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普濟寺,位於五臺山南臺頂。南臺頂亦名錦繡峰,據《清涼山志》載;普濟寺建於宋,明成化年間予以重修。性善詩中對普濟寺有這樣的讚頌:“策杖尋幽上翠巔,清涼春盡景芳妍。千崖花綴千崖錦,五頂峰連五頂天。梵召繞陵日月,經堂寂寞鎖雲煙。真容欲睹知何在,極目蒼蒼意惘然。”這足以說明南臺風光之秀麗。原普濟寺內有明洪武二十年(1387)晉王、穎國公等遊臺碑記和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葺碑記。

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臺頂寺廟,也是隋文帝詔令始建,宋代重建時名為普濟寺,後於明代成化年間重修,內供智慧文殊。

南臺頂入秋,就是山菊花的世界了。白色的,粉紅色的,藍色的,有開花一兩朵的,有高蓬大枝開花二、三十朵的,遠遠望去,這一坡象蓋了雪,那一凹象傾了胭脂。這個時節,也是採摘素白色的蕶苓香的時候用它裝成枕頭,淳香長在。

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原普濟寺內有明洪武二十年(1387)晉王、穎國公等遊臺碑記和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葺碑記。寺內3間前殿,內供脫沙彌勒佛像;5間正殿為文殊殿,殿前有文殊畫像碑;後殿為石窯洞3間,內置一尊石雕佛像和兩尊菩薩塑像,其中,石雕普賢菩薩像,做工精細,色澤古樸,當為宋,元時期遺物。

普濟寺現有三佛殿和後殿兩處主要建築,三佛殿內供橫三世佛,而後殿內則供獅子吼文殊菩薩,佛像莊嚴古樸,筆觸細膩遒勁。在普濟寺東有一石雕覆蓮瓣,下為人,塔身高16米,7層,上部為瓶形,青石裹外。沿塔內旋梯上登塔頂,南臺風光盡收眼底,遊人至此,如入仙境,總有意猶未盡之感,直叫人流連忘返。

距臺懷鎮南面25千米,海拔2485米,臺頂面積約14萬平方米。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繁花似錦,千巒彌布,五彩繽紛,因之取名為"錦繡峰"。頂上建有普濟寺,內供智慧文殊佛像。農曆四月,北面四臺還是冰天雪地,而南臺山腰卻是百花怒放。

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南臺又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頂端若覆盂,臺頂面積約14萬平方米。《清涼山志》稱:"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

南臺賞花:錦繡峰上,這裡花遍地,風光秀麗,確是一個迷人的地方。農曆四月,五座臺頂的峰巔還積有殘雪,溝谷溪流上還蓋有冰床,而南臺半山腰的草叢中,野迎春、映山紅已經捷足先登,來報花訊了,他們與山底的桃杏花、溝凹的楊柳芽,一起點綴著台山的春色。花事最盛的時節是農曆六、七月。登上南臺,放眼四望,在燦爛的陽光下,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一片片、五顏六色、爭奇鬥豔的山花,織成了生意盎然的彩色地毯。

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山丹丹花一片火紅,遍佈山嶺,如同星星點點的火苗在山野漫燃,這種花據說是一年增一朵,有的一開竟是十幾朵。金黃色的蒲公英花,開在道路邊、石縫裡、草叢中,就像孩童般的純真可愛。紫色的燈籠花,開在林地幽草中,在高大的架子上一排排一層層地掛著,令人想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挨挨擠擠的彩燈。

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護法堂內計劃供奉文殊菩薩像一尊,法像高42公分,德化瓷人工雕刻,法像莊嚴,供養功德金12000元,有緣供奉的功德主,可以隨喜佈施,金額不限。單獨供養的功德主,寺院為其立祈福牌位永久供奉於護法堂內!

文殊菩薩像供養認捐功德:可消滅罪障,消除違緣,文思敏捷,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世代子孫開啟智慧、福慧增長、違緣消除、仕途平坦、金榜題名。

五臺山之南臺普濟寺,供養文殊菩薩像,歡迎十方善信發心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