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扶貧小額信貸歷年累計貸款334億元

扶貧小額信貸是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啟動金”。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扶貧小額信貸歷年累計貸款334億元,其中今年以來累計發放貸款18.2億元。省扶貧辦副主任朱永東表示,我省堅持“戶貸戶用戶還”模式,嚴禁“戶貸企用”,結合貧困群眾需求和產業扶貧實際,確保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包括脫貧戶、返貧戶和貸款到期貧困戶實現“應貸盡貸”。

“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對行政村全覆蓋,著力打通支付服務的末梢”

金秋時節,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東蓮村,層林盡染。這裡是金寨縣最為偏遠的貧困村之一。從縣城到東蓮村,雖然已經修通了公路,但山路顛簸不平,要2個小時的車程。

七旬脫貧戶田明燈吃過午飯,在村裡溜達時順道在惠農金融服務室取出生活費。 “現在存取錢太方便了,以前去一趟銀行至少要花半天時間,還得花掉車費20元。 ”老人說。

脫貧攻堅以來,我省大力解決基層網點少、農村貸款信息不對稱及銀行本身慎貸、惜貸等問題。 “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對行政村全覆蓋,著力打通農村支付服務的末梢。 ”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說,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設置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9794個,覆蓋全省9365個行政村;建成具有支付、現金服務等功能的惠農金融服務室5075個,覆蓋全省4857個行政村;金融服務實現了對全省行政村的有效覆蓋,實現了在家門口辦理取款、匯款、轉賬等基礎金融服務。

基礎先行,為創新金融扶貧打下基石。自2016年開始,全省大力推動扶貧小額信貸這一特惠型金融創新產品,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應貸盡貸”,努力解決農村金融排斥問題。

雖然各地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但是受銀行內部管理、貸款貧困戶償還能力等影響,部分農商銀行信用風險隱患依然較大,風險抵補能力不足。安徽銀保監管局副局長王毅認為,少數貸款對象不精準,貸款用途不合規,信貸收回難度較大。此外,還存在財政貼息不及時,風險補償金使用欠規範的情況。

“在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方面,我們通過加強與省扶貧辦、省金融辦、安徽銀監局等部門間的交流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強化督查督辦和風險提示。 ”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正在按月監測扶貧小額信貸質量,形成風險管理專項臺賬,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金融扶貧風險“早發現、早處置”。

“扶貧小額信貸與產業扶貧緊密結合,鼓勵貧困戶自主生產經營實現增收脫貧”

面對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較高,銀行慎貸、惜貸的情況,我省創新“一自三合”模式,即“戶貸戶用自我發展、戶貸戶用合夥發展、戶貸社管合作發展、戶貸社管合營發展”,讓貸款貧困戶貸得到、還得上。

在巢湖市蘇灣鎮聯合村,脫貧戶夏和平每天一大早就來到服裝廠。 “多虧了扶貧貸款,我才能把這個服裝加工廠越辦越好,好日子真的來了。 ”夏和平話語中充滿自信。 2年前,他辦了國家貼息的5萬元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將原本簡易的服裝加工店升級擴大,發展到現在20多個村民在此務工。

聊到扶貧貸款,大多數貧困戶的回憶是甜蜜的。在壽縣澗溝鎮菱角村脫貧戶陳巨礦看來,“俺沒啥文化,但能看得懂農商銀行發的‘明白紙’。用扶貧貸款種了30多畝大棚西瓜,年收入近10萬元。 ”

我省各地立足特色資源,將發展產業作為增收脫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推進特色種養業扶貧、光伏扶貧、鄉村旅遊扶貧、電商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產業。

“大力推廣‘戶貸戶用自我發展’模式,堅持將扶貧小額信貸與產業扶貧緊密結合,鼓勵支持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條件的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獨立開展生產經營實現增收脫貧。 ”朱永東說,堅持戶貸,貸款主體是貧困戶;堅持戶用,貧困戶自身因地制宜使用貸款發展生產;實現戶受益,貧困戶獨立自主生產經營,提高生產能力,獲得經營收益。

為增強貧困戶抵禦市場和自然風險能力,我省充分發揮駐村幫扶作用,實施“戶貸戶用合夥發展”模式,幫助有發展意願和有條件的貧困戶、一般農戶以及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合夥生產,有效拓展了發展空間、提升了生產經營效益。

含山縣橋聯村脫貧戶王守民2018年獲得扶貧小額信貸1.5萬元,與當地養殖大戶合夥發展小龍蝦養殖,當年增收近2萬元。從全省看,截至2019年9月底,3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共遴選認定1.3萬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累計帶動24萬餘名貧困人口增收。

“發揮貧困戶專業合作社在合營發展中主導作用,激發產業脫貧內生動力”3年前,從3萬元的“啟動金”起步,靈璧縣溝涯村脫貧戶趙雅麗靠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從事掃帚加工,當年純盈利5000元。第二年她擴大生產規模,年收入3萬元。去年,趙雅麗牽頭成立雅麗竹枝品專業合作社,吸收26名貧困人口為社員,人均貸款近5萬元發展竹枝品加工,貧困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龍頭作用,能夠放大扶貧小額信貸的效用。我省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實施“戶貸社管合作發展”模式,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即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以及貧困戶自種自養,鼓勵支持貸款貧困戶加入或抱團成立特色種養業、手工業等專業合作社。

在趙雅麗看來,由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等一條龍服務,通過統一採購原材料、統一標準生產加工、統一銷售,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質量產量、提高銷售價格,社員的利益聯結更加緊密,合作社帶動作用得到更好發揮。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帶動貧困戶46.5萬戶。其中,企業帶動18.6萬戶,合作社帶動18.1萬戶,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9.8萬戶。

我省還大力探索“戶貸社管合營發展”模式,突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立足就業、創業、產業“三業”,積極引導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與村集體或新型經營主體協作合營,成立新的更有實力和市場竟爭力的合營單位。 “貧困戶專業合作社在合營發展中唱主角,起控股和主導作用,其他合營單位是配角,起服務和輔助作用。 ”朱永東說,“這種模式中的貧困戶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主體利益得到保證,從而激發貧困戶產業脫貧的內生動力。 ”(記者 夏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