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監督“短板”怎麼補?社區監察聯絡員解難題

“道路開挖和水管鋪設的時候,你們跟社區溝通好時間了沒有?你們用什麼材料鋪設的,為什麼現在還沒鋪設好?” 杭州市拱墅區長樂南苑小區門口一處施工現場,社區監察聯絡員孔宏娣接連向施工方發出質問。

事情源於幾天前小區的汙水管堵塞。汙水時不時溢出來,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居民跟社區反映了多次,卻一直沒人來解決,於是找到了社區監察聯絡員孔大姐這兒。聽到居民反映的問題後,孔大姐馬上趕到了施工現場跟施工方進行交涉,就出現了上述一幕。

“社區雨汙系統改造本來是一件好事,就是因為施工方和社區沒有溝通好,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施工單位不負責,開挖路面鋪設管道時錯挖了管線。社區工作人員對居民投訴又沒引起重視,導致誤解的產生。”已經進行了初步調查走訪的孔大姐,向街道城管科詳細訴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街道城管科隨即開展了深入細緻地調查,查看了工程立項報告、施工審批單、材料清單,對施工“三公開”問題要求予以立整立改;同時將問題線索抄告街道紀工委後,由紀工委對相關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效能問責批評教育。

這次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社區監察聯絡員的盡職盡責功不可沒。以往,社區監察聯絡員一職大都由社區黨委副書記兼任,他們守土有責,每日服務群眾,專職監督方面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為解決這一問題,拱墅區紀委監委積極推進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選聘特邀監察聯絡員,探索基層監察隊伍建設正規化、夯實基層監察工作機制標準化、推行基層監察日常監督項目化“三化融合”,將日常監督延伸到居民群眾“觸手可及”“抬頭可見”的地方。

配合監察體制向基層延伸,各街道紀工委紛紛立足自身情況,通過多種維度增強監察聯絡員履職能力。

“圍牆不能太高,會影響底層住戶的採光”“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保證,不能因為趕時間壓價格的原因導致混凝土強度不達標這類問題產生,到時候返工更耗時耗力。”……在小河街道,一場關於小河社區廣興新村提升改造的“紅茶議事會”正在舉行。除了小河社區負責人、廣興新村小區業主代表外,街道還特意請了社區監察聯絡員列席。

監察聯絡員一方面自身是小區居民,參與會議提出自身訴求,另一方面也對討論方案嚴把關,多“挑刺”。在這次會上,監察聯絡員就在改造項目的招投標程序、資金使用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施工質量問題等方面提出建議,並對整個改造項目過程實行監督,發揮近距離監督優勢,把廉政清風深植社區建設方方面面。

利用監察體制向基層延伸的契機,派出半山街道監察辦建立了“問診”制度,根據每半月各社區(經合社)監察聯絡員上報的《群眾反映問題落實情況彙總表》,梳理出群眾反映最為急切的“痛點”“難點”,督導相關責任單位對問題線索及時介入、“對症下藥”。同時,依託“半山論劍”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政策宣傳會、業務指導會、監督糾錯提升會等,著力提升監察聯絡員監察“內功”。

自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工作開展以來,拱墅區共設立10個派出街道監察辦公室,配備59名監察干部(其中30名專職幹部),選聘130多名社區(經合社)監察聯絡員。他們積極參與財務資金、留用地項目建設、小區停車收費管理、危舊房改造等各類監督128次,報告群眾身邊問題線索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25個,街道監察辦公室據此查糾問題9個,切實發揮了監察監督的“前哨”和“探頭”作用,真正實現監察工作延伸到“最後一公里”。(杭州市紀委監委 || 責任編輯 楊文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