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鑑於我奇葩的人生觀,我一直堅定認為自己患絕症了是不太會治療的,人都是得癌症死的,或早或晚,到我了就是到我了,我人財兩空痛苦萬分治療了也是到我了,我們都會像《雲圖》裡的侍女一樣,服務期滿後集中被殺死化成蛋白質。

我想了一整晚,這是什麼病,要不要治,值不值得治,還在老家放療的父母怎麼辦,公司不要我了怎麼辦。

十一點的時候想給我媽打電話告訴她,想她肯定接受不了,忍住眼淚爬起來和老公打電話,安慰他不要擔心,摒住了沒有流露情緒。

10月18日早上七點半起來洗漱化妝好,在酒店窗邊的陽光裡錄了兩個小視頻,30s的給父母告知情況+安慰+承諾保證他們的生活,10s的存起來打算告訴好朋友。

下樓吃早飯的時候開始考慮錢的問題,覺得很頭大,花唄和白條怎麼還都還傷腦筋的人現在居然YY以後的三線治療方案是自己相對了解的Car-T了。

和同事碰頭,他說我臉白的不行,是不是不舒服,我有那麼一瞬間想告訴他我生病了,欲言又止。

回房間處理了一小時工作,和同事一起去火車站去台州出差了。

上午忙完工作我們去吃了海鮮排擋,路上很遠,我一邊處理工作,一邊告知了我需要尋求幫助的同事,他幫我查了一些國內外學術資料。

下午從台州回上海,路上有點傷感的跟同事說,以後這個項目會有其他同事同你一起。

四個小時的火車上,我開始整理所有保險,整理保單核心信息、刷App看能不能在線理賠,做好表格發給老公。表格包括保險公司、聯繫方式、投保時間、保障範圍、理賠方式、資料清單準備等,讓老公同步在醫院幫我取病理報告複印病歷準備。

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標準化到信息完善,我掛了他也能夠獨自搞懂。

傍晚到上海,從虹橋火車站曹操去中山醫院,路上一直聽司機講中山醫院如何救了他們家兩條命,以及多麼的花錢如流水。

10月19日週五正常上班,摒住胡思亂想,一邊處理工作一邊準備保險賠付、聯繫公司人力、聯繫保險公司。鑑於這次生病真的太突然了,以及我實在是個過分貧窮的金融民工(這是重點),缺錢幾乎打敗了我。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我瞭解下來,濾泡淋巴瘤治療基本是參照指南標準化方案,一線治療自費低配節省方案的話10萬左右搞定(我沒用脂質體),二線治療配合進口藥自費藥月度花費就上4萬。

如果發生轉化和短期復發,兩年內經濟壓力會非常大。瞭解了疾病的原理和發展必經路徑後,我決定去沒那麼熱門的醫院,用最節省的一線治療方案,如果真的轉化成高度侵襲性瀰漫大B淋巴瘤的話爭取去其他的藥物試驗做小白鼠搏一下。

沒得選就保守維持,活過兩年把一切安排好就夠。考慮治療,就要考慮治療地點,上海的瑞金醫院、腫瘤醫院、第一人民醫院無疑熱門,但是離家裡都太遠了,公婆照顧我不方便,老唐接送我也辛苦。何況我的病會需要長期的投入,所以一定要方便、可持續、相對熟悉,於是我決定再去中山醫院。

刷完病友社區所有的文章和問答後,我覺得我需要給自己做最重要的心理建設:失去頭髮。

頭髮是我人生中比工作還重要的事,甚至是我感到自己在控制生活的唯一要素,每週二週四周日晚上八點雷打不動的去店裡吹個好看的大波浪是我記住日期和周幾的方式。

九年如一日的愛護及腰長髮簡直是我整個青春,而我即將用的方案必然會掉光頭髮,這個打擊程度比生病可能失去生命本身更讓我驚恐。

微信上約了姐妹週末美甲和洗頭,再去五角場試試假髮。悲傷的我食不下咽。然而老唐兇我說,頭髮重要命重要。頭髮沒了可以買五千塊的假髮,可是沒有錢,就是等死。

然後就發生了把我氣得半死的事情,我發現我一直以為自己擁有的我媽在五線城市老家給我買的保險是個分紅型壽險,而且保額才5萬,交了8年保費,每年幾千塊錢保費居然保額才5萬!!!敲黑板!!!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抗風險就一定要高槓杆!

這不是最生氣的,更生氣的是發現有個保額為1萬塊的重疾給付險!1萬塊!!!!現在1萬塊能解決什麼問題!!!能看什麼大病!!!

最近,朋友圈被一位28歲的金融美少女柱柱哥刷屏了。她在上海金融行業工作,大約一個月前查出了癌症,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罕見的淋巴癌。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短短 21 天的治療裡,她就經歷了口腔黏膜脫落、發燒脾虛、浮腫膝蓋劇痛的感覺、手和臉失去知覺等常人無法體會的感覺。她開始用思維導圖記錄自己的抗癌過程,分享自救指南。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保險最大的痛就是買錯

當我們買了保險以後才會明白,買保險最大的痛,就是當你需要的時候,發現買錯了!簡直是痛徹心扉!

開篇提到的那位金融美少女柱柱哥,她在《抗癌自救手冊》中講述了一件氣得半死的事情: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雖然柱柱哥的母親比較具有保險意識,但是買的保險卻是一款分紅型壽險!重疾理賠不到1萬元!對於面對高昂治療費用的她,簡直是杯水車薪!

其實,不僅僅是她,很多人買保險的時候都會聽信返還,高收益的說辭,而搞不清保險條款中存在什麼“貓膩”。最後,導致買的保險十有八九全都是錯的!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那這份保險,錯在哪了?

第一,對於28歲來說,最需要的顯然不是壽險,因為壽險是保障死亡的,受益人是家人(配偶、父母、子女等)。我們首先要保障活著,所以,在這個年齡比較需要的是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

28歲,購買50萬的重疾險+600萬醫療險,花費也就是幾千塊而已。柱柱哥的媽媽是8年前買的,20歲的年紀就更便宜。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那柱柱哥現在就可以獲得50萬重疾險賠付,生病花銷還可以用醫療險報銷,幾乎沒有負擔,也不用這麼發愁了。

第二,不提倡把保險當理財,先去追求返還、分紅。

敲黑板,保險首先是為了保障!分紅險屬於理財型的保險,比較適合已經配置了所有的基礎險種,而後有餘力的人來購買。而且分紅險的分紅是不確定的,目前來看,大多數保險的分紅都沒有達到當時代理人的承諾。

柱柱哥年交幾千塊錢的壽險,如果沒有分紅,而是純消費型,保障到70歲,可以獲得的保額為150萬元;但是加入分紅性質以後,保障功能就被削弱了,同樣保費的保額居然只有5萬!

第三,柱柱哥的媽媽沒有及時進行保險規劃和加保。大家都能感覺到,這幾年物價漲的非常快,而這份保險的購買是在8年前。8年前的幾萬保額和現在相比,購買力已經大不相同了。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那怎樣配置,才是對的?

以柱柱哥這個年紀,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重疾險和醫療險,然後是意外險和壽險。

一般情況下,配置好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的組合,對於28歲來說,一共也只需要5000元左右。

買錯買貴了保險

下面這是一個讀者的真實案例: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五口,年收入30多萬。做保險的親戚給他配了份所謂400萬的保險方案,每年保費超過4萬塊,方案是這樣的: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上圖還沒包括孩子每年的教育金要交近1.3萬,養老年金每年1萬。

這都是些什麼東西?問為什麼買那麼多理財類的保險?他說老婆每次趕上開門紅,朋友親戚太多推薦的,不好意思不買。

1、保險的預算明明那麼多,卻沒有給家裡作為頂樑柱的他和太太配足重疾險,兩夫妻加起來才30萬保額,一場大病輕鬆籌都是40萬開銷起,哪裡夠?

2、小孩不是家庭經濟來源,配置終身壽險幹嘛?那些所謂分紅的某某福都是同類型的三倍價格。

3、兩個夫妻基礎的醫療險、定期壽險,房貸債務還有那麼多,都沒買,一年幾百塊而已,連買什麼險種抵禦什麼風險都不懂,還有有幾個實在太貴了,老人的重疾險未來返還的錢都不值錢了。

這也反映了目前大多數人買保險的困局:每年花了很多錢買保險,但享受到的保障卻只有缺斤短兩;

如果同樣的預算,優化方案後他家可以選擇更划算的,做到提升至少6倍的保額,重疾險、定期壽險、醫療險都可以配足。

所以,買保險一定要了解家庭購買保險的一般原則:

1、先大人,後小孩。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只給孩子買保險這是中國家庭投保出現的最大誤區。買保險,千萬不要主次顛倒。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但惟獨保險,我們自己保得多,保得足,才是愛孩子的體現。請記住:父母沒有保險,孩子就更談不上保障。

2、先保障,後理財。人是家庭的根本,在購買保險時應該先滿足家庭成員的人身保障,再進行家庭財產的規劃和投資。只有在家庭成員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時,理財才有意義。

3、根據保險的種類和一般家庭的需要程度,專家建議,可按照如下的投保順序購買:意外、壽險、重疾、醫療、教育或養老。

4、年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的10%~20%,這樣既不影響正常的家庭開支,還能對家庭風險進行分擔。

5、家庭主要成員之間一定要互保。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投保不是一個人的事兒,主要成員之間一定要形成互保關係,才能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6、不一定一次購買到位,意外險可以全家都買,其他的看經濟條件先給家庭支柱購買,再逐步完善;其次,如果父母的保障都到位了,再考慮孩子的保險。孩子的保險首先要考慮社保;再次,在商業險方面,孩子的保險優先考慮的應該是意外、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險,孩子的意外、醫療健康應該放在首位考慮,至於教育金保險類似強制儲蓄,保額高低視乎各個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保險的不可或缺和作用

柱柱哥得了和李開復一樣的病。說實話,李開復得這個病雖然遺憾,但不讓人意外,畢竟50多歲,知天命之年了。可是她才28歲,畢業後就職於上海某金融機構,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這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現在得癌的年齡真是越來越早了,90後們都像瘋了一樣透支自己,加上汙染越來越嚴重的大環境,已經埋下了不少隱患。要知道,你生病了公司立馬就能找到人來替代你,而你的家人卻不行。從陸家嘴到中山醫院的路,其實沒多遠。

印象中,癌症是一個離年輕人很遙遠的詞彙,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90後突然患癌。

《2018年全國癌症數據報告》顯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也就是說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年新增30萬年輕的癌症病人,年輕人群中癌症的發病率增加了近八成。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都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癌症越來越年輕化。明明是一個最好的年紀,還有喜歡的人沒來得及去愛,還有想去的地方沒來得及去,就要面對冰涼的液體日復一日地滴入身體,面對一次次痛不欲生的化療,要隨時做好生命戛然而止的準備。

“年輕”常與“健康”對應,年老”終向“死亡”靠攏。“青年”與“癌症”遭遇,產生讓人難以接受的巨大錯愕感。

當不可避免的遭遇癌症之戰,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在中國,“癌症”常與“死亡”劃上等號,是“恐懼”、“巨大花費”、“負擔”的同義詞。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沒有疾病時,我們無法感知到保險的重要性;當直面疾病,而這個疾病造成家庭困難時,才後知後覺深刻感受到保險的重要性。

這些年輕的癌症患者用一個個親身經歷和事實提醒我們,保險的不可或缺和作用。

當你看到朋友圈頻繁出現的眾籌消息時,身邊親朋好友重病不幸急需幫助時,你才會覺得保險重要嗎?要知道,真到那個時候,確為時已晚!

寫在最後,這個例子非常典型。如果柱柱哥能夠足夠愛惜自己的身體,如果她的媽媽能夠配置好保險,如果柱柱哥也能多關注一下保險的相關知識,那現在面臨的身體和經濟的雙重困境可能都不會發生。

可是人生沒有如果,島叔希望,每一個朋友都能關注自己的身體,儘早購買保險。有保險的朋友也真的需要回家翻一翻保單,重新找專業人士評估一下目前的保單是否可以滿足保障的需求。


90後金融美少女患癌,為什麼被親媽買的保險氣得半死?


不要等到躺進醫療機器,才思考生命的意義;

不要等到病魔猛烈侵襲,才後悔不愛惜自己;

不要等到藥液滴進身體,才醒悟健康不是兒戲;

不要等到生命開始倒計,才明白再買保險來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