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青 蒿分佈極廣,生長茂盛,有些地方生長的青蒿超過2米。就是這種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草本植物。隨著屠呦呦獲諾得貝爾醫學獎,而聞名於世。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這裡有一個“繞口”的問題。中藥青蒿其實是黃花蒿。而叫青蒿的植物不是中藥青蒿的正品,也不含青蒿素。

《神農本草經》中的青蒿,據考證特徵描述應該是黃花蒿。《中國植物誌》:“古本草書記述的“草蒿”(神農本草經)及“青蒿”(除花色淡青、淡黃色者外)與“黃花蒿”(本草綱目)無異,中藥習稱“青蒿”,而植物學通稱為“黃花蒿”A. annur Linn., 該種在不同生態環境中生長,其體態略有變異。入藥作清熱、解暑、截瘧、涼血、利尿、健胃、止盜汗用,此外,還作外用藥。南方民間取枝葉制酒餅或作制醬的香料。牧區作牲畜飼料。本種不同於植物學上稱的“青蒿”A. 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二者藥用功能雖然接近,但後者不含“青蒿素”,亦無抗瘧作用。”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中藥青蒿與其他植物一樣,也有很多別稱,如:蒿、草蒿、方潰、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細葉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香絲草、酒餅草等。

黃花蒿(中藥青蒿)在我老家叫也叫“臭蒿”。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青蒿藥用最早見於《五十二病方》。但是一般書認為青蒿出《神農本草經》。而治療瘧疾則最早見於葛洪的《肘後方》。

我上學的時候,植物青蒿和黃花蒿都是中藥青蒿的基原植物,見本科二版《中藥學》教科書(圖)。《中藥大辭典》:“【來源】為菊科植物青蒿或黃花蒿的全草。夏季開花前,選莖葉色青者,割取地上部分,陰乾。”。所以植物青蒿和黃花蒿在相當一段時間是都作為中藥青蒿使用的。2010版以後的《中國藥典》各版本中的青蒿只是黃花蒿。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二版本科教材《中藥學》中青蒿的內容

如果您治療瘧疾一定要分清青蒿和黃花蒿,如用其它功效,則區別不大!

一、《中國藥典》:

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乾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開時採割,除去老莖,陰乾。

【性味與歸經】 苦、辛,寒。歸肝、膽經。

【功能與主治】 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用於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暑邪發熱,瘧疾寒熱,溼熱黃疸。

【用法與用量】 6~12g,後下。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幾種草本植物的苗期對比

二、臨床應用:

作為北方人,沒有瘧疾之苦,也就沒有用於治瘧之說,我主要用於骨蒸潮熱,更年期綜合徵的五心煩熱等。常用方如青蒿鱉甲湯加減等。

三、青蒿素:分子式: C15H22O5 分子量:282.34

本品在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醚中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類別】抗瘧藥。【貯藏】遮光,密封保存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放棄管理的桃樹地,黃花蒿近3米高。

四、擴展閱讀:

(一)、《五十二病方》:

“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荊名曰[萩]。”

注:牝痔:肛瘻。荊:地方名。“荊楚”

草蒿:味苦寒。主疥搔,痂癢,惡創,殺蟲,留熱在骨節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川澤。

(三)、《肘後方》:“治寒熱諸瘧方”(方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肘後方》卷三·第十六)

這是青蒿治療瘧疾最早見記載,隨著屠呦呦得獎已經成了熱詞;不僅中醫人知道了,社會各界人知道的也不少。

除青蒿外,在“治寒熱諸瘧方”的30幾個處方中有十幾個處方用到常山,而常山現代也證明有抗瘧作用。

葛洪是偉大的“傳染病”專家我在《雞冠花.葛洪》文中已經提到。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四)、《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載黃花蒿,謂:“此蒿與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綠帶蛋黃,氣辛臭”。

《本草綱目》青蒿

「釋名」草高、方潰、牽、狽蒿、香蒿。

「氣味」(吐、莖、根、子)苦、寒、無毒。

「主治」

1、癆病。用青蒿銼細,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時及臨星時各用溫酒送下。

2、虛勞盜汗,煩熱口乾。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參末麥站冬末各一兩,熬至能捏丸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後服,米湯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搗汁服。

4、溫瘧(只熱不冷,痰多)。用青蒿二兩,在童便不浸過,焙乾,加鉛丹半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調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葉等分,同豆豉搗用餅,曬乾。每用一餅,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葉或青蒿莖,研為末。便前用冷水,便後用水酒調服。

7、刀傷。用青蒿搗封傷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葉、石灰等分,一起搗爛曬乾,臨用時研成末搽傷處。

8、牙齒腫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膿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點息肉上。

注:胡世林通過比較兩者主要分類學特徵,認為《本草綱目》所述青蒿即今天的黃花蒿(A.annua L.),而所述黃花蒿謂今天的青蒿(A.apiacea Hance),並提出造成這種紛亂關係的根源之一在於李時珍不當另立黃花蒿。

中藥植物科普--青蒿

閱讀完上述文獻,可以看出葛洪對青蒿抗瘧的認識非常準確,不是採用水煎服這種普通用法,而是“絞取汁”。李時珍繼承了這個特點:“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搗汁服。”這個觀點“提醒”了屠呦呦,同時屠呦呦也科學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