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忍忍就好了”,父母是不是真的忍忍就没事了?

孩子青春期,最让父母头疼的时候。很多父母会说:“青春期,就是这样,忍忍就好了,过完青春期就没事了。”

12-14岁是人生的第一道坎,在情感上是青春期,在生理上是荷尔蒙的躁动期,这个时期,思想和情感相互碰撞,性格也会在各种行为方式中变得固化。

“孩子青春期,忍忍就好了”,父母是不是真的忍忍就没事了?

是不是,过完青春期就真的没事了?

青春期叛逆都是轻的,有的严重的都会憋出心理疾病,长大了很有可能走向犯罪道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那父母们要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呢,不防试试以下几项工作:

1、在爱中给余调适。家长不但要在生活上爱护关心有叛逆心理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了解其精神上的需要。这种爱绝不是溺爱,而是满足孩子正当的需求。家长不应该只是孩子的长辈,还应该是孩子的之心朋友。

2、尊重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尊重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只有尊重才能使孩子感觉到自身价值,才能使心理状态达到平衡和和谐,才能消除不理解和对抗情绪,叛逆行为才可以淡化或消失。

3、给孩子点自由。他们对是因为生活上压抑、行为上受到拘束、事事不顺心,但主要的是在心里上感觉到受人约束。这种心态会产生叛逆心理,给孩子适当的自由使其拥有一个自己的天地。

“孩子青春期,忍忍就好了”,父母是不是真的忍忍就没事了?

千万别总对他大吼大叫的,别总是监视她,越这样她越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管制的太严格,太较真,孩子们的心理一定难以承受。记住,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奴隶!

经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在15岁这个阶段有可能会养成三种极端的性格。

1、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特别在意他人对自身的看法,也爱贬低自己,喜欢在他人的身上找存在感。

这也是低自尊人格,往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是非常累的。因为父母的长期吼叫,孩子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因此,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一味的去迎合他人,让他人感觉到满意,来找自己的存在感。

“孩子青春期,忍忍就好了”,父母是不是真的忍忍就没事了?

2、自卑型人格

自卑的人永远处于一种自我否定和不断自卑的恶性循环中,这类孩子的养成往往都是因为背后不开明的父母。

经常用暴力和吼叫的方式来压制孩子的心性,孩子即使有想法,也无法表达出。久而久之,孩子已经习惯被他人控制,逆来顺受。

养成了极度胆小和自卑的性格再正常不过了,这种性格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

3、暴躁型性格

家长的暴躁对待,最终养成了一个暴躁的孩子。因为行为的影响会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尤其是小时候遭遇过父母吼叫的孩子,在小时候或许自身无力反抗。但是长大之后当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时,就会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整个家庭也会陷入无止境的纠结中。

“孩子青春期,忍忍就好了”,父母是不是真的忍忍就没事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孩子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事情,都不了解。

犯错也是难在所难免,在对待错误时,父母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吼骂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每天都被他人吼骂,是怎样的感受?反正我是受不了,肯定会天天跟他对着干。所以,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如此,换一种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孩子,对于家庭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转变。

所以,只有你更深入地孩子进行了情感连接,理解并认同孩子的感受,他那些情绪化的言行,才会真正从源头上减少。

“孩子青春期,忍忍就好了”,父母是不是真的忍忍就没事了?

——————————

我是丸子妈,一个6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妈咪育儿有良方,关注我了解育儿小知识,互动留言不要停,轻松带娃不费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