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武漢臺北路不為人知的歷史

解密武漢臺北路不為人知的歷史

臺北一路華港苑小區

位於解放大道以北,全長1380米、寬28米,是連接解放 大道與建設大道的主要連通道之一。

臺北路原名安定路,是隨著武漢市城市建設的發展於20 世紀80年代初修建的一條主要連通道。90年代初,隨著改革 開放不斷深入發展,特別是為了更好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盡 快實現祖國統一偉大歷史任務,加強對臺工作,經市區政府同 意,將安定路改名為臺北路。

解密武漢臺北路不為人知的歷史

武漢臺北路湖底停車場

臺北路命 名後,為了進一 步加強對臺工 作,促進兩岸交流,以臺北路為主軸,道路兩旁 所有的居民小 區、商店、飯店 學校等紛紛以 臺灣省的地名 命名。如居民小區命名為臺北 村、臺北二村 等等。另外,道 路兩旁遍佈著 臺灣酒店、臺北 商場、阿里山飯 店、日月潭酒 店、臺中副食臺北路學校等,就連街道辦事處也由鄂城墩街辦改名為臺北街辦事處。街道辦事處下屬社區也均以臺灣地名命名,如臺 南、桃源、澎湖、花蓮等。與臺北路平行或交叉的幾條道路 分別命名為臺北一路、臺北二路、高雄路、雲林路、馬祖路。可 以說,以臺北路為主軸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集聚了臺灣省各 地的地名,形成了大陸第一條以臺灣省命名的道路,充分體現 了大陸人民與臺灣同胞融為一體的民族情感。

解密武漢臺北路不為人知的歷史

臺北路寶島公園

臺北路形成之初,道路兩旁主要是居民區和為居民生活 服務的小型網點,屬於城郊接壤之處。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 發展,特別是與臺北路相連的武漢金融一條街的建成,臺北路 及附近有了較多的金融機構和機關團體、商業網點、文化娛樂 電影城、酒店等200多家。臺北路已發展成為中心城區的一 條主要連通道。

按照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求,區政府、街辦事處正在積 極開展對臺交流活動,引進臺商、臺資,打造以臺北路為主體 的“臺灣風情特色街”,把臺北路建設成為集飲食、商貿、體閣 娛樂、高檔住宅為一體的臺灣風情街。

解密武漢臺北路不為人知的歷史

長按二維碼 關注不懂哥 看最新文章

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