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爱是一门学问,却有很多家长以爱之名绑架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听到父母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 “爸爸妈妈是为了你好。”
  •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没有人比我们更爱你。”

这样的语言层出不穷,看似父母是在表达自己的爱意,实际上却是在用爱的名义束缚孩子的一生。

它就像一个笨重的锁链,牢牢地禁锢着孩子的肢体,让他们无法自主行动,事实上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也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而产生的一种控制欲。

控制欲使这些父母不会去理解孩子的思维,而是单方面的去施加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占有欲的表现:

1)以爱的名义实行占有

很多家长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并且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产品,总是强行把自己的思维灌输到孩子身上,并且要求孩子去完成。

这些父母不希望孩子有任何的小秘密,因此他们总会无理由地去翻看孩子的东西,美名其曰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探欲。

在情况下这种现象时常出现在单亲家庭,大多出现在母亲身上,因为缺乏另一半的关爱,于是会选择把所有的爱都投注在孩子身上,这种爱是强大的,但也是复杂的,相当于一个人把他的两份爱砸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的爱往往带有自私欲望,是一种掌握自我安全感的选择。

▶最终结果:出现两种极端

一种是过于依赖父母,过于听从,过于顺从,缺乏自我主见,

另一种则是叛逆和父母离心,因为总是被束缚,压制,所以引起了反抗心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不好的爱的方式。

“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2)以爱的名义实行要挟

这种爱的方式经常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最常见的便是“妈妈为了你累死也可以。”“一定要努力,我们为了你付出这么多。”

事实上从另一方面这种语言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潜意识影响,那便是让孩子认为自己对父母有所亏欠,甚至会产生消极心理。

孩子会认为自己的出生给父母带来的只有负担没有爱,消极心理易产生是极其严重的现象,这种要挟方式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束枷锁,孩子便是负重前行。

▶最终结果:压力太大不幸福

这种家庭教育下出来的孩子,一般在成年后会有这样一种表现,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懂事,越发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但与此同时内心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

做事情的时候也会放不开拳脚,一直在为父母担忧

,害怕自己无法完成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这便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而过重的压力只会压垮一个人的身心,这并不利于一个人长久的发展。

“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龙应台曾在《目送》里这样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是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现实的确如此,没有一个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孩子总要学会长大

,以爱的名义向孩子释放枷锁,到头来只能捆绑孩子一生,这不仅会毁掉孩子的综合能力发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内心健康成长。

爱的枷锁不光锁住了孩子,同样也锁住了父母

记得有过这样一件事情,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但是她的母亲却因为这件事情要跳河自杀,原因十分简单:

母亲认为孩子去北京上学就是抛弃自己,而自己养了这十几年的孩子,也无异于养只白眼狼,于是借酒消愁,之后却走到了江边,被有心人士发现并且救下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产生。

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并不知道后续如何,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到底能不能放开心扉,合理的去看待这件事情,但我们只希望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那些成年动物总会把自己的孩子赶出去,让他们自主寻找食物,即使会念念不舍,但是也会放手一搏。

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正所谓适者生存,这些成年动物务必要让孩子去感受这个自然的残酷,并且学会成长。

而我们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为什么不明白这些道理呢?爱没有问题,有条件的爱却是问题,以爱之名的枷锁更是问题,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处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呢?

作为父母要学会适当权衡,不要去束缚孩子的未来

一:学会尊重孩子,学会培养良性亲子关系

尊重是我们三令五申所强调的东西,一份真正的爱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特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包括家长。

良性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发自内心的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自由选择权,不剥夺他们挑选事物的权利以及提出疑惑的权利。

那些喜欢以自己的付出为筹码的家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意,而是对孩子的一种把控欲,就好似放风筝的人,牢牢地把着那根线,不允许风筝逃出自己的视野。

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看到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且看到他们的自我成长规律,不要过多束缚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尊重才是你最大的爱。

“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二:把孩子看作一个真正意义上成长中的人

在我国许多传统家庭里面,孩子就好像一个附属产品依附于父母而生长,并没有一些独立意见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我们都明白,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更不可能帮助孩子清理一生的挫折,他们总有一天要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若是强行把这些锻炼的机会抹去,那么对孩子而言无疑不是一种伤害呢?这种行为只会加速孩子的灭亡。

把孩子看作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给予他们挑战生活磨难的机会,不要总是站在孩子面前以爱的名义帮助孩子扫清道路,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磨掉孩子的思维,剥夺孩子成长机会。
三: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成长决策权

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个人对某样东西而产生的兴趣,父母的想法强行施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是兴趣,而是一种任务,这种任务是加到人的身上,是一种痛苦的接受,更是一种负担。我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好的结果

只会把人压得摇摇欲坠。

所以请停止你的侵犯行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选择,不要让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前行,更不要以爱的名义来捆绑孩子的选择。

“中国式家长”的爱是“枷锁”,禁锢孩子的同时,也锁住了父母

这种捆绑式的爱是对孩子的伤害,也是父母最大的自私表现,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孩子迷失方向的时候进行指点,

给予他们爱与鼓励,让他们有自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就够了。

今日话题互动:日常生活中你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呢?你是在束缚孩子吗?你对以爱的名义经过孩子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下方评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贝贝豆育儿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