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宁陕南沟|给屋檐下晒的玉米拍了个特写,画面一半都染满金黄


每一栋房子都似曾相识,但又绝对不会相同。每一户人家都好像一样,但故事肯定各有精彩。秦岭南坡的群山中,散落着的这些人家,孤独而寂寞。左边的玉米地里,玉米棒子还挂在秸秆上面。而右边房子屋檐下,已经能看见金黄的玉米。

与玉米地连在一起的,是一个简易的牲口圈。牲口圈四周的每一边,都用了5根原木,交叉着搭建而成。靠近了也闻不到任何味道,圈里早已经没了牲口。种几亩地,养一群鸡,喂一头猪,闲适而平静的山居生活,其实早已不复存在。

这一户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檐下堆放着新收的玉米棒子,有的已经被搭在木架上,有的还连着玉米外壳。远远听见有小狗的叫声,却看不到狗的身影,找了好半天,才发现它就躲在金黄的玉米棒子下。主人不在,只剩下小狗看家。

一把矮矮的小凳子,静静地放在玉米壳里面。这小凳子的一条腿,被红布条绑着,看来损坏后又被接上了。从新旧程度看,怕是使用了有十多年。记得小时候,我也有一把这样的专用小凳子,只可惜如今回到老家去,却再也找寻不到。

新收回来的玉米棒子,其实湿湿潮潮的。如果不把外壳撕开,挂起来及时晾晒干,就会发霉变质。人如果长期食用霉变的玉米,霉菌毒素是会在体内沉积的,会危害健康。农业生活中的耕种、收获、保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日子并无多少诗意。

大门被一把铁棍门插穿条锁锁着。这种老式的门锁,年轻人们估计都已经叫不上名字了。时间在山里过得既慢又快,快在许多年都仿佛一模一样,慢在一件物品可以用很多很多年。就像这把门锁,有可能和刚才那板凳是一样的年龄。


我在屋檐下,给晾晒的玉米拍了一个特写,画面一半都是金黄。这种金黄从周围的颜色中跳了出来,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只有秋天进山,才能感受到沉甸甸的美好。用这种玉米磨成的面,熬出的粥肯定很香甜。劳作了整整一季,为的就是有点收获。

房子旁边的地里,种着一地的黄豆。刚才还在咬叫的小白狗,此时已经躲到了黄豆秧里去。因为个子实在太矮,已经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了。一想到遥远的秦岭山中,某一个山洼洼里,种着一地青青的黄豆秧,秧苗上挂满了嫩嫩的黄豆荚,就觉得特别温暖。

院子里有两堆泥巴,中间加了水和成了稀泥状态,不知道是用来干啥的。有太多的生存智慧,都被我们逐渐遗忘了。就像眼前的这两堆稀泥巴,是用来糊漏风的墙么?是用来修整厨房的灶么?是用来挡着喂养蜜蜂的蜂箱缝么?


为了防止在冬天里被冻住,水龙头上缠了好几层厚厚的旧布。拧开水龙头,水管里还有自流水。山里用水很简单,在高处的溪流里埋下一根水管,利用重力就可以实现自流。这幅照片被虚化了的远景,就是图2看到的那个牲口圈。

因为主人没在家,停留了一会,我们打算离开。这时才发现,房子左边玉米地里,有人正在收玉米,是这户人家的主人么?本组图片拍摄于2019年9月8日,地址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江口镇竹山村南沟。喜欢秦岭的图文,请转发、收藏、评论,欢迎关注“专业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