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江西上饶县上泸余氏祠堂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上泸镇素有“千年古镇”之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城南40公里处,毗邻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枫泽湖旅游度假区。全镇总人口27360人,辖65.3平方公里,有耕地9407亩,宜林宜果山地68000亩,水面3000亩,素有“七山一水一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这誉。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题词中“东阁先生”乃国民革命军余辉照先生之父。余辉照号继明,光绪乙酉年(一八八五年)出生,陆军学校毕业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曾参加武昌起义、广州起义和北代战争。余辉照作战勇敢,屡建战功,积极拥护新三民主义,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团军团团长、混成旅旅长,被授予上校加少将军衔。一九二二年,余辉照父亲余东阁六十大寿,遂向中山先生请假回乡探亲。孙中山先生当即准假,并为其父六十大寿题书“寿考维祺”,为余氏家族增添了光彩。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余氏祠堂位于上饶县上泸镇畈村中心地带。据民国七年《余氏宗谱》记载,元至正十一年(1351),余氏十五世祖相一公余德元、相二公余德绍迁居此地,创建宗祠,后历代递加修葺,清道光巳酉(1849年)合族又在原址重建祠堂,咸丰丙辰(1856年)重加装金油漆,光绪乙丑(1889年)改造后栋,并在后堂添设青石栏杆。由此可见现存的余氏祠堂建造年代主要经历了三十余年为晚清时期。

余氏祠堂体量宏大,座北朝南。正前方为近400平方米的院场,祠堂建筑占地1536平方米。祠堂前檐廊为六根粗大木柱。正大门宽2.10、高3.40米,五开间,两侧门为石拱门。

祠内为三进式平面布局,即前、中、后堂。《余氏祠堂图》勾划的祠堂全貌大门的东侧为九公屋,屋名“香分菊圃”,大门正对为照壁墙。

一进为青石板砌筑大天井,两侧厢房,东厢房门额“其顺”,两侧为“忠、廉”字铭,西厢房门额“无违”、两侧为“节、孝”,两两相对应取“忠孝廉节”之义。

二进的中堂前两侧有小天井,东厢房铭“礼行”,“敦伦”;西厢房为“义行”、“饬纪”。中堂悬挂清乾隆四十四年“东南华阀”木匾;孙文贺东阁先生六十寿辰“寿考维祺”木匾;明正德十三年“学识超诣”木匾。

三进后堂门楣为清咸丰六年“德崇台辅”木匾。东厢房铭“尊德”、西厢房铭“乐义”,后堂祭祖先龛正上方铭“识高千古”。

现文物本体状况与余氏祠堂图吻合,这反映出属于典型规范的礼制类乡土建筑。余氏祠堂梁架为穿斗和抬梁混合式,石柱和木构架均雕刻华美纹饰,为清代后期江西宗祠的优秀代表作。

余氏祠堂三进高台阶上的大型石雕栏板是江西其它地宗祠难以见到的作品,石雕每块栏板幅宽1.20、高0.60米,东侧四块雕刻“马、梅、牧牛、松”,西侧四块雕刻“竹、菊、荷、兰”。左右两翼侧栏板,东面刻鹿、松;西面刻“鹤、梅”,雕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余氏为东南望族,始祖余尧弼为北宋进士,宋高宗时为参知政事,属朝廷生臣,《宋史》有传。尔后余氏又出有19名进士。民国时期邑人

余辉照任国民革命军上校加少将头衔,与孙中山交往甚深,孙文特为余父东阁先生六十寿辰题书“寿考维祺”。2013年被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祠堂正门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二进景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二进景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后进西侧栏板石雕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石雕马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石雕梅花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石雕牧牛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天井

江西上饶县上泸“千年古镇”余氏祠堂


学识超诣木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