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採購模式被多地採納,越來越多的藥企亟需創新

從今年的9月份開始,國家就組織了20多個地區和省份形成聯盟,集中開展“帶量採購”工作。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19個省正式開陣工作,而藥企在面對國內市場變化如此之快的環境下,也不得不在提高質量,降低價格方面做文章,新政策的出臺效果顯而易見。

官方數據顯示,截止至今年8月底,北京、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就已經開始了帶量採購,其中25個藥品種類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2%。患者用藥的費用負擔減輕,慢性病和重病患者的減輕效果尤其明顯。

目前,超過19個省份已經確定了帶量採購的試行地點和時間,目前已發佈實施方案和徵求意見稿。

“4+7”採購模式被多地採納,越來越多的藥企亟需創新

此次國家發佈的醫療藥品和耗材的改革模式中,仍然給了中選藥品一些空餘的市場。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提供的《關於國家組織藥品帶量採購的使用適用範圍實施意見》中提到,在未來1-3年內,約定採購量以外的剩餘用量,平臺可以採購其他價格適合的掛網品種。

另一方面,山西省醫保局也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擴圍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前,同一通用名未中選的原研藥,採購價格高於中選價格的,屬於基本藥物,醫保甲類藥和抗癌藥,以採購價下調10%作為支付標準,其他藥品以採購價下調20%作為支付標準。

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政府給帶量採購安排了一些空餘量,就是為了讓市場能有一定的彈性空間。

如此市場環境下,國內藥企加大研發投入

在過去,醫療行業大部分是以分銷,經銷的方式來賺取差價,這種方式導致醫療用品價格越來越貴,到最後消費者的手裡時已經翻了好幾倍的價格。國內的藥企研發費用和營收的佔比相比,對於國外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如今,國內藥企的投入正在加速追趕。今年不少的藥企都發布了資金報表,其中,作為國內的龍頭醫藥企業,恆瑞醫藥第三季度的投入研發費用達到了14.15億元。同比增長90%左右。

有專家認為,在帶量採購的推動下,標準化的藥品能夠快速放量,首防藥不再享受政策性紅利,甚至將被更優秀的仿製藥代替,單一品種的生命週期和紅利將被大大縮短。未來,藥企要長期具備競爭力,必須持續推陳出新,帶量採購之後,由於銷量有了保證,更多的是要激發企業投身新藥研發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