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钢铁洪流是如何让世界恐慌的?

用户64325649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说苏联的武装力量:

在1988年,红军总兵力达513万(不含安全、内卫部队),其中:




1、陆军199万人,16个军区包括:51个坦克师、142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约10个空中突击旅和16个方面军炮兵师,装备主战坦克5.3万辆、装甲战斗车辆6.3万辆、火炮2.9万门、地对地导弹发射架约1570部。

2、海军45.1万人,分为4个舰队和一个区舰队。装备弹道导弹潜艇79艘,巡航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战舰只193艘,小型水面作战舰只797艘,登陆舰艇187艘,主要辅助船只269艘。

3、空军45.3万人,远程航空兵约10万人,编为5个战略航空军,装备中远程轰炸机752架;方面军航空兵约31.5万人,编入12个军区和驻东欧四国苏军集群的空军序列,装备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5167架。

4、国土防空军63.5万人,编入5个防空区和10个军区的防空军序列。拥有各型战斗机130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9600部,雷达约7000部,有反弹道导弹发射架100部。

5、战略火箭军29.8万人,编为6个火箭集团军,有发射控制司令部300个。拥有洲际导弹1398枚,战略作战飞机1690架。战略火箭军掌握着令人生畏苏联核武器库(其中发射器2490、核弹头10000、有效载重量82亿吨[1982年数据]),是苏联的战略部队。

6、还包括边防军25万、内卫部队35万、驻外部队74.8万!

而对外军事行动:

在二战后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朝鲜战争、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中苏边界冲突、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其中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就处于欧洲大陆腹部,离英、法、西德咫尺之遥!何况欧洲大陆平原广阔,坦克、装甲车可以一马当先,瞬息之前突破北约防线!

知名武器:

T-34坦克、KV系列坦克、IS系列坦克、R7闪电号运载火箭、伊尔攻击机、喀秋莎火箭、ISU-152式重型突击炮、SU-85驱逐战车、AK-47突击步枪、MON-200反人员地雷、T-54/55系列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Mi-24雌鹿直升机、米格-21战斗机、米格-29战斗机、苏-27战斗机、Tu-95轰炸机、M-50轰炸机、台风级核潜艇、ASU-57空降自走炮等。

要知道赫鲁晓夫曾经对尼克松说:“苏联正以这种生产香肠的速度生产导弹”。

你们说呢?以苏联这种军事力量,举国体制的政治制度?疯起来谁不怕?

赞同我的请点下关注,谢谢大家,不赞同的留下你的评论!


古今热血历史


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

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

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


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

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

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

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

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

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


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

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


小约翰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纳粹德国采取的“闪电战”令人印象深刻,就连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也只不过比波兰多坚持了几天,就被德军一举沦陷。因此,坦克作战在二战中大放异彩,众多国家开始对坦克趋之若鹜,认为坦克是“陆战之王”,也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利器。特别是中东国家,包括伊拉克和沙特等国,对于坦克都是高度重视,沙特更是向美国以单价1000万美元一辆的价格,向美国购买M1A2主战坦克,原因是沙漠地带坦克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坦克也成为各大国家陆军必备的武器,其强大的火力和超厚的装甲,几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坦克最巅峰时刻仍然是在二战时刻,苏德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并且面临德国虎式坦克的威胁,苏联终于爆发了“钢铁洪流”的气势。当时统计的数量显示,为了让虎式坦克埋没在苏军坦克的浪潮中,苏联在一年之内制造坦克超过1.58万辆,在二战中T34坦克总共建造数量超过8万多辆,被誉为历史最巅峰时刻。面对如此庞大的坦克集群,德军那仅仅不到2000辆虎式坦克根本不值一提。得到德国“闪电战”启发的苏联,在战后对坦克的研制和建造更加突出。

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苏联最巅峰时期,也是冷战最为尖锐的时刻,为了给华约盟友增加信心,并且打击北约各国的信心。苏联广发邀请北约各国代表,参加苏联的盛大阅兵式。在野外的阅兵式上,苏联展示了当时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黑压压的一片着实让北约各国使者手脚冰凉。当时统计的结果显示,苏联至少拥有5万辆主战坦克,光在户外阅兵式上展现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上万辆。这一消息传到欧洲,整个欧洲都陷入一片恐慌,很多军事专家甚至认为,苏联仅仅动用坦克集群,就足以夷平整个欧洲大陆。

目前,俄罗斯仍然拥有超过1万辆主战坦克,光在乌克兰边境部署的坦克就超过千辆之多,令整个东欧地区为之动容。统计显示,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拥有坦克最多的国家,这也是东欧很多国家畏惧的领域,至少在陆地作战上,俄罗斯仍然能够轻松扫平整个欧洲。不过,随着战斗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制空权渐渐成为战场的控制权,坦克的重要性也开始慢慢降低。但是,苏联时期的“钢铁洪流”仍然深深烙在世人眼前,这是一个庞大而恐怖的坦克集群。


家庭欢乐剧场


根据美国国防部80年代中期的数据,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在所有技术装备的数量上都超越了北约,其中主战坦克为42500辆对13000辆,火炮为31500门对10750门,装甲战车及运兵车为78800辆对30000辆,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为24300具对8100具,战术飞机为7240架对2975架。苏联在东欧的驻军有30个师(16个坦克师和14个机械化师),另外还有其他华约部队的45个师和苏联本土欧洲部分地区的65个师(23个坦克师、37个机械化师和5个空降兵师),这意味着华约在战争一开始便可以投入140个师,绝大部分是具备强大火力和机动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



在欧洲地区华约集团的常规力量数量是北约的三倍,这意味着一开始北约就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北约军队的主要目标就是设法迟滞和阻止华约军队的推进,为援兵的赶到争取时间,这里的援兵主要是指美军。不过在后勤补给上北约同样存在劣势,不同于苏联可以通过公路和铁路将本土其他部队迅速调往欧洲,美国的援兵(国民警卫队)从本土赶来只能是通过海运或者空运横跨大西洋,苏联的水面舰队、潜艇部队、空军绝不会袖手旁观,尤其是强大的苏联潜艇部队将对美国运输船队造成巨大的威胁。


鉴于华约集团庞大的装甲集群,北约集团一开始明白就靠自己的地面部队无法阻止华约集团的进攻,关键性的手段放在了战术核武器和战术空军上,利用强大的空军夺取前线战区的制空权,从而使反坦克能力强大的对地攻击机和搭载精确制导炸弹的战斗机对苏军装甲车辆展开“屠杀”,不过苏军地面部队配备了规模庞大的野战防空武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空军战斗力的不足。而且苏联同样拥有战术核武器,不排除苏联会投入这种武器用于打击北约集团的重兵集团。


假如北约军队成功的阻止了华约军队初期的突袭,使战线进入僵持,胜负将取决于作战双方的第二、第三梯队甚至是第四梯队的投入,战争动员速度和规模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华约集团的社会主义体制具备对国家的高度控制,就像在二战中那样进行迅速的战争总动员,而北约集团体制较为分散,这些自诩“文明和自由”的西方国家能否像华约国家那样展开迅速的战争动员令人怀疑。由于苏联占据着进攻主动权,可以秘密展开动员工作,而那些位于前沿的北约国家(包括德国在内)将可以肯定在苏军的第一波突击下被占领,动员工作基本不可能开展,北约集团将处于更加不利的态势。整个冷战时期,北约集团都不敢绝对保证欧洲地区的安全,如何阻止华约的装甲洪流一直是北约集团最大的研究课题。


战略论


真正恐慌的是苏军一旦发动进攻,不知道如何来防御。对于苏军来说,它的钢铁洪流是同时可以进行核战争或者常规战争的,而且真正理论核心就是大纵深战役理论。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核武器的装备,苏军从编制体制到武器装备到作战方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苏军认为由于军队大量使用核武器和其他会上武器,实施各种战役的实际能力大为提高,战役目的比过去更为坚决,规模也比过去更大。按照当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军事科学部部长加列耶夫的观点,现代进攻是由火力突击、坦克即装甲兵在航空兵和战斗直升机空中支援的条件下迅猛推进,以及空降兵在的当面敌军纵深和侧翼果敢行动这三个部分构成。现代进攻并不是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主次推进,而是同时对敌配置全纵深实施更为坚决的毁伤。

此时苏军方面军进攻战役已经具备典型的“大纵深-立体”特点:在编成上一般为2-4个合成集团军、1-2个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以及方面军直属的特种兵兵团、部队;在任务上进攻正面300-400千米,当前任务纵深400-500千米,尔后任务纵深约500千米,进攻纵深500-1000千米;在战役内容上,“方面军进攻战役包括:第一梯队集团军(军)的首次进攻战役和后续进攻战役(个别方向上的防御战役);第二梯队集团军(军)的进攻战役。。。空降战役和登陆战役也可能是其组成部分”。

在战役布势上,新成分不断出现,当前的战役布势已拥有1-2个梯队、火箭兵-炮兵集团、前线航空兵集团、防空兵集团、专业兵集团,空降兵、登陆兵、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各种预备队、后勤集团;在战役样式上,突破-发展-合围仍为主要样式,同时强调特别要研究保障军队实施不间断和急速大纵深进攻的方法。

巅峰时期的苏联陆军拥有主战坦克5.44万辆、步兵战车2.8万辆、装甲车5万辆、1350部战役战术导弹、地面压制火炮7.22万门、迫击炮1.42万门、近5000部防空导弹、1.2万门高炮、几千部反坦克导弹和0.8万门反坦克炮。

按照苏军理论,进攻作战时首先会使用核武器对敌军纵深重要目标实施打击。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进攻集团军,原子弹消耗量11-13枚,大致分配为突破敌人主要防御地带-5枚(小型和中型各2-3枚)、突破军预备地带-2枚、突破集团军防御地带或袭击集团军预备队-2枚、突破集团军集群地带或袭击集团军集群-2枚,机动1-2枚。

在首轮核武器打击后,装甲兵在航空兵掩护下全正面向前推进,同时空降兵在航空兵掩护下对敌实施空降。试想这样的进攻确实不可阻挡!


荣华之武器堂


冷战时苏联的钢铁洪流有多恐怖?

这么来形容吧!一个礼拜占领整个欧洲!!

冷战时期西方对于苏联的大规模装甲突击一直忧心忡忡,苏联上万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犹如一把悬在西方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斩下。根据北约的估计,一旦战争爆发,苏联的大规模坦克集群一个礼拜就能推平欧洲。那么当年令北约最忌惮的苏联钢铁洪流到底有多恐怖。

▲苏联在二战中将大规模坦克集群作战玩的炉火纯青 二战中苏联凭借大规模的坦克集群战术打赢了苏德战争。冷战开始后,在空军和海军尚无法抗衡北约的时候,苏联几万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楼就是除核武器之外唯一能震慑对手的战略武器,所以对于坦克的发展,苏联一直极为重视。

▲1945年柏林阅兵上亮相的IS-3重型坦克把西方吓掉了下巴 经历了战火锤炼上的苏联设计师在坦克设计思想上已经炉火纯青,于是结合了二战大规模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术打造的新一代钢铁洪流——T-54/55坦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术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之一。不仅性能可靠,而且造价便宜,所以从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整个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量,由5对负重轮组成的坦克海成为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服役,在当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T-54坦克 ▲T-10是当时火力防护最强的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武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对于一切常规武器都嗤之以鼻,一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尽管如此,当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模,超过北约所有国家的总和。其中不仅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服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装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苏联在其后续坦克上不仅一直使用滑膛炮,而且将西方也带上了滑膛坦克炮上发展之路。

▲冷战先锋——T-62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已经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将继续扩大。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国力军力达到顶峰,大量先进坦克的服役不断为钢铁洪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服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时期西方还在装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时代的武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当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没出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视为镇国重器,严格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公开,此时苏联已经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确立了对北约的双重优势! 1981年9月4日,苏联举行了代号“西方-81”的军事演习,这场演习最大的观众就是北约各国,大量西方国家受邀围观。在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苏联陆海空军联合出击,参演总兵力达50万人,淋漓尽致的演示了苏联大纵纵深装甲集群突击。西方-81演习了冷战军事对抗的巅峰,是苏联军队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代表了机械化战争时代军队建设的最高水平。 看着演习中苏联钢铁洪流所向披靡的画面,北约各国被吓得面如死灰,美国总统里根说“如果苏联在1981年向我们发起进攻,美国将无力抵抗”。按照北约的估计,一旦苏联发动战争,1个礼拜之内就能占领整个西欧,然后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止美国远征军登陆。 ▲西方-81军演代表了苏联军力的巅峰 ▲冷战时最让北约恐惧的画面 但俗话说“盛极必衰”,随着1991年克里姆林宫顶端的镰刀斧头旗的落下,这样的场景再永远不会出现了。曾经将北约吓得不轻的钢铁洪流瞬间变为一堆废铜烂铁,我们也很幸运的没有看到钢铁洪流泛滥在欧洲平原的画面。



缠绕啊藤蔓


为什么西方国家这么害怕苏联,这具体其实要从二战末期说起,因为那时苏联就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钢铁洪流”了。

肯定的说,苏联当年的钢铁洪流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梦魇,光坦克数量足足达到了八万辆。而苏联之所以有能力完成“钢铁洪流”的建立,完全靠的是他们强大的工业实力。



早在二战中对德军作战,苏联高层一直认为,坦克在陆地作战中优势得天独厚。当年苏德战场上双方动用的坦克战争超过了五千辆,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也正是大规模的坦克加入战争,让战争的性质改变了,拼的不再是双方人数的多少,变成了工业实力的强弱。

当年,苏联人的坦克可以说制作的非常“巧妙”,在坦克中大量加入拖拉机技术,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坦克的制作成本,也加强了坦克本身的优势,所以,在坦克战中,每次都是苏联军队占上风。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人继承了这种陆战思想,并且将这种战略思想“发扬光大”,成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坦克部队。继T—34之后,苏联先后发明了T—55和T—62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再加之数量的庞大,用它们横扫整个欧洲大陆都是有可能性的,欧洲国家怎么可能不为之恐惧呢?

当年苏联不仅在坦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实在原子弹方面也是如此,虽然原子弹最先被美国研究出来,但是,苏联后来者居上,完全可以说,在苏联的巅峰时期,原子弹的研究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

而这些方面的成果也成就了苏联对欧洲大陆的作战思想,一旦和资本主义国家开战,苏联计划先对这个国家进行一波核轰炸,随后在让那些经过特殊防辐射处理的坦克上场扫荡,不到一周的时间,整个欧洲大陆的抵抗力量都会被苏联的坦克碾碎。

那么,当年欧美国家对冷战时期苏联的这一战略计划做出的反应是什么呢?整个欧洲几乎从没想过要主动进攻,全部都是被动的防御部署,但是这些部署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被西方国家占领的西德,美军虽然在这里部署2000多架小型核弹,但是最远射程不过4000米,苏联的坦克完全可以无损失的通过西德,说白了西德就是一个缓冲地带,必要的时候随时放弃。

英国还好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研究起了核地雷,而法国却是对其没有一点办法,基本是苏联的“钢铁洪流”什么时候到,他们就选择什么时候投降。

不过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空地一体战略思想的正式实施,很多人都觉得苏联的“钢铁洪流”要失去优势了。

实则不然,无论是德国豹二坦克的发明,还是武装直升机攻击坦克,都是短时间不能实现的,能够抗衡苏联坦克的豹二坦克数量非常少,和8万苏联坦克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别,而组装直升机呢,当年也不过是一个概念罢了,能够威胁苏联坦克的根本没有。


夏目历史君


当年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美国人远离对峙的中心区域欧洲,可以高枕无忧的安然入睡,不过却苦了一帮在欧洲的北约小弟,整日要被苏联的钢铁洪流威胁着。这里所谓的“钢铁洪流”指的是苏联的陆军坦克,那些由无数坦克组成的地面装甲部队,就像洪流一般时时刻刻盯着欧洲,好像只需要一个时机便可以扑过去,令众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寝食难安。

在八十年代中期,苏联已经全面超过了北约在欧洲的军事装备。当时苏军的坦克有4万多辆,而北约仅仅只有1万多,而苏军的装甲车有将近8万辆,北约只有3万辆。从地面装备数量上简单对比,显然那时候北约的欧洲国家根本无力与苏联抗衡。为了随时准备与欧洲北约应战,苏联事实上也把地面装备的核心和大部分都布置在了靠近欧洲国家的边境线上。据悉,苏联那时为北约准备的兵力有140个师之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装备坦克和装甲车的坦克师和摩托化部队。这些强大的地面猛兽如果一下子全部向欧洲开进,欧洲国家的结局可想而知。

其实,给众多欧洲国家带来巨大震动,让其颤抖的还是1981年苏联举行的那场大军演。到了九十年代,苏联的国力达到顶峰,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强大国力,苏联在1981年9月份举行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演“西方-81”。那次军演苏联共投入了50多万兵力,除此之外之外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地面的坦克部队。从远处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巨龙在涌动,仿佛呼啸着要冲过来,现场除了坦克的轰鸣声之外没有任何声音。为了准备这次演习,据说苏联共投入了1.3万辆坦克,光这数量就可以让所有西方国家望尘莫及了。

苏联举行西方-81军演的目的在于震慑欧洲国家,其目的最终达到了,至少那些代表欧洲国家观看军演的欧洲武官们面色苍白。一旦战争爆发,欧洲的北约国家其实根本不必考虑正面与苏联去硬碰硬,只是考虑如何延缓时间等待美国援兵到来就行,这种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普通欧洲国家应付不了。即使是美国人从本土赶到欧洲估计也需要不少时间,但苏联在欧洲各个方向的钢铁洪流却随时都会冲破一般国家防线,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占领的目的。

苏联手中最自豪骄傲的就是其装备的大数量高质量坦克了,其对坦克的看重和依赖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候欧洲战场的东线作战,主要就是苏军和德军拼坦克,所以人家苏联是玩坦克集群作战的行家里手。战争结束后,在斯大林政策指引下苏联依旧重视坦克发展,而且还利用苏联的各种优势条件制造出来了成本低但性能好的坦克,从而得以大量装备。总之当年苏军的钢铁洪流是欧洲国家一直挥之不去的梦魇,好在苏联并没有对欧洲发动进攻。


科罗廖夫


苏联的装甲坦克群的组建,其实老师是德国。德国进攻苏联时用的"闪电战"术就是以坦克和装甲集群为开路先锋的。后来,苏联组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坦克装甲集群,令北约和美国感到紧张。美国把核武器移驻欧洲和德国,以对抗苏联的装甲集群。

中苏边境冲突时期,苏联在中苏边境集中了大量坦克,准备在需要时动用。

现在,随着直升飞机和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坦克疯狂的时代也就不象以前那样凶狠了。


丛中笑6603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首先苏联的钢铁洪流并没有让世界恐慌,只是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感到恐慌。

很多人的意识里“钢铁洪流”就是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部队,一窝蜂似的突破敌人的防线,然后大纵深突击。但其实这只是“钢铁洪流”的一部分内容而已。“钢铁洪流”其实是一种综合的作战体系。

苏联军队先以大规模的猛烈炮火开路;之后无数坦克隆隆的碾压过来;后边是望不到边跟进的步兵;天空中,空军的战机成群结队呼啸而至,夺取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突击,如下雨一般的导弹从天而降,摧毁敌人纵深目标。这所有的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一切当面之敌。

冷战中,苏联在陆军方面已经远超北约。当时苏军装备坦克约5万辆,整个华约拥有坦克6.9万辆;而北约仅仅只有1万多辆。装甲车方面也是如此,苏联军队拥有的装甲车数量超过8万两,整个北约加起来只有3余万辆。北约在地面力量上与苏联和华约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

航空兵方面,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苏-27、米格-29、米格-31等先进战机领衔的苏联航空兵部队,虽然略处于下风,但也能保证战场的制空权不会被北约掌控。

海军方面,虽然美国和北约占据压倒性优势,但世界排名第二的苏联海军实力还是足够保证,苏联不会被美国像仁川登陆那样抄了后路。

总的来说,冷战期间同美国和北约相比,苏联在陆军上有较大优势;空中略处于下风;海军则是美国占有压倒性优势,但苏联保卫海岸线的实力还是有的。如果是跨海攻打美国,苏联可能会没有能力办到。但如果是在欧洲进行地面战争,苏联的钢铁洪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一切抵抗的作用。

援引欧洲战略家们的话“如果苏联军队星期天开始进攻欧洲,星期一就能占领德国慕 尼黑,星期三就能占领法国巴黎,星期五就能占领西班牙马德里和希腊雅典,不等美国盟军从大洋彼岸刚来,欧洲就沦陷在了红色铁蹄之下”。

《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苏联的“钢铁洪流”可以说是一种将“以正合”发展到极致的战术,堂堂正正的正面对战,毫无取巧可言,拼的就是硬实力。强大的一方稳扎稳打,弱小的一方即使略有小胜最后也是必败。

你可能知道它的优缺点,但就是对其无可奈何。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