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四大公路的前世今生

民国时期定远先后修了四大公路,也就是今天定远的四条交通要道:合蚌公路、定滁公路、定明公路、定炉路,那么你知道这四大公路的历史吗?

合蚌公路

合蚌公路南起合肥北止蚌埠,全长167公里,属于省会六条辐射主干线之一,定远路段长55公里,是本县通往合肥、蚌埠的主干线,也是南北各省主要交通路线之一。

合蚌路是定远县境内修建最早的一条公路,路线基本上沿古道走向修建,清代外国使节和国内商旅从广州到北京多经此路,故称“使节路”、“官路”。

民国12年(1923年)6月,安徽淮泗道尹袁励宸提议,修筑合肥至临淮汽车路,并组织人员实施勘察,民国14年皖军司令陈调元和省长王普出于军事考虑,出资并调两连兵力修筑合肥至梁园路段,由于其它路段无人施工,仍未通车。民国17年11月省建设厅长李范一再次提出修整合蚌路,次年4月动工,民国 22年7月竣工全线通车。

民国 27年为阻挠日军进攻,安徽省政府通令各县破坏公路,该路交通中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1月安徽省政府提出重新修筑合蚌公路,但因战争频繁终未修通。

1949年初,为迎接解放大军渡江作战,新生的定远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突击抢修,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人马车炮通行无阻。

1952年8月,滁县专员公署成立修复定临定滁定炉公路委员会,由代理专员丁明志兼主任委员,我县组织1800余人修筑本县路段。合蚌公路从此通车。日交通量达100余次。

定远四大公路的前世今生

1956 年春,省公路部门决定将该路改石砂路面,1972年又改修为渣油路。

定滁公路

民国21年(1932年)11月5日,国民党为了战事的需要,在汉口举行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定滁公路段被列为七省联络公路,11月开工第二年通车。

抗日战争爆发后,公路桥梁遭严重破坏。民国33年日本侵略军强迫人民重修,因质量差仅通过几次车。

1949年初,为了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对定滁公路定远段进行突击抢修,1952年8月为了发展交通,县成立了公路委员会,组织全县18000余人对本县公路段进行修筑。

定远四大公路的前世今生

1958年该路进行改建,路基拓宽,从此晴雨通车。

定明公路

定明公路系定远至明光公路,该路是定远通向东北方向的一条重要国防干线。

此路在原定远至盱眙大道基础上修筑而成,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 日本侵略军为其侵略需要,强迫人民修建。

民国33年(1944年)进行重修,为简易石子路,因无桥涵又几经战争和洪水破坏,仅通过几次车。

定远四大公路的前世今生

建国后沿线人民对其进行大修,1958年重新整修后迅速恢复通车。

定炉路

该路在原定远至寿县大道基础上修建的,民国31年 (1942年)日本侵略军强征民夫修筑,由于质量低劣,加之穿越沛、洛两水,山洪爆发常被冲毁,通车很不正常。

定远四大公路的前世今生

建国后经过修整方能通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