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Libra 數字貨幣

區塊鏈與Libra 數字貨幣

一、Libra不是純區塊鏈技術

1.區塊鏈技術不適合用作支付

1)Facebook白皮書中Libra可以每秒1000筆交易。

2)央行數字貨幣實驗室測試,排除各種限制,在實驗室環境下,Libra最高每秒3萬筆交易。不優化條件下,Libra併發每秒60筆交易。

3)比特幣每筆交易需要6個確認,才能確認這筆交易正常。所以比特幣每筆交易需要6*10min=60min才能確認。提高算力是無法提高確認時間。

4)2018年雙11併發每秒92000筆交易。遠遠高於libra和比特幣所能支持的交易量。

5)區塊鏈效率。提高算力無法提高記賬速率;寬帶限制區塊鏈效率;存儲空間也是限制因素,一個ETH節點目前需要50GB,一個BTC節點目前需要100GB。如果Libra需要做支付,一個節點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

6)區塊鏈不具有安全性。區塊鏈技術實現了賬本不可篡改,但是私鑰可以被黑客獲取,虛擬貨幣同樣可以被竊取。當礦工獲取到51%的算力,那麼是可以篡改賬本的,曾經中國集中了90%以上的算力。比特幣的賬本是公開的,所有交易信息是可查的,沒有個人隱私。任何違法交易,包括販毒、槍支、販賣人口,只要有交易,就會留存ip、mac等信息,Chain Analysis公司曾協助FBI破獲很多非法交易。

7)結算最終性問題。

國際清算銀行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講過一個原則:明確每一筆交易完成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確認了,那就能確認這筆交易最終完成的那個時間點,這個點也是不可回退的一個點。

區塊鏈用作支付,從法律上講很難確定在哪個時間點上才算這筆交易最終完成。挖礦Hash的時候也不能確認算出結果的具體時間點。一般認為6個節點確認後傳交易完成,但是這個很難在法律上界定,到底是1個節點確認還是6個節點確認,又或是10個節點確認。

2.Libra不完全是區塊鏈,而是混合式架構

1)Libra交給開源社區維護,目前處於初期階段,問題較多。

2)底層是中心化架構,頂層結算層是區塊鏈技術。純粹的區塊鏈解決不了零售的場景,即使以後每秒1000筆交易,也只能用於國際匯款、跨境支付這種不在意速率的場景。所以Libra 底層中心化,結算層用區塊鏈,區塊鏈節點很少,甚至節點都在一個機房。

二、Libra價值支撐

1.儲備資產

一籃子主權貨幣和政府債券作為儲備資產。儲備資產作為Libra價值支撐,保證幣值不劇烈波動。

1)Libra的”一籃子貨幣儲備”和 “一籃子貨幣掛鉤”是不同的。Libra並沒有一籃子貨幣掛鉤。

一籃子貨幣儲備:如果用黃金作為儲備,那麼有多少黃金才能發行多少貨幣。一籃子貨幣掛鉤:兩種貨幣的匯率不會變化。如果使用多種貨幣,必須保證多種貨幣的比例不變。

2)Libra沒有機制保證貨幣籃子的貨幣比例。

美國人買libra多,那麼美元比重多,歐洲人買libra多,那麼歐元比重多。Libra 的價值會波動。如果造成某些小國印鈔兌換Libra,會造成國際貨幣體系的紊亂。那麼最終會出現類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機構出現。

2.Libra兌換成其他貨幣,會有匯率波動

未來發行Libra,會由創始成員來決定和其他法幣的匯率。如果Libra在支付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的話,金融資產就會由Libra定價,比如石油、期貨或者大宗商品。

如果金融產品用Libra定價的話,會出現賒銷、貿易融資或者消費信貸行為,相當於用Libra放貸。

一旦用Libra發放貸款,之後會產生什麼?從貨幣銀行學的角度來說,就會出現派生存款,有了派生存款,就會有貨幣乘數。也就是說,Libra就不再侷限於M0了,它就會擴展到M1或者M2的領域。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現在,Facebook自己說要對Libra進行等值儲備,但是這個等值儲備實際上是對M0這個範疇進行的儲備。但如果它進入信貸市場,擴展到了M1和M2的範疇,這部分就是沒有儲備的,也就意味著它沒法滿足百分之百的貨幣兌換保證和幣值穩定,就可能發生通貨膨脹。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箇中立機構精確測算和控制貨幣乘數,來確定等值的儲備量。這種職能,也只有央行才能做得到。 也就是說,如果Libra推成功的話,Libra協會就要來做這些事,那麼實質上它就成為了Libra的央行。

Libra想要保證幣值穩定,需要類似央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進行干預、監督。

3.幣值穩定和資產盈利要求是個悖論

1) 儲備資金如何管理。資金量龐大,會存在利息收益。

Libra白皮書說,資產收益不向用戶付息、資產產生的收益,用於系統運行、創始機構分紅和系統升級。而這些系統運行等成本至少要10~20億人民幣。

2)Facebook專門為Libra設了一個運營機構,Calibra,需要將資產託管給其他傳統金融機構,包括央行、商業銀行等。央行託管的話,利息給的少,無法滿足系統運行成本。要想利息高,又只能找風險高的投資產品,和Libra穩定幣的定位是矛盾的。

資產的盈利性和幣值的穩定性存在衝突

三、Libra是跨境支付的強勢貨幣

1.貨幣的三種基本職能

  • 交易媒介:交易的中間媒介。貝殼、金銀銅、交易媒介不一定意味著價值有多高,關鍵是大家的共識。
  • 價值貯藏:保持價值增值,至少是保值。價值必須是平穩的。
  • 記賬單位:或翻譯為價值尺度,各種商品值多少錢,需要貨幣進行標價。

比特幣不具備貨幣的三種基本職能,比特幣波動過大,沒有人用來購買商品,做支付,所以認為比特幣不是貨幣。

2.Libra作為穩定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優勢和劣勢

1)最大優勢是有27億的用戶基礎。

2)劣勢包含兩種:“匯率波動” 和 “標價成本”

“匯率波動”,Libra跟各個國家的貨幣進行兌換的時候會有匯率波動,可能賺也可能賠,凡波動就有風險。

“標價成本”,在接受Libra的一個國家,對商品標價,除了法幣還有Libra,同一件商品有了兩個定價,兩個標價牌。對於超時來講,因為有匯率的變化,每天都需要更換商品標籤,成本過高。

貨幣強勢的國家,本國居民會使用法幣,對Libra沒有需求。

3.跨境支付是Libra的最大賣點

1)Libra 白皮書說明 Libra是為了解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匯款便利性問題。

  • a)現在國家之間匯款需要使用West Union西聯等進行匯款,時間長而且手續費高。
  • b)外匯管制,比如中國每個人每年換匯不超過5萬美元,同時需要填寫留學學校、旅行酒店名稱。

2) Libra使用各個國家貨幣作為一籃子貨幣,作為儲備資產,目的就是為了做跨境支付。

傳統跨境支付的費用高、成本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一部分就是監督所帶來的監督成本。這部分不管你用什麼新技術,都是避免不了的。

4.代替弱勢國家貨幣

1)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弱勢國家通脹嚴重,貨幣貶值嚴重。那麼本國居民就會將本國貨幣兌換為Libra ,導致本國貨幣持續貶值。

2)導致弱勢國家窮人更窮。以本幣計價的資產均會貶值,比如房子只能在本國以本國貨幣進行售賣。無法達到普惠金融的目的。

Libra 說自己是普惠金融,是為弱勢貨幣國家群眾服務的,但對弱勢貨幣國家來講,如果老百姓大量用本幣兌換Libra,會把本地貨幣推向貶值。

5.各國負面態度抵擋不住Libra

1)津巴布韋歡迎任何一種貨幣,放棄了本國的貨幣主權。

2)大部分國家會控制本幣,不會放棄貨幣主權。Libra必須納入監管。

3) 國家禁止Libra,仍然無法禁止老百姓兌換Libra。比如在中國,國家就禁止不住老百姓購買比特幣。

4)如果美國禁止Libra,那麼這個項目就進行不下去了。

5)如果沒有法律禁止Libra,或者Libra進入正常監管,那麼Libra很有可能成為強勢貨幣。作為支付工具,且發展很好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成為信用貨幣。

四、Libra的威脅和隱患

1.金融戰爭工具

Libra創始協會,既扮演中央銀行的角色,同時也可能演變成一個私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果一個機構、既可以影響各國貨幣匯率,又不承擔相應責任,可以成為一個金融戰爭的工具。

Libra的影響力,自然也會威脅到主權貨幣,威脅到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主導權。

2.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責任不明確

1)資本外逃可以通過Libra完成。外匯管制很難奏效。2017年打擊ICO,深層次目的是為了防止資本外逃和洗錢。

2)可能打通地下經濟,比如販毒等。

3)Libra技術架構是底層中心化,上層去中心化。Libra運營也是雙層,頂層是Libra協會加上驗證節點,底下是經銷商。

Libra不是直接向大眾銷售,而是授權給這些經銷商。協會把Libra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把Libra賣給大眾。實際的操作是反著的,經銷商先把錢收上來,再去買Libra,買Libra的過程才是在區塊鏈節點的記賬。

4)Libra 把反恐融資的責任甩給了經銷商,五年內從許可鏈過度到公有鏈後,更是無從監管了。

3.Libra不能保護用戶隱私

1)Libra協會註冊在日內瓦,受瑞士法律約束,不受歐盟法律約束。存在“監管套利”,哪裡的監管松,就放在哪裡幹。

2)Libra的假名機制,同一個用戶可以註冊多個地址,實現匿名。然而,Libra和Facebook、WhatsApp用戶重疊,可以輕鬆獲取用戶隱私。

五、中國數字貨幣:DECP

1.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紙鈔的替代。

1)DECP和紙鈔一樣,只是紙鈔的數字化體現。不需要賬戶,不需要網絡。只需要有DECP的數字錢包,就可以在兩部手機間轉賬。

2)DECP支付的時候不需要綁定銀行卡。向DECP錢包充錢或者提現,那麼需要銀行卡綁定。

2.無償法償性

1)央行的數字貨幣屬於法幣,跟現金一樣,央行的數字貨幣也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說你不能拒絕接受DECP

2)有些商家能用支付寶,那麼就不能用微信支付。但是任何商戶不能拒絕DECP支付。

1)支付寶和微信使用的是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進行結算的。不是用央行貨幣進行結算。法律地位上、安全性上,微信支付寶達不到DECP的水平。

2)商業銀行會破產,如果破產清算,那麼你放在微信支付寶的錢,如果有100塊,只能還你1毛錢。

3)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沒有網絡,無法使用微信支付寶,但是可以使用DECP,進行“雙離線支付”。除了自然災害,在地下停車場、飛機上,沒有網絡,但都可以使用DECP進行支付。

4)DECP不會對微信支付寶產生影響,因為微信支付寶是使用商業銀行的人民幣進行支付,從紙幣變成了數字貨幣,支付工具變了,渠道和場景沒有變化。

4.中國電子支付非常發達,為什麼要做數字貨幣DECP

1)紙鈔、硬幣發行,印製貯藏成本非常高,攜帶不方便,沒有人願意帶現金。

2)除了違法分子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消費記錄,一般老百姓還是想要付款的隱私的,而現在的微信支付寶都是綁定銀行卡的,不滿足匿名信需求。

5.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反洗錢

1) 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比如參與賭博,交易都是沒有零頭,先是小額,越來越大,最後斷崖沒了,輸光了。就負荷賭博的特徵。電信詐騙的特徵就是,大量分散的錢集中到一個賬戶裡,最後又迅速分散到各個賬戶裡。

2)針對反洗錢,數字錢包的額度會分級。下載錢包後可以小額消費, 上傳身份證後可以高一點額度,去銀行櫃檯面籤,可以沒有限額。

DECP沒有采用區塊鏈技術,本質是現鈔的替代,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脫離賬戶也可以進行價值專業,滿足可控匿名的支付需求。

六、DECP的設計和發行邏輯

1.雙層投放和雙層運營

什麼叫做雙層運營體系呢?就是上面一層是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下面一層是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對老百姓。

1)為什麼選擇雙層運營體系?央行系統主要面對銀行機構,金融機構,沒有對過老百姓。商業銀行已經有很多系統了,有很多經驗,沒必要重複建設。

2)DCEP混合架構。不設置技術路線,商業機構在老百姓兌換數字貨幣的時候,用什麼技術兌換?使用區塊鏈,還是傳統數據庫,還是移動支付工具等,都沒有限制。

3)避免金融脫媒。如果採用單層運營,央行直接面對老百姓,就成為了商業銀行的競爭者,影響商業銀行存款,不利於實體經濟。只有央行的話,會成為計劃經濟,不利於調動市場活力。

4)DECP投放過程。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開戶,按照百分之百全額繳納準備金,個人和企業通過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開立數字錢包。而且我們要求是進行M0替代,也就是紙鈔的替代,不能是M1和M2,這樣也就意味著公眾所持有的央行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進行信用擔保,具有法償性。

5)按照現行的現金管理規定,設置一定摩擦。比如金融危機,或者某行兌付有問題,會有大量人擠兌存款。設置大額預約提取。

七、互聯網創業思維,不適合金融領域

1.Libra的總結:

  • Libra部分採用區塊鏈技術,但仍然是中心化的。
  • 27億用戶,社會動員能力大
  • 金融普惠,主要市場在跨境支付和發展中國家。

Libra 可能超主權影響,影響國際貨幣體系,侵蝕主權貨幣的地位。如果不被監管,可能導致地下經濟通道完全打開。

在金融這個領域,互聯網創業者,哪怕是像Facebook這樣大的互聯網公司,也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

2.互聯網的金融問題

1)互聯網進入任何行業,要麼做大,要麼做死。

2)傳統金融行業,優先問有沒有風險,能不能賺錢,上新業務慢。而互聯網思維,是小步快跑優先進入行業,管不管賺錢,先搞再說。

3)互聯網金融P2P,導致老百姓家破人亡。互聯網保險,“相互保” 違法《保險法》。

4)互聯網很少考慮風險。

5)Libra的雙層運營體系,會存在做市商。流動性吃緊的時候,做市商會跑路。

做市商是什麼意思呢? 一方面,Libra買賣的時候中間會有價格波動,做市商可以通過買賣的價差來套利;但是當流動性不好的時候,理論上來說,做市商要平滑流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