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楚漢傳奇》中,在韓信封大將軍的時候說:“你們誰能做到戰必勝、攻必取?給你10萬兵馬,你如何去佈置?100萬有如何”

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2019的製造業寒冬,也正是考驗董小姐是否為合格的大將軍時候

有人裁員、有人破產,也有人希望在這一片哀鴻遍野的市場環境中,成為亂世英雄。

如果有誰能代表中國製造業的網紅,那一定非董明珠莫屬,然而就是這個熱血、鐵腕的強勢總裁也無法在寒冬中倖免。10月28日,格力電器對外宣佈高瓴資本最終成為15%股權受讓方,成為大股東。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轉讓股權,也讓人頗有回味。要知道格力電器的盈利是美的、海爾等之和,在空調領域的市場佔有率超過38%,格力集團的股權出讓與空調行業的市場見底、與董小姐帶領下多元化戰略的失敗及格力電器=董小姐的企業管理風格有很大關係。

董小姐的熱血與鐵腕,我們在各種媒體途徑無不領教過,可以說沒有董小姐就沒有如今的格力電器,憑藉這滿腔熱情與不服輸的精神,1990年,36歲的單親媽媽董明珠辭去穩定的行政管理工作,將8歲的兒子託付給年邁的母親,孤身一人南下闖蕩,就是因為覺得珠海,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她加入格力電器的前身——海利空調氣廠,成了一名基層銷售員。在此之前,董明珠從未做過銷售。可她在被分配到安徽市場的第一個月,就“死纏爛打”幫公司追回了42萬元的陳年老債款。兩年之後,董明珠個人在安徽的銷售業績突破了1600萬元,佔據了整個格力電器的八分之一。

在安徽的攻城略地也讓董明珠一夜之間成為了格力電器的“明星人物”,1992年,格力直接派董明珠前往銷量窪地的南京,從“0”開始銷售。果不其然,抵達南京後的第一單,董明珠就簽出去了200萬元,一年後,董明珠的個人銷售業績突破了3650萬元。

憑藉這樣的成績,1996年,格力創始人朱江洪力排眾議,將董明珠調回總部,提升為了格力電器經營部部長。

那之後,格力站上了騰飛的起點。

1996年前後,正趕上空調業發展到頂,結束了全品牌瘋狂發展的那幾年,一時間,空調業集體遭遇瓶頸,各大品牌為了市場紛紛血拼降價,在銷售崗位佈局更多的人才。

格力也不例外。他們拿出了業內最能打的戰鬥體系,朱江洪抓技術和質量,董明珠管渠道與銷售。最終,在技術人員、經銷商、銷售團隊的同心一力下,格力不但頂住了壓力,反而逆勢上行,在其他品牌銷量集體啞火的情況下,當年銷量硬生生增長了將近20%。

1996~2005年,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帶領下,直面與三菱、松下、三洋、春蘭、華寶等一線品牌的廝殺,創造了連續十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的戰績。

直到現在,格力仍然是空調領域市場份額最高的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了2000億元。

“行業寒冬”

然而從2018年開始,格力電器增速不斷下滑,當然這是整個行業到了天花板,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整個空調行業也必然迎來寒冬。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日本的家電產業,曾經的東芝、夏普斷臂求生,剝離自己的家電業務

上世紀70、80年代,整個中國家電市場絕對被索尼、松下、東芝等日企壟斷,

然而整個90年代日本企業陷入艱難、猶豫的境地,市場規模及利潤都大幅度下滑,甚至陷入虧損。2003年,索尼鉅虧的財報一公佈,引發了“索尼震撼”。

索尼危機引發了強烈的市場反響,日本企業界開啟了大反思、大變革,索尼提出復興計劃,東芝、松下等紛紛剝離家電業務,豐田、本田大力向國際市場拓展。

他們都向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轉型,不少企業從B2C領域轉到B2B領域。松下從家電,擴展至汽車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夏普轉向健康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汽車、空氣安全技術領域;東芝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業務領域。

經過十年努力,不少企業這才扭虧為盈,業務穩步復甦,技術更加紮實。但最不穩定的卻是索尼。

索尼擁有龐大的終端市場業務,產品覆蓋電視機、手機、遊戲機、音像、電腦等。這家公司雖然高喊復興計劃,試圖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是始終無法放棄終端市場,沒能堅決地向上遊技術領域轉型。

2001年索尼與愛立信合資推出索愛手機。當時索愛手機,因設計時尚、音樂及拍照功能出色,受到市場的喜愛。但是,風靡一時的索愛手機,無法與諾基亞抗衡,又錯過了智能手機良機,很快衰落。2011年,索尼以10.5億歐元收購愛立信持有的50%股份,至此索愛又變成了索尼,但無力迴天。

2013年,索尼營收同比增加14.3%,卻虧損12.5億美元。從2002年至今,索尼的轉型不算成功,營收及利潤一直不穩定。

在當時,隨著家電及電子技術的普及,日本企業的位置極為尷尬,成本優勢上不如中國,尖端技術及金融優勢不如美國。所以,陷入盈利困境的日本企業最佳選擇是剝離終端業務。

日本企業從大眾視野中逐漸退出後,逐漸向上遊技術產業轉型。如今,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這些核心技術及部件隱藏在各個品牌的智能手機、超大屏幕電視、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裡面。

在經濟蕭條的逼迫下,不僅是家電及電子企業,還有不少其它日企,都加強了上游及核心技術的投資。

日本在全球產業機器人市場中所佔份額已經超過50%。日本安川電機原來是馬達、發動機的生產商,現在已轉型成為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其主要機器人產品包括焊接、點焊、噴塗、組裝等各種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於汽車、電機和半導體生產等。

這些年,日本機器人產業已從工業機器人,向服務機器人擴展,以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安川擁有機器人伺服器等核心技術,安川電機還在發展用於醫院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

在七八十年代,受石油危機及美日貿易戰影響,日本成功從煤炭、鋼鐵、石化、造船等重工產業,向汽車、半導體、通用機械、家電、電子等產業轉移。日本家電及電子霸佔終端市場,一直延續到泡沫危機之後的90年代。

隨著經濟蕭條持續,新興國家崛起,日本企業被迫向上遊及核心領域轉型。如今,日本企業告別了終端家電、電子市場,在商用領域的大型核電、新能源、氫燃料電池、電力電網、醫療技術、能源存儲技術、生物科技、機器人研發及高精軟方面等建立全球競爭優勢。

日本企業的轉型軌跡,是日本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之路,技術迭代之路。

在董小姐帶領下,格力也在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進行了佈局,然而都鎩羽而歸。

“一地雞雞毛的格力手機”

2015年,國內手機市場爆發,誕生五年的小米火箭般躥至全國第一。董明珠宣佈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

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不久後第一代格力手機面世,系統版本、處理器、攝像頭和手機跑分都與當時市場前端水平形成差距,如此一款基本屬於中低端配置的手機標價1600元,董明珠堅持把個人照片和簽名設成了系統內置的開機動畫。

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第一代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和軟件跑分“辣眼”、“嚇人”,市場吐槽不斷。有人問能不能換掉開機照片,董明珠回應,開機畫面放她的照片是為了表達對消費者的尊重。

“我沒有聽到人說這個手機開機畫面不好。”她表示,格力手機“供不應求,銷售5000萬部沒問題,未來賣1億部都不成問題。”

沒人知道她當時懷著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但格力手機的表現確實慘不忍睹。

二代手機上市半年即被擺上二手交易平臺,以2000元低價出售;格力商城官網顯示,格力三代手機開售之初,僅僅賣掉16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近日在格力電器修改的公司經營範圍中刪除了“經營電信業務及增值電信業務”,至此引發外界猜測格力要放棄手機業務了,不過隨後格力電器回應稱,並沒有不做手機,具體的詳情會在11月18日的股東大會向外解釋

格力手機未來會怎麼樣?是就此放棄還是重整旗鼓,我們等董小姐的解釋

“敗走銀隆”

2016年新能源汽車大火,蔚來、小鵬、威馬、電咖等各路勢力及資本不斷湧入,不完全統計當時各種造車勢力加起來,不低於200家。過度自信的董小姐也加入了進來,要以130億的代價收購珠海銀龍,然而後者拿掉國家補貼連年虧損,“核心技術”卻買自一家長期虧損、從納斯達克退市的美國企業。

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史上第一次,格力股東們否決了董明珠定增募資收購銀隆的議案。

在一則流出的股東大會視頻裡,董小姐以進門沒有人鼓掌為由當場拍桌子發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能怎麼樣我?給你們越多越得意,話越多。

“(銀隆是)埋在沙漠裡的金子……收購銀隆再造個千億企業沒有問題!”

股東們沒能攔住董明珠對銀隆的迷之眷戀。

她掏出積蓄自己出資10億,拉上萬達、京東等4家單位共同對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此後又以個人名義連續增資數億股,終於如願坐上銀隆第二大股東之位。

入主銀隆之後,在2016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談及格力收購銀隆失敗,董明珠評價那些投反對票的格力股東們:

“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然而還是董小姐的想法太過天真,汽車產業不是幾百億就可以砸出來的。

2018年年初,董明珠開始發現銀隆內部存在問題,在與銀隆創始人兼原董事長魏銀倉博弈的過程中,魏銀倉選擇辭任,公司核心業務轉由原格力背景員工接手 。

2018年11月,董明珠再度爆料,發現魏銀倉等人涉及侵佔公司利益總額超過10億元,已經將其告上法庭,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再一出熱鬧的羅生門後,2019年4月,魏銀倉及原總經理孫國華等人被查實侵吞公司資產超14億,魏銀倉出逃美國。

而銀隆留下的,只有一地欠款。

僅2017年以來,銀隆就先後在約8個城市擴建或新建新能源產業園,投資總額高達700億元。近兩年來,已經陸續有多家供應商由於銀隆的欠款討不回,欠下大量債務,入不敷出,公司面臨倒閉。截至去年統計數據,銀隆的欠款已經多達12億元。

董明珠一邊痛斥當時“不知道背後窟窿這麼大”,一邊堅定信念“收購銀隆絕不後悔”。

她依然頭也不回地走著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之路。

2017年9月,格力舉牌海立股份,持股達到5%,2018年7月,格力又實現二度舉牌,持股比例達到10.41%,成為海立股份第二大股東,投資佈局新能源車用壓縮機。

今年5月,銀隆首款量產車艾菲上市,新車定位為純電動MPV,補貼後售價在43萬元。

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不過,曾經銀隆所宣傳的6分鐘快充行駛200km沒有實現,所謂的銀隆看家技術鈦酸鋰電池也沒有搭載,整車競爭力與同級別其它車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賣身高瓴”

董小姐曾明確表示,“格力需要的是真心誠意願意幫助格力電器發展的企業”,“此次交易絕不接受野蠻人參與”。董小姐最終選擇高領資本成為自己的新東家,那麼未來又能有怎麼樣的發展結果?董小姐和張磊是否會一起實現6000億的小目標,還是.....,畢竟 前車之鑑在那裡,和朱江洪、魏銀倉的合作,都沒有好的結果。

2019寒冬,有人“賣身”求發展:董明珠

然而有意思的是,就在股權之爭的關鍵時期,由董明珠等18名投資者合資設立了珠海格臻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珠海格臻)。這家有限合夥的經營範圍與大多數PE一樣,為“股權投資,投資諮詢,投資管理”。

有意思的是,上述有限合夥珠海格臻與高瓴競購格力電器的主體珠海明駿的註冊地址一模一樣,均為珠海市橫琴新區寶華路6號105室。

這還沒完,高瓴資本成立的二期人民幣基金——珠海高瓴天成二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的註冊地,也同樣是珠海市橫琴新區寶華路6號105室。

珠海格臻18名股東中,董明珠佔據絕大多數出資額,以認繳出資95.2%位列第一大出資人。重點在於這家新創的公司股東多為格力電器核心業務的高管。根據格力電器2019年半年報顯示,黃輝為格力電器董事,望靖東為格力財務負責人,莊培、譚建明為格力電器副總裁,陳偉才為格力電器原副總裁等等。

格力高管會和高瓴“一起玩”?

如今已經65歲的董小姐,帶領格力電器左衝右突,造手機、造汽車、造家電均沒有太多起色,也許正如很多人所說“董小姐是天生的將才,但不是帥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