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王少舫

王少舫,原名王少芳。1920年生,南京人,1945年因避與一京劇演員名同而改“芳”“舫”。他從小就接受京劇世家的薰陶,喜愛傳統京劇的同時,又愛好黃梅戲,這與他的父親王明山言傳身教有關係。王少舫13歲時登臺演出京劇《南陽關》而嶄露頭腳。他演的第一個黃梅戲的角色是《天仙配》中的四姐(男扮女裝的一位仙女)。18歲時他已長成了美男子,在安慶等地參加“京黃同臺”的演出,即上半場演黃梅戲,下半場演京劇。一年後,他排演連臺本黃梅戲《秦雪梅》《青明合同記》,很受歡迎。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黃梅戲《天仙配》

從1940一1942年,煥發青春活力的王少筋成了“京劇皖唱”的臺柱子,在《四郎探母》《游龍戲風》等戲劇中,已成為觀眾矚目的名角了。1949年,王少筋下定決心舉家由京轉黃,與黃梅戲結下了不解之緣。王少筋的妹妹王少梅於1950年隨兄進入安慶市黃梅戲劇團,1954年調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飾演《天仙配》中的大姐、《羅帕記》中的店姐;王少舫的弟弟王少童是由京轉黃的演奏員;王少舫的夫人雪寒梅從事黃梅戲曲的教學研究工作,是丈夫的賢內助;他們的三女兒王依紅是黃梅戲演員;三女婿陳精根是黃梅戲作曲家,王氏一家對黃梅戲的痴情是感人至深的。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黃梅戲《天仙配》

1950年,王少舫舉家轉入安慶“民眾劇場”這個團體,並改為演員集體經營,王被推選為管理委員會主任。與此同時,輾轉蕪湖等地的嚴鳳英也來到安慶,開始王、嚴分演黃梅戲男、女主角的藝術生涯。1951年前後,王少筋同當時有“鼓王”之稱的饒廣勝合作,守本創新了“平詞”“八板”“花腔”“仙腔”的唱腔過門,為黃梅戲的絃樂伴奏開拓了新的領地。1952年,王少筋與“好佬”們整理、加工、創作了傳統的黃梅戲,如著名的《打豬草》《鬧花燈》《藍橋會》《天仙配》中的“路遇”等戲目,併為《小二黑結婚》裡的“二孔明”設計扮相與服裝,很有創意。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王少舫、嚴鳳英主演的《天仙配》

由王少舫、潘琢瑞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王少舫與嚴鳳英主演的《遊春》、現代戲《新事新辦》等戲劇,使觀眾交口稱讚;著名音樂家賀綠汀說:“無論是音樂、戲劇、舞蹈都淳樸、健康,但又豐富、活潑、生活……我彷彿聞到農村中泥土的氣味,聞到了山花的芳香。”這就是他對王少筋、嚴鳳英等人演出黃梅戲的評價。在令人難以忘懷的1954年華東區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王少舫、嚴鳳英主演的《天仙配》,王少舫獨具匠心的“董永臺步”,就是精彩的創造。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黃梅戲《天仙配》

1955年底拍成,1956年發行的電影《天仙配》,一與觀眾見面,立即掀起學唱黃梅戲的熱浪。尤其是王少舫飾演的董永和嚴鳳英飾演的七仙女的形象,深深銘刻在人民群眾的心裡。1957年文化部向王、嚴頒發金質獎章,《天仙配》成為中國百部經典電影之一。1963年《牛郎織女》這部神話故事被搬上銀幕,為培養年輕藝人,王少舫從大局出發,接受飾演“金牛星”的角色,“牛郎”這一主角則由黃宗毅扮演。王少舫努力塑造新形象,把“金牛星”的正義、善良的品格充分表現出來,成為觀眾心目中難忘的形象。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黃梅戲《天仙配》

1982年王少舫不顧年邁體衰,出演《龍女情》中的黃丞相。1986年,劇作家金芝根據莎士比亞同名喜劇改編《無事生非》。在該劇中,後起之秀馬蘭飾演李碧翠,王少舫飾演唐德隆,由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演出,使優美的藝術韻律與莎士比亞人文理念相融,深受中外觀賞者的褒獎。同年9月之後,《無事生非》先後在京、滬、寧等地演出近百場,獲文化部和安徽省政府的嘉獎。正當此劇演出紅紅火火的時候,王少舫在此劇準備赴首都北京會演之前,因病於合肥去世,享年67歲。

由京劇轉向黃梅戲的藝術大師,王少舫,有什麼樣的故事和成就?

黃梅戲《天仙配》

在著名編劇金芝、楊慶生所著《黃梅戲》一書中寫道:“他演的唐德隆是其後半生演的第四個大紅媒。前面是各具特色的《女騎馬》中的劉文舉,《牛郎織女》中的金牛星,《龍女》中的黃丞相。他曾在《無事生非》演出中對編劇金芝說:‘我怎麼老演媒人?’金說:‘那我們就合作一個不是媒人的戲。’不意他竟撒手而去了。當然,最可讚佩者還是少筋先生一輩子為京劇與黃梅巧做紅媒,使之形離而神合,花開更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