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嗨,各位木友們好呀,我是小木。

平常如果我們看到兩個女的走得很近,經常挽著手聊天、上廁所,我們就會認為她們可能是閨蜜。

而如果是兩個男的,我們就會無情地認為他們可能在搞基…

不想讓人誤會該怎麼辦?

很簡單,要麼就保持一點距離,要麼就躲起來再搞基…

木哥今天要忽悠給大家的PPT知識,就跟搞基…呸,就跟距離有關…

排版親密原則是什麼?

你是不是經常覺得自己的PPT不夠整潔?

元素散亂無限,頁面看著很雜亂?

有時還伴有很難看懂的症狀?

這就是腎透支的表現(劃掉)。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散亂無序,元素間的關係讓人看不懂

其實,PPT之所以會顯得散亂,只是因為你沒有控制好元素之間的距離而已。

想解決這種PPT雜亂的問題,方法也很簡單:

你只需要運用排版中的親密原則,讓PPT中有關聯的元素互相靠近,讓無關的元素互相遠離即可。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修改過後,脈絡分明

保持好元素之間的距離,這就是親密原則的核心操作。

為什麼只是簡單地“讓有關聯的元素互相靠近,反之則互相遠離”,就能讓PPT變得跟整過容一樣?

這一切到底是設計師的陰謀詭計?還是PPT的揭竿而起?

歡迎收看接下來的走近科學…

排版親密原則的原理

排版PPT時之所以要用到親密原則,其實是有心理依據的:

普通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先掃一遍整體,尋找事物之間的組織規律,方便理解與記憶。

比如,我們會認為在位置上靠得比較近的元素之間肯定存在某種關聯,反之則沒有關聯。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ABC為一組,ab為另一組

而親密性原則就是利用了讀者的這種無意識的心理,特意從距離的角度出發,為版面營造出讀者們樂意看到的“編排規律”,讓讀者們的閱讀變得更方便。

比如下面這幾頁PPT,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信息的編排方式,內容之間的界限都非常清晰: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那麼,這個聽起來有點gay裡gay氣的親密原則,具體該怎麼應用到PPT的排版中呢?

不慌,讓木哥舉兩個純潔的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能用這個原則來做什麼不可描述的事情了…

實操案例演示

1)純潔案例一

下面這頁PPT,乍一看上去容易讓人以為只有三組數據: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而下面這頁PPT,又容易讓人以為文本之間是互相獨立的: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此時如果你能運用親密原則,讓有關聯的元素再互相靠近一些,讓無關的元素保持距離,就能讓內容的脈絡變得清晰起來: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劃分距離,給信息分組

給這些分組加一些形狀、線條之類的裝飾物,能讓這種分組的效果更明顯: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2)純潔案例二

下面這頁PPT,堪稱瞎雞兒排版界的楷模,各種元素糾纏在一起,99%的人看完以後都親切地表示想用籃球打人: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運用親密原則,讓無關的元素互相遠離以後,我們可以將內容分為三個模塊: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接著再運用線條或是形狀,讓它們之間的界限再清晰一些即可: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PPT總是顯得散亂無序?我猜你是缺了這個排版思維

舉完這兩個例子,我相信大家對親密原則應該也瞭解得差不多了~

其實除了親密原則以外,在PPT排版中還有對齊、重複、對比這三大原則,並且每個原則在排版中幾乎都會用到。

如果你嫌自己頭髮太多,你還可以去讀一讀《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這本書,裡面就對這幾個原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木哥今天的嗶就裝到這裡,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全文:

1)親密原則:讓相關的元素互相靠近,反之則互相遠離。

2)運用此原則的好處:有規律的編排,能讓內容的脈絡更明顯。

3)原則的使用:讓元素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即可。

再賤~

歡迎關注木哥的公眾號“跟我學個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