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抱團取暖是否會成為大勢所趨。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卡門內參”是未來汽車日報的周更欄目,為您梳理出行領域本週值得關注的商業新聞。以下是本週(11月4日-11月8日)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

經歷了幾乎跌到退市邊緣(1美元)的危機,11月5日晚,蔚來汽車與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宣佈達成合作,股價迎來觸底反彈,飆漲36.84%。這意味著,蔚來或將成為全球首個量產交付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企業。一天後,蔚來汽車股價又因人事變動跌幅超過13%,財務副總裁汪東寧辭職,由Stanley Qu接替其出任公司財務副總裁。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各家主機廠追逐的必然趨勢,應聲上漲的股價也證明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對於當前的蔚來而言,自動駕駛漫長的實現過程,和短時間內無法獲得的現金流,都意味著道阻且長。

延伸閱讀: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力帆再難揚帆

負債數億、股權被凍結、經銷商退網、破產傳聞等負面環繞下,力帆汽車的頹勢仍在繼續。11月2日,央視經濟信息聯播節目探訪了位於重慶的力帆汽車總部,報道稱目前力帆汽車在重慶的3個生產基地已停擺,位於重慶、杭州、上海等多地的力帆經銷商停業。

造車這條路,從來都不好走。進軍造車界的力帆未能續寫在摩托車市場的傳奇。目前,力帆股份總負債高達178.63億元。2018年底,力帆股份將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但對於對於債臺高築的力帆汽車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新的洗牌期又一次到來,力帆能否熬過車市寒冬,仍是個問號。

延伸閱讀: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歐洲巨頭PSA敗走中國

34年前高調入華的歐洲巨頭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PSA)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11月4日,PSA集團發言人宣佈將停止在中國合資企業長安PSA的發展。作為長安PSA的另一大股東,長安汽車已經在10月28日掛牌出售其擁有的長安PSA50%股份。

事實上,作為歐洲市場銷量僅次於大眾集團的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以及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汽車品牌之一,PSA入華17年,卻始終未能克服“水土不服”。今年8月,PSA與東風集團的合資企業神龍汽車也被爆出裁員關廠的消息。雖然PSA宣稱DS不會退出中國,但如何重新喚回中國合資夥伴的信心,已成為它不得不面對的巨大挑戰。

延伸閱讀:

主播帶貨進入汽車零售領域

整體銷量下行的車市寒冬中,越來越多個人和企業正投身於直播賣車的大潮,試圖分一杯羹。擁有290萬粉絲的快手主播“二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一年賣車上千輛,是他迄今為止最引以為傲的戰績。《快手汽車行業營銷報告》顯示,線上渠道已在汽車廣告投放中佔比60%,車企正在線上投入更多成本。

汽車作為客單價高,決策週期長、依賴線下消費的大宗消費品,直播賣車的方式原本看起來與之並不匹配,但當越來越多的流量主播湧入汽車這一品類,伴隨著汽車銷售渠道的下沉和變遷,這也成為主機廠和經銷商的機會所在,一條更貼近消費者、轉化率更高的渠道應運而生。

延伸閱讀:

比亞迪與豐田抱團取暖

車市下行中的抱團取暖時有發生。比亞迪與豐田在電動車領域首次達成合作4個月後,11月7日,雙方宣佈簽訂成立純電動車研發公司的合資協議。合作雙方將各投入50%的資金,開展對純電動車及其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相關業務,預計於2020年正式在中國成立。

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趨勢下,和比亞迪相比,豐田對純電平臺的謹慎有目共睹。直到今年6月,豐田才推出EV專用平臺和純電戰略。豐田在華的銷售渠道以及品牌優勢,比亞迪的電動化技術,此次雙方的合作更像是“技術對等”下的強強聯合。

延伸閱讀: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銷量上漲品牌向下的斯柯達借SUV突圍

斯科達在中國市場繼續發起SUV攻勢。11月4日,斯柯達柯米克GT在天津全球首秀,成為斯柯達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第五款SUV車型,這個數字超過了斯柯達在所有其他國家投放的SUV車型數量。得益於SUV戰略,斯柯達雖然助力大眾集團提升了銷量和利潤,但卻籠罩在將被“品牌降維”的傳聞裡。

種種說法表明,功不可沒的斯柯達似乎難逃品牌向下的命運。而這取決於大眾集團旗下12個品牌地位的“博弈”和“協同”,尤其在車市下行的日子裡,如果處理其之間的關係,是關乎收益的重要變量。斯科達和大眾多維度的重疊,導致同室操戈在所難免。悲情的斯科達能否通過SUV實現戰略破局,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特斯拉或採購寧德時代電池

特斯拉國產化在即,關於上海工廠的更多細節也在近期陸續披露。11月6日,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特斯拉已經與寧德時代達成初步協議,最早從明年開始將採用寧德時代供應的電池。打破長期以來,都由日本松下負責電池供應的“壟斷時代”。

對於電動車而言,電池就是扼住其命運“喉嚨”的存在。而特斯拉之所以引入不同的電池供應商,最關鍵的就是通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不斷壓縮成本。目前特斯拉不僅在謀劃資產電池,還在中國市場,選擇LG化學。接下來的這些新變量,無疑會對松下造成很大打擊。

延伸閱讀: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22家整車企業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車市連續下跌16個月後,市場的慘淡也表現在車企交出的成績單中。截至11月1日,22家整車廠均已披露2019年度三季報,其中9家車企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3家車企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8家車企歸母淨利潤為負值,佔比36.36%。

據統計,22家整車企業歸母淨利潤合計為276.73億元,其中上汽和廣汽以207.93億元和63.35億元的淨利潤,合計佔22家車企歸母淨利潤之和的98.03%。力帆股份、長安汽車則分別以虧損26.33億元和26.62億元排名墊底。

延伸閱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滴滴順風車在北京、哈爾濱等7城上線試運營

順風車終於宣佈迴歸。11月6日,滴滴順風車在滴滴出行App公佈了最新產品方案,同時宣佈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在哈爾濱、太原、石家莊、常州、瀋陽、北京、南通7個城市上線試運營。在新的方案中,平臺將引入失信人篩查機制,並在接單等環節嘗試多種模式,進一步提升用戶准入門檻和安全保障。

不可否認,安全整改讓滴滴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和成本,無論是從商業還是用戶的角度來看,順風車的重新上線都意義重大。“現金奶牛”、共享經濟的代表、被需要的出行方式,這些都是它的天然標籤。只是對於經歷過層層監管和輿論考驗“重生”的順風車來說,更繁瑣的流程註定了體驗無法再回到過去。

延伸閱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大眾汽車在華首個MEB工廠竣工

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戰略正式開啟。11月8日,上汽大眾在中國上海投建的首座新能源汽車工廠落成,該工廠規劃年產能30萬輛,將於2020年10月正式投產。同日,新工廠首輛ID.車駛下生產線。該工廠去年10月動工,項目總投資170億元,未來主要生產大眾、斯柯達、奧迪三大品牌的純電動系列及後續車型。

當老牌車企發力新能源產業,其給整個新能源市場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高喊著電動化一系列戰略的同時,工廠完工也將意味著計劃的落地和大動作的開始。按照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的計劃,MEB平臺計劃在2028年之前生產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50%以上會在中國生產,中國的產量目標為1160萬輛。未來的新能源市場究竟會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小數據:增勢驟降,新能源車增長遇瓶頸

卡門內參 | 蔚來股價坐上過山車;力帆再難揚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