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老家许昌

文‖窦永革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贞元八年(792),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随军走进了襄城,并在此地写下了两首记录平叛的诗篇。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封锁死讯,以其父的名义,向朝廷写了一道奏本,称自己年纪已老,又患有不能治愈的疾病,请求由儿子吴元济接任淮西节度使的职务。

这时的唐宪宗已继位九年。继位之后,他就对一些藩镇不受朝廷节制,节度使的职位往往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顺从,事后追认,而不能更改,否则便联兵反叛朝廷的局面十分反感,并首先平定了西南和西北的两个藩镇。对河北的诸藩镇,也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方式,逐步削藩。

在这种形势下,唐宪宗和主战派的宰相李吉甫、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意见一致,拟了一道诏书,驳回了那道借吴少阳的名义发给朝廷的奏本。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诏书传到蔡州,吴元济愤怒不已。他派兵焚毁舞阳、叶县,攻打鲁山、襄城、阳翟(今禹州市)等县,其目的是大造声势,在这些地区造成极为恐怖的影响,给朝廷施加压力。因此,各地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朝廷。

唐宪宗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便派兵遣将,讨伐吴元济。讨伐进行了三年,虽有胜有负,但终究未能打出新局面,战事仍处于胶着状态。

公元816年,唐宪宗更换将帅,以历史上有名的李愬为唐、随、邓州节度使,率军讨伐淮西。李愬申肃军纪,严明奖罚,士气为之一新。

元和十二年(817),淮西平叛大的趋势仍无明显好转,时任宰相的裴度自请前往督战。裴度是今山西闻喜县人,进士出身,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或者说是辉煌之处,就是平定淮西叛乱。

这年八月,裴度带着一干人马从长安出发,随行的幕僚韩愈任行军司马。当时,襄城已经是淮西战役西路战场的前线了。裴度带领的平叛军最高指挥部,是在一个晚上来到襄城的。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据《襄城文献录·寓迹》记载,韩愈也只是在这次“讨淮蔡、道由襄”时,来过襄城一次。由于是军事行动,韩愈可能是行迹匆匆。但他却在诗歌中留下了对襄城的印象,这些诗歌也因韩愈的不朽而名存千古。

和韩愈一同做裴度幕僚的,还有一个名叫李正封的人。他号李二十八,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和韩愈一样喜欢作诗,并且二人同行同宿。在夜宿襄城并且在襄城做短时逗留时,韩愈作了《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这首诗:

周楚仍连接,

川原乍屈盘。

云垂天不暖,

尘涨雪犹乾。

印绶归台室,

旌旗别将坛。

欲知迎候盛,

骑火万里攒。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襄城的景色。周襄王避难时所筑的氾城和楚灵王后来修筑的新城相互连接,首山脚下平原上的河流蜿蜒流淌,浓云低垂,天气寒冷,行军的征尘使积雪也变得干燥。

后两句是追忆裴度出征以来行军的盛况。裴度拜将出征,旌旗猎猎辞别了宪宗的拜将坛。夜间来到襄城时,行军的队伍和欢迎的人群手中的灯笼火把,犹如万里天空中的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在襄城短暂休整后,裴度等人又向东行进,驻扎在离襄城十三公里的一个村庄。再向东南方向,不远处就是襄城和郾城交界的地方,而郾城还在淮西叛军的势力范围内。裴度把指挥部驻扎在这里,等待着前线战争形势的变化。

驻扎期间,淮西叛军有一支七百多人的骑兵队伍,来到裴度的大本营东边一个叫白草原的地方,进行骚扰偷袭。裴度早有防备,叛军鼓噪了一阵,随即离去。

这以后,平叛的事情就顺利了。在南线泌阳一带的唐朝名将李愬,在十月初十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率领全部人马急行军七十里,来到蔡州城下,城内的守军毫无戒备。四更时分,官军爬城开门,吴元济被活捉,其他叛军也先后投降。淮西叛乱被彻底平定,吴元济被押进长安城后处死。

裴度代表朝廷到蔡州城宣扬皇恩,抚慰百姓。几十年不见朝廷官员的蔡州百姓,欣喜若狂,走上街头,敲锣打鼓,以示欢庆。之后不久,朝廷撤销了淮西节度使这个建制。

裴度等人完成了征讨的使命后,凯旋而归。班师的行程轻松而愉快,从蔡州到郾城,再从郾城到襄城,每一段路程都显得有些短暂。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心中愉悦的韩愈又作了一首留传至今的诗《过襄城》:

郾城辞罢过襄城,

颍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

家人不用远来迎。

这首诗通俗易懂,几乎不用翻译就能读懂。战争胜利带来的喜悦心情,使得眼前的景物也变得明丽了许多。这和出征时路过襄城,所感受到彤云密布、天气寒冷、征尘飞扬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诗歌节奏明快,语意清新,别具一格,极富动感,充分表达了胜利后的喜悦和轻松。

同年十二月,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裴度和韩愈走了,可他们曾经驻扎过的襄城的那个村子的百姓们,却缅怀他们忠于朝廷、平定叛乱的功绩,后来捐资在村里修建了一座庙宇,祭祀为国家建立不朽功勋的裴度等人,也祝愿裴氏家族兴旺昌盛,这座庙宇被称作裴昌庙。

再后来,村以庙名,整个村子也被叫作裴昌庙了。一千多年过去,这个村名一直叫到今天。而这座庙宇,虽经过历代修葺,至今仍香火旺盛,也算是襄城人民对国家功臣的一种怀念吧!

2017年10月15日完稿


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缘何过襄城?

【作者简介】窦永革,男,汉族,1967年4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理事、襄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襄城县诗词学会秘书长、襄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业余创作20多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漂浮在汝水上的心灵》,部分作品被转载收录、获奖评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