不知道对不对。除了运输之外,会不会是大型轰炸机的动力够强劲,放下重物以后,马上跑也跑的快?要知道,多跑快1米,可能辐射就不一样!


籁贡山茶油吕晓明


战斗机飞不了那么远,也没有足够的滞空时间来执行战备巡航。

而且核弹开启保险有一系列的程序,一般需要两个人。大家电影都看过吧……到时候需要外挂两个人在战斗机翅膀上启动核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