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圍攻以色列,為何打不贏?


從1948年到1982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然而在歷次戰爭中,最後的勝利方都是以色列。為什麼阿拉伯那麼多國家協力,也打不贏小小的以色列?

作為中東國家,以色列的國土面積非常小,只有區區2.5萬平方公里。與此相對應,埃及國土面積達到100萬平方公里,敘利亞的國土面積也有18.5萬平方公里。

因此,以色列只能叫彈丸小國。但打仗並不只是看國土面積,還得要看綜合國力。在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實力不俗,背後還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力援助。

可以這麼說,西方國家就是以色列強有力的後臺。如果沒有它們在關鍵時刻的調停和斡旋,沒有它們大規模輸送武器裝備,沒有它們源源不斷的派遣志願兵,以色列絕無可能倖存下來。

所以,歷次中東戰爭看似是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以色列,其實它們面對的是受到猶太人影響甚至控制的整個西方世界。在這樣的實力對比下,阿拉伯國家打不贏以色列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阿拉伯國家打不贏以色列,還因為它們自身非常鬆散。阿拉伯國家以部落為基礎發展而成,在成立國家前,這些阿拉伯地區大多還是英法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英法衰落,才匆匆地交給當地統治。這些本地人也照本宣科,仿照英法組建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基礎由部落組成,沒有形成現代國家體制,一切都以部落利益為先,這就導致它們缺乏凝聚力。

這種情況在阿拉伯國家軍隊中同樣表現突出,從軍官到士兵都不知國為何物,只認同自己的部落。一個不知為何而戰的軍隊,當然是一盤散沙。他們只能打順風戰,只要被逆盤,便會被揍得頭破血流。反過來看,以色列的凝聚力極強,軍隊戰鬥力也很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