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劉逖:科創板整體運行平穩,歡迎硬科技企業前來“報道”

從去年進博會期間宣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到現在正好一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業已經在科創板上市交易,從宣佈到開板歷時220天。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共計51家,上海審核通過87家,另有60家已經獲得了證監會的註冊生效。企業從受理到提交證監會註冊,平均用時只需120余天。

“當初設立科創板的基本目標初步實現。”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19世界併購大會”上表示,科創板的高效快速進程是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的最好體現。

劉逖表示,科創板的定位、所支持的企業屬性與目前所提倡的硬科技的內涵和外延高度吻合。

從支持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角度出發,對科創板應該服務的硬科技企業不能做過於片面的理解,不能將硬科技直接等同於硬件科技、高端製造,也不能簡單認為硬科技是我們已經掌握的科技,或直接將其等同於全球領先的技術。“接下來,上交所將堅守科創板的定位,支持和鼓勵更多硬科技企業到上交所發行上市。”劉逖說。

上交所刘逖: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欢迎硬科技企业前来“报道”

科創板市場整體運行平穩

從支持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現已上市的51家企業基本都為硬科技企業,“我們審核了87家企業,基本都是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劉逖稱。

劉逖表示,在科創板上市至今三個多月的時間裡,二級市場交易非常平穩,目前並未發生較為極端的事件。從科創板前三個月左右的交易情況看,不論從市場波動、流動性,還是和美國等成熟市場新股初期表現對比,表現基本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曾有個別股票出現破發,但市場走向分化也是必然。劉逖表示,在美國也常出現破發的情況,這屬於資本二級市場的正常現象。科創板漲跌幅較主板相比放寬至20%,但這三個月來,基本未在收盤出現漲跌停情況,漲跌停比例僅約為0.5%。

同時,科創板設有異常交易的監控指標,自上市以來監測到的異常交易不到10次。因此總體來看,科創板市場總體運行非常平穩。

劉逖認為,是幾方面制度上的創新保障了科創板的平穩運行。

首先,是將申報企業交給全社會審核。“我們初步建立了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發行上市審核的機制安排,上交所的審核過程是透明的,整個內容是向社會公開的,我們實行的是問詢式的審核,且問詢和回覆內容都在官網上能查到。”劉逖稱,目前從企業申報到上交所審核結束的平均時間是4個月,不到120天。

其次,科創板有非常明確的科技創新板塊定位,上市標準和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的標準基本接近,保障了企業不會一哄而上。

第三,有比較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保證了整體交易相對理性。

第四,交易機制上做出了調整,改革不只是在註冊制,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一系列安排上都應該有所體現。“比如,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設漲跌幅,第六天開始有20%的漲跌幅,這個措施能更快地讓股價實現市場均衡,經濟學上來講叫比較快地達到市場出清。”劉逖稱,加單時添加申報價格範圍要求有一個申報價格範圍的要求,也避免了大資金快速拉抬打壓股價的行為。

第五,確立中介機構的責任,首次引入了“投行保薦+跟投機制”,有助於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科創板服務硬科技

科創板致力於服務硬科技企業。什麼是才是硬科技?劉逖認為,能來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對硬科技的理解十分重要。

國際上實際上並沒有關於硬科技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硬實力或者軟實力這個概念。

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約瑟夫·奈就曾提出硬實力和軟實力概念,該概念一經提出被廣泛接受。他認為,硬實力是指一個國家可以實實在在使用的諸如人口、領土、自然資源、經濟、軍事、科技等資源的實力。

軟實力則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的手段達成願望的能力,主要體現為文化、制度、政治和政策的吸引力。以此類推,也可以從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區分理解硬科技。

在劉逖看來,硬科技首先是有助於提高國家硬實力的科技,比如帶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科技創新,有助於提高國家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

硬科技有三個特點:其一是硬科技的內涵,是突破關係到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科技;其二,硬科技也是包括軟件和系統在內的廣泛的科技創新,表示形式包括產品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第三,硬科技從行業上來看,涵蓋廣泛,包括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戰略新興行業,也包括互聯網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數字經濟。

劉逖還提到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關於“硬科技”概念的不正確認識,主要都是因為理解過於片面。代表性的片面認識包括:

片面認識之一:“硬科技”=硬件。從“硬科技”的內涵來看,“硬科技”不僅包括硬件科技,也包括軟件和操作系統。

片面認識之二:“硬科技”=高端製造業。“硬科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高端製造業,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也能產生“硬科技”,“硬科技”還可以和非製造業實現有機融合。

片面認識之三:“硬科技”=已經掌握的科技。從“硬科技”的動態發展過程來看,“硬科技”具有典型的“漸進性”,並不侷限於已經掌握的科技。科技創新符合“量變到質變”的一般規律,企業科創競爭力往往在企業由小做大的過程中逐步培育。有不少企業是由不是那麼硬核的技術發展成長為高新技術的領軍者,如英特爾、通用電氣、華為等。

片面認識之四:“硬科技”=全球領先技術。從“硬科技”的技術含量來看,“硬科技”不僅僅是一個行業競爭地位的體現,更多的是在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的重大貢獻,是指能夠突破制約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進口替代的關鍵核心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