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采购模式被多地采纳,越来越多的药企亟需创新

从今年的9月份开始,国家就组织了20多个地区和省份形成联盟,集中开展“带量采购”工作。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9个省正式开阵工作,而药企在面对国内市场变化如此之快的环境下,也不得不在提高质量,降低价格方面做文章,新政策的出台效果显而易见。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8月底,北京、上海、重庆等11个城市就已经开始了带量采购,其中25个药品种类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2%。患者用药的费用负担减轻,慢性病和重病患者的减轻效果尤其明显。

目前,超过19个省份已经确定了带量采购的试行地点和时间,目前已发布实施方案和征求意见稿。

“4+7”采购模式被多地采纳,越来越多的药企亟需创新

此次国家发布的医疗药品和耗材的改革模式中,仍然给了中选药品一些空余的市场。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的《关于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的使用适用范围实施意见》中提到,在未来1-3年内,约定采购量以外的剩余用量,平台可以采购其他价格适合的挂网品种。

另一方面,山西省医保局也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前,同一通用名未中选的原研药,采购价格高于中选价格的,属于基本药物,医保甲类药和抗癌药,以采购价下调10%作为支付标准,其他药品以采购价下调20%作为支付标准。

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政府给带量采购安排了一些空余量,就是为了让市场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如此市场环境下,国内药企加大研发投入

在过去,医疗行业大部分是以分销,经销的方式来赚取差价,这种方式导致医疗用品价格越来越贵,到最后消费者的手里时已经翻了好几倍的价格。国内的药企研发费用和营收的占比相比,对于国外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如今,国内药企的投入正在加速追赶。今年不少的药企都发布了资金报表,其中,作为国内的龙头医药企业,恒瑞医药第三季度的投入研发费用达到了14.15亿元。同比增长90%左右。

有专家认为,在带量采购的推动下,标准化的药品能够快速放量,首防药不再享受政策性红利,甚至将被更优秀的仿制药代替,单一品种的生命周期和红利将被大大缩短。未来,药企要长期具备竞争力,必须持续推陈出新,带量采购之后,由于销量有了保证,更多的是要激发企业投身新药研发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