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
网
网恋是指以网络为媒介,借用聊天工具等互相聊天,人们之间互相了解,从而相恋。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它改变着人们的日常交往方式、思维和情感交流方式。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开发,也为聊天、恋爱提供了一个更平等、更便捷的平台。
伴随网络成为新的恋爱载体,大学生“网恋”现象越来越多,但是部分大学生因为涉世未深、心思单纯,容易被网络世界里的不法分子盯上,利用“网恋”等套路获取大学生信任,诈骗财物。
下面大聊带你了解网恋中存在的那些“陷阱”,搬好小板凳,大聊课堂开课啦!
典型案例
Part
1
小周是西安某高校的大三学生。2017年6月,小周通过某交友软件认识一名姓吴的男子,后两人互加微信进行聊天,并逐渐发展为恋人关系。
确定恋爱关系后,吴某以各种名义骗周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并由周某将贷款通过微信转账供自己消费,后来吴某甚至骗取周某的信用卡用于消费。后来,周某的微信、电话等被吴某拉黑,网恋男友玩起了人间消失。
Part
2
某高校大三男生小陈与女网友沈某(实名王某)交往期间,对方多次向其借款,共借走4.9万元后对方失联。小陈是通过网络认识沈某并确定恋爱关系的,交往期间,两人通过QQ、微信等进行沟通,从未见面。期间,“女友”以生活困难、父母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亲戚生病等理由,多次向其借款。
为了支付昂贵的“恋爱经费”,小陈只得从每月的生活费中艰难挤出4000元,转账给了“女友”,但这远远无法满足“女友”的资金需求。一次偶然,小陈在网上看到了“校园贷”的广告信息,为了满足“女友”的需求,小陈先后通过15家小额贷款公司共贷款4.5万元,通过网络转账,全部汇给了“女友”。而“女友”收款后,却一再推诿、拒绝小陈提出的见面要求,甚至在微信、QQ中“拉黑”他后失联。
Part
3
广东某高校大三学生陈某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认识了南京男网友小赵,很快两人在微信上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并相约在南京见面。
见面后,小赵对陈某悉心照顾,给陈某留下很好的印象,而小赵也从陈某口中得知其父母在广东做生意,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便记在了心里。两人感情在网络中升温,6月的一天,早已进入传销的小赵,自称不想老靠父母养活,想学着自己做生意,邀请身在广东的陈某来南京陪他一起经营。
由于处于网络热恋之中,陈某听信了“男友”小赵推荐的可以入股南京一个朋友做红酒和皮夹的生意,于7月的一天,只身一人再次来到南京,准备和“男友”合伙做生意。后小赵每天带她见“传销家庭成员”,并不断向她推荐比红酒生意要大、更好的“1040”工程。由于十分相信小赵,不久后,陈某被洗脑后加入了传销组织,先后交了共计33000元,申购了10份产品,直到被警方解救,才意识到“男友”的真正用意,是为传销组织拉人头赚提成。
产生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拥有两面性,同样网恋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恋是植根于虚幻的网络之上的,并不是所有网恋都会以美好结局而告终。
01
影响学业发展
大学生一旦陷于网恋之中,往往就乐不思“书”。当网上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往往会严重干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使他们荒废学业、成绩下降,严重的会留级甚至退学。
02
影响身心健康
由于网恋有很大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恋时难以确定对方的身份,当大学生真正回归现实后就会不适应,变得孤僻、封闭、不善交流等,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心理疾病。
03
易造成情感挫折
网恋扩大了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但要想“网事成真”,其实还要跨越比传统恋爱更多的障碍,见面后往往会发生“见光死”的现象。调查表明,大学生网恋的成功率仅为0.1%。
04
引起人际关系新问题
网恋会造成大学生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认识上的偏差。此外,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而网恋会使大学生迷恋于和网上朋友的交流,而没有给现实中的家人和朋友以时间和空间,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逃避,引起人际关系障碍。
网恋“套路”这么深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提髙自身心理素质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掌握克服挫折、调节情绪的方法。同时提高受挫折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大学生应掌握辨别网恋中对方信息真伪的技能,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学生网恋者因对方身份的虚拟性、匿名性而上当受骗。
多参加课外活动
有的大学生恋爱是因为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他们希望恋爱能给大学生活带来一些新的色彩。当现实中种种物质条件限制而不能进入恋爱关系时,大学生多会选择网恋这种形式。从这个角度说,多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避免在择偶时过分的强调外貌等因素。
看了这么多
各位小可爱们是不是
非常深刻的认识到
网恋需谨慎
多多发现身边人的美吧
网恋要选大聊哦
大聊超暖的~
对于网恋,你怎么看呢?
快留言告诉大聊吧~
排版 | 段传丰 辛广彤
图文素材来源 | 网络
编审 | 王秀清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 聊城大學出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