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流水高山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

1851年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战争,至少死亡了7300多万人以上。

这一场十四年浩劫,仍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

二战期间中国的死亡人数是3500万,世界死亡人数是约7000万。

太平天国起义,从广东一路北上,势如破竹,整个清朝泱泱大国,无人可守,哀鸿遍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训练湘军,扶大厦之将倾,力挽危急存亡之秋。


1854年2月第一次誓师迎战,8月,湘军苦战攻克武昌。

咸丰帝听闻此事,竟以为只是谣传,朝廷正规军绿营失去的武昌,曾国藩一介文士,怎能做到?

01

1838年,28岁的曾国藩被道光帝亲点翰林,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没有成为官迷,反而把精力用在钻营学问上。

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他不仅以知识渊博闻名翰林院,更以品行端正闻名天下。

就连他的政治对手,在咸丰帝登基后肃清他恩师穆章阿结党时,都在帮他说话,说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

点翰林之后,曾国藩仕途一路扶摇而上,创下十年七迁的奇迹,从从七品升为二品大员。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故居

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至 1849年迁礼部右侍郎。

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第一人。

除了专心研读学问的同时,曾国藩对朋友亦是肝胆相照,赤诚相待。

曾国藩有一个朋友刘传莹英年早逝,他听闻消息后当夜在府里设灵位祭奠刘传莹。

又连夜派了一名侍卫,携了亲笔题写的挽幛,去刘传莹家乡吊丧,同时又给刘传莹的家人写了一封信,询问还有什么心事未了。侍卫收拾齐整,临出门,忽然又被曾国藩叫住,又支了一百两银子给刘传莹的遗属。

曾国藩知道刘传莹一直清贫度日,没有什么积蓄,刘家丧事肯定办得挺难。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后来,曾国藩四处跑动将刘传莹一篇篇文章搜集,并自费给他刻了一套文集。

有一个湖南举人邹新於,和曾国藩仅有同乡之谊,在京城考试未中贫病交加死于破屋而无人收尸,曾国藩听说后筹钱、出力帮他办了葬礼,并刻了石碑,撰写墓志铭,还雇人送其灵柩回湖南老家。

义重广交天下英才的名气愈来愈大,曾国藩对朋友的这一份仁义,众人莫不尊之。

道光二十六年,曾国藩成为在京湖南官员的领袖,湖南籍官员每年给皇帝上的谢恩折就由曾国藩撰写。

02

若是太平之世,曾国藩大概会以一个京城高官的身份,终告老还乡。

可曾国藩,遇上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积愚积弱的封建王国走入风雨飘摇的衰老暮年。

1851年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内战,是太平天国起义。

第一次迎战,曾国藩以一万七的人数对战拥兵一百多万的敌人洪秀全。

这一年八月,湘军苦战攻克长江上游重镇武昌。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武昌黄鹤楼旧影

咸丰皇帝听闻此事,不敢相信,国家正规军失陷的武昌,竟让一个地方团练收回,当捷报上传,大喜过望的咸丰皇帝当即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

然不过两天,第二道圣旨又取消了曾国藩的职位,原来朝中大臣祁寯藻说:“曾国藩势力如果壮大起来,对朝廷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接下来的多年里,曾国藩处境极为尴尬,朝廷猜忌,地方官员见风使舵,众人排挤。

他奉命平太平军叛乱,却既没有正式的头衔,也没有实际的权力,被视为“官场公敌”,部队粮饷难以筹集,派出去的人员也被四处歧视。

曾国藩在信中留下这样的记述,“饷项已空,无从设法,艰难之状,不知所终”;“事事被人欺侮”;“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

这一阶段是湘军崛起的阶段,也是曾国藩最艰难无奈的一个阶段。

也是这一时期,曾国藩意识到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部队,而这一部队的培养,人才至关重要。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为了求贤,遍招学生故旧,到处访问人才。

曾国藩三顾茅庐请到大将彭玉麟,在绿营军寨溜达遇到勇将塔齐步,又请到当时湖湘名宿罗泽南及其麾下李续宜、李续宾等众多弟子,而这些人都成为湘军重要将领。

带领湘军节节胜利,最终创造奇迹,打败不可一世的太平军,为百姓获得乱世里难得的一段安宁。

乱世民苦,七尺男儿,生当保家卫国。


03

因剿灭太平军居功至伟,曾国藩的仕途又一轮猛进,殊荣无数,尽得朝野上下的推崇。

1861年 50岁 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

1862年 51岁 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

1864年 53岁 加太子太保、一等勇毅侯爵

1868年 57岁 授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

位极人臣,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晚清,封建王朝的中国已垂垂老矣,大国崩溃,曾国藩以一己之力扶着这个衰老的国度走向现代化的征程。

曾国藩明白,不仅要睁眼开世界,更要一步一步地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变法图强。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他是第一个真正做到改变中国现状的人,被称为洋务运动之父。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

1865年,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己设计制造的机动轮船“黄鹄号”;

1865年,与李鸿章一起办 “江南制造总局”;

1867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

1872年,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曾国藩,便是这些诸多第一的缔造者, 他心系国家,穷毕生心血以助之。

建立第一个翻译馆堪称中国由政府创办的历史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心,翻译的众多西方科学民主的书籍,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命运。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为人的大精神,是人性最光辉的斗志。

纵然国运日衰,列强压境,以曾国藩为首的晚清四大名臣,誓要力挽狂澜,复兴中华,走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虽然历史不会变向,与西方对峙中,西方国运蒸蒸日上,中国国运江河日下。

可在最黑暗的深渊生出通往光明之路,引领华夏儿女走过漫漫长夜,足以彪炳史册。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律己极严,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看书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04

1863年12月,寒风呼啸的一天,曾国藩登上了一艘近十米的船,船名“黄鹄号”,是中国自制的第一艘用蒸汽做动力的轮船。

曾国藩的心中十分喜悦,年迈老人,脚踏在轮船近代化的第一步里,他好像看见了大海波涛汹涌里一丝希望的曙光。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之后不到五年的时间,中国又建造出了速度更快的新式轮船“恬吉号”。

从睁眼开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到曾国藩走出救国自强第一步,历史的车轮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着。

在此之前,曾国藩广招天下科技人才。

李善兰是当时中国极为难得的自然科学家,他自学将初等数学研究到高等数学微积分程度,又穷首皓经将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翻译完。

然翻译完后李善兰没有钱刊印,四处求友,尚未印完之际,刊印之物又毁于战乱。

李善兰无法,听闻曾国藩招募天下贤士,找到曾国藩,开口第一句话:“可否帮我刊印一本书?”

不料曾国藩干净利落地回答:“没问题”。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李善兰

曾国藩自掏腰包,从自己薪俸里拿600两白银,不仅帮李善兰刻印书,而且精刻,大量精刻。

感其大义,李善兰一生都为曾国藩幕下,为洋务运动穷毕生之力。

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曾游说洪秀全旗下提出“七条军政建议”。

当有人把容闳推荐给曾国藩时,他欣喜若狂,倒履相迎,丝毫不介意容闳曾投靠过洪秀全,反而说:“你给洪秀全提的七条建议,除了把圣经当做学校的主课,其他都可接受”。

曾国藩与容闳仅第二次见面,容闳说要六万两白银购买机器,曾国藩当即同意,给六万八千两白银。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容闳

容闳为曾国藩的信任感动不已,亦终生报以曾国藩门下。

容闳拿着曾国藩拨的巨款远渡重洋,购买仪器,回国后在曾国藩支持下,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厂,江南制造局。

除此之外,从1867年开始,曾国藩先后聘请外国教师与中国科学家,如,华蘅芳,徐寿等人,筹建翻译馆、印书处,大量精印科学书目,介绍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并积极创办洋务学堂,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计划,其中就有后来自主修京张铁路的工程设计师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等等。

曾国藩无愧于睁眼看世界励精图治改变中国的第一人。

梁启超对曾国藩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极为推崇曾国藩。

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完完全全把曾国藩奉为圣人,尊其为终生楷模。

05

曾国藩一生爱才,特别喜欢发现人才,更特别喜欢培养人才。

当年他的幕府中聚集天下名士,有政治人才、文化人才、外交人才、科技人才四大类。

有人称,自曹操唯才是举之后,刘邦善于用人,曾国藩将唯才是举运用到社会学意义第一人,也创造了古往今来以个人之力培养人才的传奇。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对于自己的幕僚,总是全力保举,有时甚至一保再保,不止一次。

曾国藩的手下,共出了二十六名督抚与堂官、五十二名三品以上的大员,以及难以计数的道、府、州、县官员。

曾国藩所保举的幕僚,人员之众、升迁之快,在中国幕府史上都是罕见的,一段时间中,晚清地方大员中,竟有三分之二的人出自曾国藩的幕府。

这些幕僚在成为地方大员之后,大多精明能干,有很多在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其中,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薛福成、彭玉麟、刘铭传等,在晚清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培养,不可谓不呕心沥血,扶上马,送一程,再送一程,直至李鸿章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李鸿章第一次入曾国藩幕府,曾国藩特别喜爱李鸿章,说李鸿章“才堪大用”。

后来咸丰帝命朝中在籍官员自办团练,曾国藩在湖南办湘军,年轻气盛的李鸿章想要自立门户,便离开老师跑到安徽老家自办淮军,然毫无起色,不得已,李鸿章又回到老师曾国藩幕下,曾国藩非常欢迎。

曾国藩明白李鸿章心性高,也知道李鸿章还需要一些磨炼,方能成大才。

李元度徽州大败之后,十万大军围困曾国藩,军中人人自危,李鸿章见状故意顶撞老师不应处罚李元度,借故离开曾国藩逃命去也。

后来曾国藩化险为夷,李鸿章又回到老师身边,曾国藩对于年轻气盛的李鸿章极为包容,任君去又来,栽培之心,从未改变。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面临危局,李鸿章主动请缨去救援,曾国藩全力助之,曾国藩拨款、拨饷、拨武器,甚至拨人。

李鸿章回到安徽招募淮军,可只招到两千五百多人,曾国藩见状把自己的两个亲兵营拨给李鸿章,并抽调各营兵马,总共给李鸿章组成了十三个营,六千五百人的兵力。

可以说,一开始的淮军是曾国藩帮李鸿章组建的。

纵然后来功高盖主,曾国藩没有听从手下将领意见拥兵自重,改朝换代,而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主动解散自己一手训练起来的湘军,但他只向朝廷要求:保留李鸿章的淮军

上海滩一战后,曾国藩连夜上书,保举李鸿章接任江苏巡抚,自此李鸿章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开启了晚清的李鸿章时代。

曾国藩在幕府中还收纳了许多外交人才,极具超前眼光,在其之前,清朝政府还没有和外国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郭嵩焘

从郭嵩焘担任第一任驻英公使开始,近代的外交活动才算逐渐展开。

清朝最初的外交家,多与曾国藩有密切关系,除了郭嵩焘,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曾任驻德、驻俄公使,在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利益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外交家薛福成、黎庶昌、陈兰彬等,都曾经是曾国藩的幕僚。

时凡有一技一艺之能者,莫不争于其门。

06

就是这样一位,为朋友、为百姓、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人,一生恪守节俭持家。

当了两江总督之后,曾国藩把家眷接到身边,李鸿章请老师的家眷吃饭。

未曾料曾国藩的两个女儿只有一条见客的绸缎裤子,还是大嫂留给她们的,曾国藩只得安慰孩子,如果明年我还能做两江总督,我一定再给你们做一条绸缎裤子。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当年考中进士的时候做过一条天青缎的马褂,这也是曾国藩一辈子唯一做的新衣,平时舍不得穿,就过年过节的时候穿穿,到他死的时候这一套新衣服依旧崭崭新新的。

他身上的一身衣物鞋袜,皆出自一品诰命夫人的妻子及儿媳之手。

然曾国藩日子过的虽然穷、要求严格,但是并不是一板一眼之人,他其实是特别有意思、有趣的人。

他曾说,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和幕僚们一起吃完饭后,总喜欢和大家一起聊聊天,而往往是他本人打破一开始的僵局。


有一次,曾国藩讲了家里的一件事情,让幕僚们差点笑出了泪。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故事是,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新婚后,儿媳妇特别勤劳俭朴,深得公公婆婆喜爱,但是有一人不高兴了,那个人是新郎官曾纪泽,原来新媳妇天天纺纱织布,不觉就冷落新郎官。

又一天深夜,曾纪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爆发了,大喊一声:“妈,你把儿媳妇织布机砸了吧,一直织布吱吱嘎嘎吵的我睡不着”。

这时曾国藩还没睡着,支起身子也喊一句:“老婆,你要是砸先把自己的砸了吧,我也睡不着”。

李鸿章说,我老师是特有趣的人。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曾氏家族从曾国藩开始,200年间,共出有名望人才240余人,没有一个纨绔子弟。

长子曾纪泽从沙俄手中夺回伊犁城,取得清末外交史上唯一一次胜利,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曾孙曾宝荪等都是鼎鼎大名的人。

至今曾国藩后辈多留学英美剑桥、麻省理工大学,学贯中西,成为教育界、科技界名家大师。

07

1870年,叫武兰珍的人用迷药专门拐卖妇女儿童。

天津知府将他抓住审问,满口谎言你的人贩子张口说:“是有人指使我的,是法国教堂的一个中国主教王三”。

教堂开设仁慈堂,用金钱奖励送孩子入孤儿院的人,本是善举,可客观上鼓励了拐卖儿童,一些人唯利是图,拐骗婴儿,送仁慈堂获得奖金。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知县带人去法国大教堂调查,然并无此事,是武兰珍诬陷,知县不得不赔礼道歉。

聚众之人看见知县道歉,只以为是对外国人点头哈腰的软骨头,一时间群情激奋,围攻教堂。

终愈演愈烈,一帮人进去打死了主教,打死了很多法国人,并一把火烧了教堂。

那一年直隶水灾,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心中怨恨极深。

接着,一口气烧了7个国家教堂,见外国人就打死。

以凶残手法打死10名修女(被剥光衣服强奸、挖眼割乳,后被烧死),两名主教,两名法国领事馆人员,还有三十多位中国教民。

举世震惊,7个国家的舰队齐列塘沽口岸,问清朝要一个说法。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清政府自知理亏,没有办法,只得搬出曾国藩来解决问题。

大战一触即发,59岁的曾国藩已因肝病卧床多日,但临危受命,为国家维持最后的和平,他拖着病弱之躯,赶赴天津。

曾国藩知道这是两难之事,一方面列强来势汹汹,要求严惩凶手否则开战;另一方面国内舆论汹汹,要求不惜一战。

可本就理亏,加之国弱多年,刚刚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平息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国力之孱弱已到了极点,他不能蛊惑百姓,只求一战。

出发之前,曾国藩便已写好遗书,准备了一口棺材,并说了一句话:“大将不辞刀头死,岂因祸福而避趋”。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国家难以承受兵患,惟有委曲求全一法。曾国藩想到此只觉头疼,胸闷,舌嘴发麻,手不住地打颤。

多方斡旋,流放29人,悬赏200两白银一条命,有人如果不想活就来以命换白银,终筹集20条人命,在当时背景之下,曾国藩做到的是最少损失。

曾国藩此一行化解了国内危机,可清政府不满意,觉得曾国藩做的不够“体面”,惩罚了曾国藩,一向仇洋的群众更是不解,大骂曾国藩卖国贼。

兵临城下之时,清廷让曾国藩出来做背锅侠,为国家安危,他心甘情愿去做了,化解危机之后,所有人站出来骂卖国贼。

这一骂,曾国藩病更重了,垂垂老矣,他一生清明,从来无愧于心。可为国家安危,个人名誉弃之又何妨。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给国人争了一口气,但仗打败后道光皇帝就把责任推到主战的林则徐头上,削职发配新疆;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后,国人斥为卖国,道光帝又把罪名推到主和派头目穆彰阿身上。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无论是战是和,都是皇帝的决定,而臣子们是用来背锅的。

京师学子纷纷抨击曾国藩,把他书写的悬挂在北京湖广会馆的匾额和教子胡同的湖南会馆的楹联捣碎烧毁了,骂他早死三年是完人,朝廷中甚至有人主张杀他以谢天下。

其他各处凡有曾国藩题字的也被尽数刮掉,人们口吐唾沫,用脚踩碾,仍不解其恨,天津街头巷尾无不指骂曾国藩为“卖国贼”。

曾国藩沉默接受着众人唾弃,什么也不解释,只是把人生最后一点气力,用在了洋务运动上。

08

从1870年到1872年3月曾国藩病逝为止,为派遣留学生一事,他先后五次上书清政府,积极倡导,竭力主持。

就在曾国藩去世前一个月,他向朝廷上旨,选派留学生。

一个月后,这位于历史风云变幻之际, 一生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曾国藩离开他苦心孤诣支撑的晚清风雨飘摇的江山社稷。

举国上下,无不悲痛。

他没能看见1872年七月初九,三十名赴美留学的幼童自上海启航。

这是近代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堪称“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

年少多恨卖国贼,如今方知曾国藩

在文学上曾国藩是古文大家,姚鼐以后,桐城派主将就是曾国藩。

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咸、同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修身齐家治国中国千古第一完人

这是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他以老朽之残躯,支撑大清国祚五十年之不倒,维持华夏国土一甲子之不散。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

他一生爱国爱民,以儒家圣人的标准严厉要求自己,却宽以待人,说无不可用之人,为国家竭力发现人才。

他死后被封以文正,是封建王朝对臣子的最高评价。

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之伟人。

曾国藩死后,朝野哀痛,前往吊唁哀悼者数万人,这在近代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左宗棠一生专门负责挑曾国藩的刺,却还是送他一句:“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清史稿》写,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少时曾以为晚清丧权辱国之历史,众人皆无所作为。

读了曾国藩,才知道,在历史的巨大洪流面前,一个渺小的人怎样穷毕生之力与国运抗争,呕心沥血,一步、一步、再一步,推着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踉踉跄跄地走向复兴。

坚如会石,重如山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