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愛是一門學問,卻有很多家長以愛之名綁架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能夠聽到父母對自己說這樣的話:

  • “爸爸媽媽是為了你好。”
  • “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沒有人比我們更愛你。”

這樣的語言層出不窮,看似父母是在表達自己的愛意,實際上卻是在用愛的名義束縛孩子的一生。

它就像一個笨重的鎖鏈,牢牢地禁錮著孩子的肢體,讓他們無法自主行動,事實上這是一種病態的心理,也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而產生的一種控制慾。

控制慾使這些父母不會去理解孩子的思維,而是單方面的去施加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

“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以下幾種佔有慾的表現:

1)以愛的名義實行佔有

很多家長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並且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產品,總是強行把自己的思維灌輸到孩子身上,並且要求孩子去完成。

這些父母不希望孩子有任何的小秘密,因此他們總會無理由地去翻看孩子的東西,美名其曰是為了孩子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實際上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窺探欲。

在情況下這種現象時常出現在單親家庭,大多出現在母親身上,因為缺乏另一半的關愛,於是會選擇把所有的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這種愛是強大的,但也是複雜的,相當於一個人把他的兩份愛砸在一個人身上,這樣的愛往往帶有自私慾望,是一種掌握自我安全感的選擇。

▶最終結果:出現兩種極端

一種是過於依賴父母,過於聽從,過於順從,缺乏自我主見,

另一種則是叛逆和父母離心,因為總是被束縛,壓制,所以引起了反抗心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不好的愛的方式。

“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2)以愛的名義實行要挾

這種愛的方式經常會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最常見的便是“媽媽為了你累死也可以。”“一定要努力,我們為了你付出這麼多。”

事實上從另一方面這種語言只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潛意識影響,那便是讓孩子認為自己對父母有所虧欠,甚至會產生消極心理。

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出生給父母帶來的只有負擔沒有愛,消極心理易產生是極其嚴重的現象,這種要挾方式實際上就是在給孩子束枷鎖,孩子便是負重前行。

▶最終結果:壓力太大不幸福

這種家庭教育下出來的孩子,一般在成年後會有這樣一種表現,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懂事,越發能夠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但與此同時內心的壓力也會與日俱增。

做事情的時候也會放不開拳腳,一直在為父母擔憂

,害怕自己無法完成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這便是一種巨大的壓力,而過重的壓力只會壓垮一個人的身心,這並不利於一個人長久的發展。

“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龍應臺曾在《目送》裡這樣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是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現實的確如此,沒有一個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總要學會長大

,以愛的名義向孩子釋放枷鎖,到頭來只能捆綁孩子一生,這不僅會毀掉孩子的綜合能力發展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內心健康成長。

愛的枷鎖不光鎖住了孩子,同樣也鎖住了父母

記得有過這樣一件事情,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京大學,但是她的母親卻因為這件事情要跳河自殺,原因十分簡單:

母親認為孩子去北京上學就是拋棄自己,而自己養了這十幾年的孩子,也無異於養只白眼狼,於是借酒消愁,之後卻走到了江邊,被有心人士發現並且救下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產生。

但是對於這件事情我們並不知道後續如何,我們不知道這位母親到底能不能放開心扉,合理的去看待這件事情,但我們只希望日後不要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看過動物世界的人們都知道,在自然界中,那些成年動物總會把自己的孩子趕出去,讓他們自主尋找食物,即使會念念不舍,但是也會放手一搏。

因為這是大自然的法則,正所謂適者生存,這些成年動物務必要讓孩子去感受這個自然的殘酷,並且學會成長。

而我們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為什麼不明白這些道理呢?愛沒有問題,有條件的愛卻是問題,以愛之名的枷鎖更是問題,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呢?

作為父母要學會適當權衡,不要去束縛孩子的未來

一:學會尊重孩子,學會培養良性親子關係

尊重是我們三令五申所強調的東西,一份真正的愛是以尊重為前提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不同的特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包括家長。

良性的親子關係應該是父母發自內心的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充足的自由選擇權,不剝奪他們挑選事物的權利以及提出疑惑的權利。

那些喜歡以自己的付出為籌碼的家長,並不是真正的愛意,而是對孩子的一種把控欲,就好似放風箏的人,牢牢地把著那根線,不允許風箏逃出自己的視野。

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意識到孩子的獨立性,看到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並且看到他們的自我成長規律,不要過多束縛孩子們的成長,給予他們尊重才是你最大的愛。

“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二:把孩子看作一個真正意義上成長中的人

在我國許多傳統家庭裡面,孩子就好像一個附屬產品依附於父母而生長,並沒有一些獨立意見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我們都明白,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更不可能幫助孩子清理一生的挫折,他們總有一天要獨立去面對生活中的磨難,若是強行把這些鍛鍊的機會抹去,那麼對孩子而言無疑不是一種傷害呢?這種行為只會加速孩子的滅亡。

把孩子看作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給予他們挑戰生活磨難的機會,不要總是站在孩子面前以愛的名義幫助孩子掃清道路,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磨掉孩子的思維,剝奪孩子成長機會。
三: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成長決策權

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是個人對某樣東西而產生的興趣,父母的想法強行施加到孩子身上並不是興趣,而是一種任務,這種任務是加到人的身上,是一種痛苦的接受,更是一種負擔。我並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好的結果

只會把人壓得搖搖欲墜。

所以請停止你的侵犯行為,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一些選擇,不要讓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前行,更不要以愛的名義來捆綁孩子的選擇。

“中國式家長”的愛是“枷鎖”,禁錮孩子的同時,也鎖住了父母

這種捆綁式的愛是對孩子的傷害,也是父母最大的自私表現,不要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在孩子迷失方向的時候進行指點,

給予他們愛與鼓勵,讓他們有自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就夠了。

今日話題互動:日常生活中你對孩子有什麼要求呢?你是在束縛孩子嗎?你對以愛的名義經過孩子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下方評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貝貝豆育兒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