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白碩:抗衡Libra,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法定數字貨幣體系

演講者:白碩

11月9日,2019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進入第二天的議程。繼BAT巨頭、嘉楠耘智等企業大咖首日論道區塊鏈應用佈局、數字資產和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之後,今日議程還有更多令人期待的精彩看點: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中興等通信巨頭同臺暢談5G+區塊鏈。華為與京東的區塊鏈探索,還有國產公鏈、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熱點議題等你來看。此外,國產公鏈(比原鏈、NEO、量子鏈等)創始人、區塊鏈早期佈道者也將齊聚圓桌共話下一個區塊鏈十年。

在今天上午的《D-Future: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主題論壇上,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出席大會並發表《數字貨幣體系的架構問題》主題演講。

精彩觀點提煉:

  1. 區塊鏈擁有實現信任走向無人化的使命;
  2. Libra五大訴求:無國界、點對點、可編程、零手續費和低波動;
  3. 要同時做到監管看穿和隱私保護,這涉及架構選擇的問題。
烏鎮•白碩:抗衡Libra,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法定數字貨幣體系

白碩在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上演講

以下是演講內容,由巴比特整理(略有刪減):

大家都知道區塊鏈領域最近出現了重大的政策拐點,它納入了國家的創新體系,被提到重要的戰略位置,也在全球博弈的前沿起到了助陣的作用。

第三個世界——數字化世界

為什麼區塊鏈在這樣一個節點上起到這樣的作用呢,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區塊鏈的使命。我們看一下整個IT發展,發現過去有兩個世界:物理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今天已經有三個世界,除了物理和精神的,可能還有一個信息的,或者叫數字化的世界。這個世界裡面已經有很多東西裝進來了,很多重要的流程,重要的對象裝進來了。

但是隻走了一半,還有大量流程裡有人攪合在裡面,如果是端到端,這個端是人,那個端是人,我沒有意見。但是人攪合在流程裡面,這是不順的,因為人在整個數字化流程裡,效率是低的,而且不遵守紀律。不僅僅是像股票交易這樣需要高智商、高情商才玩得轉的東西,人攪合在裡面可能會出現問題,需要高度信任的領域,人在裡面也是問題。人之間本能的彼此不信任,尤其是陌生人。

區塊鏈的出現打通了信任鏈條

為了打通信任的鏈條,我們已經付出了很多代價和成本,這些代價,這些成本都會導致人在其中一種信任的鏈條,這樣一種流程,它的效率非常低下,成本非常高昂。把人踢出去就是大家的夢想,也是極客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可喜的是區塊鏈問世了,使得在還有信任的流程裡,在信任的環節上把人踢出去實現“無人化”成為可能。

從這個角度理解區塊鏈,我們就知道如果承認數字化先行還會繼續,像信任這麼重要的環節都要繼續走向無人化,那麼區塊鏈就具有這樣一個使命,這樣一個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談對區塊鏈存在的誤區

  1. 有人說區塊鏈的技術已經定性了,主要看落地,你把它提到創新這個位置有什麼意思。
  2. 有人說中心化都能做的應用,用區塊鏈來做有什麼用。
  3. 還有說都是騙子,當然比較極端。
  4. 總的說,前一段是整個行業有過多的壓抑。

當我們剛才說的,通過把人踢出去提升信任的效率和可靠性時,我們已經把區塊鏈當做一個生產力來發展。但當科技改變生產力的時候,生產力就在改變距離,無論是過去的交通還是再後來的通信,還是現在的信任。當生產力使得距離足夠短的時候,就會改變結構,改變結構就會改變生產關係,這就是我們說的“顛覆”。

談Libra帶來的變革:五大訴求

白碩表示,Libra具有虛擬貨幣屬性,又有法定數字貨幣部分屬性,又有商圈幣的屬。Libra已經佔了制高點,所以這個地方是必爭之地。

Libra提出了五大訴求:

  1. 無國界:可能會涉及到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和貨幣發行當局的鑄幣權和反洗錢問題
  2. 點對點:如果像中國這樣移動支付體驗已經做得很好,我們這邊對點對點的訴求會降低,但是在別的一些國家,移動支付的體驗沒那麼好,技術沒那麼好的情況下,怎麼樣尋求點對點的體驗,Libra還是能夠幫上力的。
  3. 可編程:這裡會涉及到怎麼樣嵌入第三方業務邏輯。現在移動支付的支付寶和微信做可編程的事情還有一段距離,如果說Libra成了,它們會在這個地方彎道超車。
  4. 零手續費:Libra出來之後,現有的匯兌體系和秩序一定會受到衝擊的。
  5. 低波動:Libra的定位就決定了它是用來花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點也使得Libra和傳統的虛擬貨幣,像比特幣這樣的拉開了距離。

這裡有一個訴求,或者比較動聽的一個話,普惠。也確實是一個事實,在一些國家移動支付還難以推進,他們還得不到這樣的體驗。不完全是因為他們買不起手機,更重要的是建不起相應的通信+金融基礎設施。尤其是一些弱勢央行所在國家,這些技術不發達的國家,讓他們從無到有獨立自主去建設這樣一套體系、基礎設施,可能要等到猴年馬月。我們也看到華為、阿里、騰訊海外佈局裡,都有聯手把通信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起來的命題。

Libra能成嗎?這裡有幾點存疑:

  1. 27億用戶向Libra的轉化率
  2. 各國央行對“無國界”的防範。在弱勢央行所在國,可能這個事比較好推進。強勢央行所在國推進總是經過反覆的博弈。
  3. 技術上“許可”轉向“非許可”的難度。
  4. 中國因素:中國怎麼應對Libra。應該說,世界很大,能夠容得下的不僅僅是一個Libra,如果還有另一個的話,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推出的國家。

Libra的發展前景

1、成功跨境

如果Libra能夠成功跨境,這樣的話超主權貨幣、超主權用戶群和超主權經濟體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反饋。

2、受挫於國境

如果在跨越國境這一點上受到挫折,使得它變成了不是全球化貨幣,而是跟主權貨幣綁定的穩定幣,當然可以高效的匯兌,也可以輸出可複製的技術。

3、強勢的法幣抱團蹂躪弱勢的法幣

如果做成這樣一個聯盟,即使不太喜歡,有的時候也是不可避免的。

Libra對中國金融科技的影響

點對點對中國來說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中國點對點的體驗已經很好。中國以外的世界,大家都要補這個課,就會間接衝擊向海外擴張的國際業務。可編程也是一種彎道超車,因為我們目前移動支付還不能實現。零手續費,這個都不用說了。當然中國的互聯網流量也是好多億,這好多億和27億是什麼關係,我們也是一個博弈的籌碼。

技術方面也是有先發的優勢,但如果Libra成了,對我們也是比較大的衝擊。區塊鏈在技術,在跨境支付,國際匯兌,開放金融方面,都是傳統技術實現方式有力競爭者,我們必須積極的應對。

中國對Libra的可能應對

從中國應對來看也有三種可能的場景:

  1. 境外業務建立在Libra之上,相當於投降了。
  2. 縮回國內不與Libra往來,也不去打國際上的事,相當於我們退縮了,這兩個都不是我們希望的。
  3. 建立一個可與Libra抗衡的體系。其中的一個努力,法定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應該屬於私人領域,而不是中間服務領域,它的地位和現鈔,超過紙幣和硬幣是等同的。



Libra vs 法定數字貨幣

對抗Libra的一個努力就是法定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應該屬於私人領域,而不是中間服務領域,它的地位和現鈔,超過紙幣和硬幣是等同的。

目前我們做一個基本的判斷,法定數字貨幣目前還是2B的,正在發行,重在“一國之內”,它還沒有流量基礎,移動支付流量是可以用的。將來行政力量去推的話,它的流量也是非常可觀的。2C的話,那邊就是Libra,它是2C的,它的發行和流通是並重的,重在全球化,有全球的流量基礎,而且它支持智能合約。我們這邊目前說法是暫時不支持智能合約,看來暫時還沒有直接交上火。

但如果Libra退化為一個單法幣的穩定幣,直接對上火了。如果Libra被允許全球化了,我們的法定數字貨幣僅僅是在中國境內去做這些事,也還遠遠不夠,我們要走出去。走出去的話,又有什麼方式走出去,還有流量的問題。

法定數字貨幣幾個基本的訴求

  1. 鑄幣權和外幣政策執行工具方面
  2. 外匯管制方面
  3. 反洗錢方面
  4. 稅收方面
  5. 兼顧商業銀行利益和隱私保護方面

首先我們要把發行和流通這兩件事掰開,如果涉及到外匯管制,這有邊界治理和市場化外匯定價的問題,涉及到跨鏈和交易所的技術。反洗錢和稅收都會提出對超級權限實名制的訴求,具體要對賬戶進行看穿式管理監控,對一些可疑的交易進行阻截,對法律上處於非法的資產進行處置,這樣一些措施能不能在區塊鏈上採取。兼顧商業銀行利益,首先是多級發行。

隱私保護是大眾的訴求

隱私保護不是沒有技術,這些技術做得太好的話,監管也看不穿,這也不是我們希望的。又要監管看穿,又要隱私保護,這個事情怎麼做,涉及架構選擇的問題。目前我們可以利用中央對手方方式來做,就是加密、代收、代付。可是這樣的話,隱隱約約出現了中心化迴歸的東西。中央對方方,具體的說就是像現在DCAB,中國銀行推出的,它有一個登記的實體。這個實體要對誰擁有多少數字貨幣這件事情,就相當於是這麼一個。這麼做隱私是保護的,但是對於無關的人,對於中央對手方,中央對手方還是能看透的。

如果說徹底的隱私保護,是要使用重武器的。包括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要想把它變成一個實用合法的工具,還必須把重武器輕型化,要能超級看穿賬戶,要有超級賬戶處置它。重武器輕型化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可能還會有一些不是太希望的。具體就是一個大額鏈、小額鏈,發行方把你的份額推到大額鏈上,使用的時候用小額鏈使用,你自己把大額鏈上額度提出來放到小額鏈上使用。

小額鏈上積累多了可以回到大額鏈,小額鏈相當於你的錢包,錢包裡沒有多少東西的話,在商店裡掏出錢包,大家看到幾張票子,也不會覺得你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小額鏈上隱私不是出來,隱私出在大額鏈上。只要我們把大額鏈上隱私保護好,把小額鏈上蹤跡隱藏好,小額鏈和大額鏈隱藏,這個就不是問題,同樣可以起到作用。既有小額又有大額,露出來的是小額,沉下去是大額,看不見的,看得見的是小額部分,這個很像海上冰山露出一角。

區塊鏈的三個不妨礙

1.記賬權的中心化不妨礙監督權的去中心化

很多企業搞區塊鏈直接把中心化業務平行移植到去中心化上,廣大擁有隻有使用權,不能監督,記賬的人不能自證清白,這是一個不好的架構,監督權一定要拉出來,不記賬的人具有監督權,這樣的架構才是能夠自證清白的架構。記賬權有一點中心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監督權要放大。

2.發行的中心化不妨礙流通的去中心化

也就是說不一定像比特幣這樣的,一定是從自己鏈上挖出來的,才允許作為增量。增量是可以有另外的增量,比如說ERCR方式就是一種外邊注入的增量。外面注入的增量可以選擇,沒有什麼了不起,增量來源可以多元化,不要被“原教旨”蠱惑,只有鏈上產生的增量才是增量,其它增量都是不可信的。更重要的是流通,維持價值守恆,維持不可透支。維持價值守恆是基礎的技術,架構中必須選擇的,包括多鏈互通,它才是未來構成價值互聯網的基石。而發行的那一套不是,我們不太合適把所有注意力關注在發行上,忘記了價值區塊鏈本身的特點是保證流通。

3.賬本的中心化不妨礙合約的去中心化

烏鎮•白碩:抗衡Libra,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法定數字貨幣體系

左邊是區塊鏈世界裡底層是區塊鏈賬本,插入第三方業務邏輯,向第三方代碼讓渡處置權,具體落實落在去中心化虛擬機群上。傳統金融裡出現了一個開放金融說法,底層是銀行基礎服務的API,需要向第三方代碼讓渡處置權。但它是運行在第三方硬件上,而第三方硬件是中心化的。

只要把最底下那一層改到運行於去中心化虛擬機群上,整個架構又回來了。也就是說,開放銀行、開放金融有一種實現方式,就是回到區塊鏈,應用層面回到區塊鏈。底層賬本不用區塊鏈,直接用銀行基礎服務,這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且是值得去大力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