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全球顶尖制造企业携带新品首秀进博会 从这里走向世界

  西有德国汉诺威,东有中国工博会,对工业装备企业来说,每年到这两大平台首发新品已成惯例。如今,这样的惯例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批全球顶尖制造企业携带着代表当今最高水准的新品首秀进博会,从这里走向世界。这两天,记者辗转装备展区,寻求变化后面的答案。

  日本那智不二越,世界顶级机器人制造商,其每一次创新都引领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新风向。两个月前的第21届中国工博会上,记者曾采访过那智不二越(中国)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兵。在昨天进博会现场,记者又碰到了他。这次,他身后的展台足足有工博会的两倍之大。“不仅仅是面积,你之前在各类展会上绝对看不到这么全的产品系列,从汽车点焊、组装机器人,到精密器件装配的各种‘迷你’机器人,我们这次倾巢出动了。”刘晓兵略显兴奋地说。

  在他看来,进博会规格档次之高、组织力之强、专业观众覆盖范围之广,任何展会难以相比。专业展会,目标很明确就是自己的客户圈子。但正因为此,也可能丧失一些跨界碰撞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机会。去年进博会六天展期,那智不二越收获意向订单超过5亿元,绝大部分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客户,这令那智不二越总部很“震惊”。为此,日本总部决定今年专门将两款新品放在进博会全球首发。

  “看到那对‘双胞胎’了吗,在如此狭小的工位上一个工人都容不下,但这对‘小家伙’却能穿针引线,装配最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刘晓兵说,这样的新品以前只能在德国汉诺威看到首发身影。围在刘晓兵身旁侧耳倾听的,是一批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政府采购团。“正是他们,去年把我们的产品讯息带到了自己所在区域的企业。”

  全球行业前三的德国永恒力叉车,也在进博会上收获了跨界碰撞的成果。16年前,永恒力叉车进入中国,在长三角等区域影响力日增,但在其他区域影响有限。“我们一直参加国内外各种物流和装备行业展会,朋友圈始终打不开。”永恒力叉车江苏公司总经理胡卫国坦言,去年首届进博会也是想试试水,没想到去年在中国的营收超过20%,最近的不少订单还是首届进博会上结识的客户。

  如今,随着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国内物流行业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首届进博会的效应,让永恒力总部决定加快研发面向亚太的更高效智能产品——“Miniload料箱型堆垛机”,并在第二届进博会上首发。“足足有25米高,是这次展会最高展品了。”胡卫国指着身旁这款车身宽度不到1.5米,最高可上升至近20米的庞然大物说。利用这款叉车,物流企业不仅可以缩小仓库内货架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向高度要空间,大幅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

  “以前的客户,多是专业物流企业。进博会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制造业、建筑业,甚至是食品行业的新客户。”胡卫国透露,几天下来,这款新品的意向订单已经上百个,不少还现场签订了合同。“我们已经向总部反馈,争取加快实现这款产品的国内组装,把成本降下来。”

  同样在进博会尝到甜头的,还有有着72年历史的西班牙老牌机床企业尼古拉斯克雷亚,自从去年参加首届进博会后,便接到了80多家中国采购商的订单。为此,今年总部把智能化升级后的FOX-50龙门加工中心,特地放到进博会首发。亚洲区总经理伊格纳西奥说,“进博会的综合影响力和采购商的采购能力是其它任何展会都难以相提并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