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麦价涨势放缓,后市再涨空间有限

进入11月份以来,主产区小麦市场阶段供需偏紧格局有所缓和,小麦价格虽依旧维持稳中偏强态势,但其上涨幅度收窄、上涨势头放缓。国家临储小麦拍卖维持高位投放,整体成交处于低位。国际小麦市场竞争激烈,受出口不振及技术性买卖盘影响,美国小麦期货价格涨跌互现、区间震荡调整。

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止11月8日的一周,主产区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普通小麦市场交易平均价格为2320 元/吨,周比上涨5 元/吨。

随着市场小麦价格的不断上涨,当前主产区小麦价格已涨至阶段性高位,部分高价区价格已与临储小麦到厂成本日趋接近,政策的“天花板”效应将会有所显现。预计后市小麦价格将围绕着竞拍粮到厂成本窄幅波动,再度上的空间已相对有限。

产区麦价稳中偏强,上涨势头显露放缓

10月份主产区小麦价格一路飙升,主要的原因是农户大多忙于秋收秋种,贸易商忙于秋粮购销,无暇顾及小麦出售,小麦市场阶段性供需出现偏紧。同时,国家小麦收购、销售政策均维持稳定,一定程度上也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进入11月份以来,随着市场利好的不断释放,各地小麦价格虽稳中仍显偏强,但上涨幅度收窄、上涨势头放缓的态势也已初步显露。

11月初,河北衡水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为2420元/吨,石家庄为2430元/吨,邯郸为2420元/吨;山东德州为2430元/吨,菏泽为2410元/吨;河南新乡为2410元/吨,周口为2390元/吨,郑州为2410元/吨;江苏徐州为2390元/吨;周环比上涨10—20元/吨,与前期上涨幅度相比已明显缩窄。

近期产区优质小麦价格继续延续上涨态势。11月初,河南郑州“郑麦366”优质小麦收购价2470元/吨,新乡为2470元/吨;山东菏泽“济南17”优质小麦收购价2490元/吨,潍坊为248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优质小麦收购价2500元/吨,衡水为2500元/吨,周内上涨20—50元/吨。当前华北地区优普小麦价差为84元/吨,比去年同期的175元/吨下降91元/吨。

新麦播种:目前西北、华北、黄淮北部冬小麦大部处于三叶至分蘖期,黄淮南部、江汉、西南地区冬小麦处于播种出苗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全省已播种小麦557.98万公顷,已出苗446.42万公顷,麦播基本结束。据了解,目前安徽小麦未完成播种面积915 万亩,其中因干旱原因达541 万亩

拍卖维持高位投放,成交状况仍不理想

11月6日,国家举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小麦拍卖,投放量为302万吨,实际成交量为4.51万吨,低于上期的7.62万吨,成交率为1.49%,低于上期的2.53%。

从区域成交看,河北成交2000吨,江苏成交5909吨,安徽成交8773吨,山东成交14303吨,河南成交14085吨,湖北全部流拍。

从成交品种看,2014年小麦成交3608吨,2015年小麦成交4959吨,2016年小麦成交27100吨,2017年小麦成交9403吨,2016年小麦成交占总成交量的大头。

从成交价格看,本次最高成交价为237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229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330元/吨。加上出库、运输等相关费用,拍卖粮到厂成本与当前小麦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已经不大。

市场认为,随着小麦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其与临储小麦到厂成本将会逐步接轨。一旦政策性小麦在价格上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其成交状况也将会随之进一步的好转。

麦价上涨成本增加,粉企利润出现下滑

据制粉企业反映,由于小麦价格不断走高,加工成本节节攀升,10月中旬以来面粉厂家不得已小幅提高面粉出厂价格,但下游经销商接受度不高。为稳定市场占有率,进入11月份以后,大多企业面粉出厂价格已基本趋于稳定。

11月初,江苏徐州特一粉出厂价为3160元/吨,周环比上涨20元/吨。河北石家庄特一粉出厂价为3000元/吨,山东济南为3080元/吨,河南郑州为3080元/吨,周环比保持稳定。

由于制粉企业整体开机率处于低位,使得麸皮供应量受限,同时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也使得面粉企业对于麸皮的挺价心态增强。11月初,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1380元/吨,河南郑州1410元/吨,山东济南1380元/吨,周环比上涨20—30元/吨。江苏徐州1370元/吨,安徽宿州1360元/吨, 周环比保持稳定。

监测显示,11月初,华北面粉企业整体开机率51%,周环比回升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型企业开工率30—50%,大型企业开工率在75%以上。华北黄淮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119元/吨,周环比下滑12元/吨。其中河北石家庄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73.6元/吨,山东济南为147元/吨,河南郑州为137.7元/吨。

麦市供需相对宽松,价格再涨空间有限

主产区小麦价格在经历了前期的扶摇直上后,近来其上涨的势头已经放缓。由于我国小麦市场整体供需相对宽松,再加之当前小麦价格已涨至阶段性高位,尤其华北局部区域价格已经逼近政策“天花板”,预计后市小麦价格再涨空间已经有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份预计 2019/20年度全国小麦新增供应量137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38万吨;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23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32万吨。11月份预计2019/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400万吨,比上年度531万吨增加869万吨。

另外,我国政策性小麦库存依然高企,目前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超过9000万吨,尤其以前年度小麦占比仍然较高,去库存压力较大。尽管当前国家对小麦销售底价未作调整,但市场对存储时间长的政策性库存降价销售的预期一直存在,一旦拍卖底价再次出现下调,势必对小麦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压力。

市场权威人士预计,考虑到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市场上的存粮销售、各级储备轮换出库等因素,后期小麦市场的供给将会维持充裕。由于需求增量难以改观,小麦市场整体供大于需的格局也难以发生变化。尤其新小麦价格在触及或高于拍卖粮到厂成本之后,用粮企业的采购将会向政策粮转移。再考虑到制粉企业的接受能力,市场小麦价格已缺乏再度大幅上涨想象空间。(作者:张荣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