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牆塌了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1989年11月10日,東西德的民眾站在柏林牆附近

小人物改變大歷史系列

牆,塌了

30年前的11月9日,冷戰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違建——柏林牆倒塌了,東西柏林之間長達28年的阻隔宣告結束。

1948年,當時德國首都柏林被一分為二,東邊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民主德國,西邊屬於資本主義陣營的聯邦德國。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柏林被一分為二

從天空俯瞰,我們會發現在東德境內,西柏林如同一座孤島,一塊“飛地”,四周被敵對陣營嚴密包圍。即便如此,仍然有大批東德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斷逃往西柏林。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49-1959的10年間,大約就有350萬東德人通過各種手段到達西德控制的西柏林及其他西歐國家,為了防止人口大量外流,東德於1960年頒佈了《開槍射擊令》,允許東德邊防軍對“非法越境者”開槍射殺。

但是,即便頒佈如此嚴厲的法令,東德也無法阻止越來越嚴重的“非法越境”行為。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1962年,來自東德的砌牆工人修築柏林牆,一旁負責守衛的是東德的士兵

牆上有裝好的鐵絲網,牆外有鋼製拒馬

於是,1961年,為了防止居民進一步流失,東德開始修建長達167.8公里的牆,這面牆平均高約3米,擁有302座瞭望臺、鋼製拒馬、通電鐵絲網、22個碉堡以及600只警犬,不僅如此,有些空地中還埋有地雷,這便是後來著名的“柏林牆”。

東德人想要私自越過柏林牆到西柏林,需要承擔極大的生命風險。據柏林牆紀念館和波茨坦現代史研究所的專家們統計,從柏林牆建起到其倒塌,至少有136人在試圖翻越柏林牆時遭到槍殺。

而30年前這座牆一夜之間倒塌的原因,可以說和一個“小人物”的“失誤”密不可分,他在當時的所作所為,直接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君特·沙博夫斯基(1929年1月4日-2015年11月1日)

這個人就是君特·沙博夫斯基。

20世紀80年代末,東德政府為了維護社會安定,被迫啟動改革。

當時,負責護照與簽證事務的主管傑哈德·勞特上校,針對旅行改革提出了一個較為激進大膽的方案:無條件承認民主德國國民到國外旅行的權利,只要擁有護照和簽證,就可以自由的前往國外;而只持有護照的國民,只要申請出國簽證,就會馬上得到批准。

傑哈德·勞特上校提出的政策看起來非常人性化,但是在當時的東德,持有護照的人口只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並且辦理護照的手續非常繁瑣,光申請就需要數日才完成。

所以即便放寬旅行限制,東德居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湧到西柏林。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埃貢·克倫茨(1937-)

1989年11月9日下午,這份改革方案送到了中央委員會的高層會議現場,時任東德領導人的埃貢·克倫茨點頭通過,但是,這份文件裡有一條並不起眼的規定:必須等到次日凌晨4點以後才可以向媒體公開。

而參與這次會議的沙博夫斯基同學,並沒有認真領會會議的精神,他根本沒有聽到這個“凌晨4點以後才能公開”的附加條件。

隨後,沙博夫斯基就帶著這份新規定,急匆匆的趕去召開新聞發佈會。

當天下午6時,改變世界歷史的記者見面會開始了。

在經過長篇累牘的官話套話後,臨近見面會結束時,一位名叫理查·厄爾曼的意大利記者說:“沙博夫斯基先生,您剛才談到了錯誤,那麼您是否認為,你們前幾天所起草的旅遊法草案,也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呢?”

沙博夫斯基回答道:“今天,據我所知,我們已經達成了一個決議,如何來管理東德人民永久性離境和出國的問題。”一邊回答著記者的提問,沙博夫斯基一邊在一大堆文件中,尋找克倫茨交給他的那份關於旅遊法令的文件。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沙博夫斯基答記者問

最後,在一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沙博夫斯基終於找到了那份文件,他拿出一幅黑框眼鏡帶上,開始朗讀手中的文件內容:“我們的公民可以自由申請私人出國旅遊,而無需符合任何旅行或者探視狀況的先決條件,申請將會很快得到批准。”

這時,一個名叫彼得·布林克曼的記者大聲問道:“什麼時候,它何時開始生效?”

沙博夫斯基回答道:“據我所知,這份法令無需延遲,立即生效。”

彼得·布林克曼有點不敢確定,他再次詢問道:“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沙博夫斯基非常篤定的回答:“是的,是的,在所有的邊界通道,東德公民都可以永久性離境,去往西德或者西柏林。”

沙博夫斯基的記者見面會如同一枚重磅炸彈,誰都無法預料得到,再過幾個小時,整個德國就會亂成一鍋粥。與此同時,東德的領導人們卻對這一切毫無所知,東德所有高級幹部,都在參加高級別的會議,沒有一個人收看此次的新聞發佈會。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西柏林市民在1989年11月10日邊界開放後向東邊鄰居致意

而沙博夫斯基的回答,早已經通過電波傳到了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東德人興奮地跑向柏林牆,要求看守打開大門,放他們去西柏林。

守衛們也傻眼了,他們沒有接到任何來自上級的命令要求他們開門,儘管守衛們聯繫上級,徵求了意見,但面對眼前洶湧的人潮,早已無力迴天。經過一番思想掙扎,守衛柏林牆的負責人終於下達命令,開門放人。

歷史已經不可逆轉,興奮的東德人不斷湧入西柏林,甚至有人開始拿鏟子和鐵鍬來砸“柏林牆”。

30年前,牆塌了 | 人物

1989年11月9日,一名男子用錘子擊打柏林牆

與此同時,這份東德旅遊法令的真正起草人——傑哈德·勞特,剛剛從劇院回到家中。

當他得知這個大新聞後,急忙返回了內務部。接聽來自各方的詢問電話,傑哈德·勞特忙碌到了午夜;然而,現在做什麼都是於事無補了,柏林牆已經被衝破,一切已經再也回不去了。

在1989年11月9日晚上的現場直播中,來自美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說了下面一段話:“今晚是柏林牆歷史上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個夜晚,你們可以看到在我身後,人們正在歡慶。這堵自1961年就被豎起的牆,在今天東德政府頒佈新政策後,人們第一次可以在兩邊自由地穿行了。”

就這樣,憑藉沙博夫斯基的一連串失誤,讓橫亙在東西柏林之間長達28年的柏林牆突然“崩塌”了。

而在柏林牆建成後的兩年後(1963年6月2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肯尼迪這樣評價這堵牆:“世界上的圍牆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闖進來的,只有一種圍牆是防止裡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麼?那就是監獄的圍牆!”

《政治局--一個神話的結束:君特·沙博夫斯基採訪錄》,[德]弗朗克·西倫(Frank Sieren)/[德]路特維希·屈納(Ludwig Koehne)孫瑞英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