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博弈的套路——20191111

「阿令」博弈的套路——20191111

同步普跌行情,分析一个上证指数就可以了。

今天创了1个月新低,而且是4个月来幅度最大的单日下跌,短线向下了,目标2850点,它是回调的61.8%位。

时间方面,现在比较确定9月16日以来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一旦跌破10月9日那个小低点2891点,就完全确定是回调周期了,而且回调时间接近2个月。今年时间最长的回调是4月8日至6月6日,也是2个月时间。

今天尾盘出现了15分钟死叉,明天没有其它的信号,周三和周四陆续出现30分钟和60分钟级别的死叉,叠加回调接近2个月,到2850点附近有机会企稳。

「阿令」博弈的套路——20191111

上周五科技股创了1年新高,但近期明显是消费电子较强,芯片等国产替代较弱。这2种情况同时出现,一是说明,传统消费电子的权重明显大于新兴的芯片/软件等,发展我国新兴科技仍然任重道远;二是说明有些资金在预期贸易形势好转,包括外国芯片解禁。

这些小心思挺有意思,虽然外国芯片解禁也好,不解禁也好,都不会改变什么,但确实有资金就去利用短时间的心理变化。

最近在研究关于博弈的东西,以前不研究这些,一是不屑,二是不懂。

“不屑”,是因为以前主要看大盘,而你看2015下半年到2016年初,场内场外的十八般武器都上了,也不见得能改变大盘的趋势,这点在我入市的第2年,2008年,就很刻骨铭心地清楚了,敬畏市场,再大的资金也博弈不了大盘。

至于“不懂”就是真的不懂,博弈确实很难,特别是到了个股层面,有点拳头大的,嗓门也大的感觉。

看了一下持有的股票和关心的股票,近2年的10大股东和机构进出情况,大概了解了一些套路。这里不说超大蓝筹,那个已经是外资影响力第1,内地基金影响力次之,其余的基本可以忽略。

主要还是看成长类型的股票,比如科技股之类的,感觉:

1.长线,这1-2年基金主导力量强,同板块的基金重仓股明显强,所谓“牛散”重仓的弱一些,散户持仓的基本就不动弹了;

2.中线,基金明显在做波段,去年3季度杀跌,4季度又抄底,今年1季度减仓不明显(指科技股),2季度大幅度低吸加仓科技股,3季度又高抛,这个板块玩得比较溜。上周五我不是说印象中10几年来,机构一直很蠢,这是轻敌了;

确切讲,以前也不把基金当做敌人,因为那时候基金影响力太弱,而所谓敌人是泛指的散户,几乎只会追涨杀跌,所以某种程度来讲,不需要太多博弈的知识。

现在敌人明确是转为基金、机构了,而且是比以前强大的机构。能做的事就是2件了,1是投降,搞不过你,就买基金/指数基金或者大蓝筹,然后就该干嘛干嘛了;2是斗争,就需要提升自己,研究对手弱点。

层层对比,先是研判大盘,虽然机构现在很强大了,而且考虑不要轻敌的因素,把机构想得更强大一些,但机构研判大盘的能力,感觉仍然接近于0分。只要自己有60分就好了,已经比0分大无数倍,这个研判大盘不是指明天的涨跌,而是在2015年、2008年、2001年这样极端疯狂的高点,发挥作用,A股大概7-8年来一次,时间有点久,但比美股好多了,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A股还不会像美股那样。个人心里话,不希望A股变成美股,太难跑赢指数了,赚钱是好赚,但跑赢指数似乎更能体现一点个人价值;

其次是分析板块,这个要承认机构做得更好,在人力、物力、信息方面,优势很明显,覆盖行业多,而且也很深。自己能做的是覆盖少数成长性行业,深刻一些,其它不熟悉的尽量少碰。虽然肯定还是不如机构,但聚焦自己熟悉的领域,至少可以少暴露一些短板;

最后是选择个股,最难,这个层面博弈最为激烈。前面大盘和板块总体至少不吃亏,如果碰到2015年那种大盘走势,还能占点便宜。

对于选大蓝筹股,机构的选股逻辑很清楚了,现在3岁小孩都知道买股要买茅台美的,否则不要说自己会炒股。

对于成长股,比如科技类,我看了很多基金重仓股,说实话是一头雾水,说是看前景、行业地位、业绩增长等等,多少都有一些,但感觉标准不统一,有些基金重仓的科技股,业绩看得简直要吐,券商研报也是想怎么估值就怎么估,就想问你自己信不信。

也可能是还没有研究透机构们的套路,目前初步的感觉,就是一窝蜂抱团,可能有个圈子什么的,一传十十传百,然后抱着,目前能想到的解释,这个比较合理。这样和2015年的所谓神创板,看起来区别不大啊,只是说散户少一些,融资少一些(但我觉得2015年不关融资啥事)。

「阿令」博弈的套路——20191111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独立思考,缺点很明显就是思路会不开阔,接受信息慢。但优势也有1条,就是我觉得在股市不独立思考,是不可能做出成绩的。跟风抱团一时,也许挺好,但终究会被淘汰。

最近的一些思考,也是由于股票下跌引发的,跟去年差不多的感觉了,快要开始思考人生了。

回到刚才的3步博弈套路,现在大盘不好,但是问题不大,2900点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至少不可能是重要的高位,5178点首先就表示不服。

板块仍然看好科技,不是消费电子,而是国产替代,差距很远很远,成长的道路也就更长。

个股的博弈,相对是最没有把握的,所以一直用折中的方式,不试图选最热门,涨得最快的股票,而是总体跟得住板块,中偏上一点的水平就好了。最近排在板块倒数了,所以引发一些感触了,呵呵,看看个股博弈是怎么进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