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為什麼沒有三國名氣大?

她她她被感情騙了丶


同為大一統王朝後的亂世,三國無疑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段歷史,不論男女老少,提到三國總能說上幾句,然而五代十國顯然沒有那麼出名,大多數人對這段歷史極度生疏,這是為何呢?

唐朝滅亡之後的一段亂世,五代十國曆史概述

五代十國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至979年北宋滅北漢,中原地區先後有五個朝代更迭,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而除中原地區以外,則有大量割據政權各自為政,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被並稱為十國,故而這段歷史又被稱為“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後,唐朝迅速由盛轉衰,各地藩鎮趁機做大,而唐末爆發的黃巢之亂更是徹底摧毀了唐朝的統治,唐王朝再也無力遏制藩鎮的發展,十國中的吳國和楚國便在此期間得以建立。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宗禪位,不久又將其殺死,唐朝至此滅亡,五代十國開始拉開帷幕。

朱溫篡唐後建立後梁,但他並未獲得所有藩鎮的認可,只是一個藩鎮型的朝廷。後朱溫被次子朱友珪所殺,而朱友珪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之後,後梁軍隊面對晉國的進攻節節敗退。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史稱後唐,不久攻滅後梁,朱友貞兵敗後命皇甫麟將自己殺死,後梁滅亡。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

石敬瑭在位期間對契丹稱兒皇帝,而石重貴繼位之後,開始意圖擺脫契丹控制,兩國關係迅速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意圖收復中原。之後,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與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公元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為何五代歷史沒有三國著名?

毫無疑問,與三國曆史比起來,大部分人對於五代十國的歷史的確較為陌生,而之所以會造成這一局面,我認為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1、五代史不符合傳統價值觀。三國時期雖然也是亂世,但人物之間的忠孝節義還較為符合傳統價值觀,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揮淚斬馬謖等等,因而得以廣為流傳。然而,五代十國的歷史顯然更為混亂,且充滿了父子兄弟相殘(朱友珪殺朱溫、朱友貞殺朱友珪、王繼鵬殺王延鈞等)、武將犯上作亂(郭威篡後漢、趙匡胤篡後周),以及出賣國家利益(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等等,這些無疑與傳統的價值觀相違背。不論是歷代王朝還是史學家,基本對這段歷史持否定態度,自然也就無法廣為流傳了。

2、文學作品的影響。其實早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從西晉時期開始便有各種三國故事被廣為流傳,三國的故事通過戲曲、話本、民間野史等文學作品得以廣為流傳,這不僅為後來《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使得三國時期的故事和人物被人所熟知。而五代十國則不同,由於宋明理學的發展,以歐陽修《新五代十國史》與《資治通鑑》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開啟了對五代十國曆史的全面抨擊與否定,直接對這段歷史打上封條,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文學作品得以流傳。而文學作品的流傳度顯然要比正史更廣,有了文學作品的加持,三國曆史自然便更為人所熟知了。

3、五代十國曆史太過複雜。三國雖然也是亂世,但從漢末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到群雄爭霸,再到三國鼎立,歷史的總體脈絡還比較清晰,人們理解起來並不難。五代十國則不同,五代十國大多數國家均源自於唐朝以來的藩鎮,導致同時期存在的政權太多,且相互之間的關係極為錯從複雜,要梳理起來相對較為困難,並不便於理解。而這一點,同樣給文學作品的創作提供了難度,這也是造成五代十國文學作品較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五代史不如三國使出名主要是由於文學作品較少造成的,而文學作品較少的原因,則是五代史不符合傳統價值觀和太過複雜所造成的。


香茗史館


名氣這回事跟現在的熱度很相似,為什麼有些問題可以成為熱點?歸根結底是傳播範圍足夠廣,受眾足夠多,然後就成為了熱點,那“三國”也是如此。

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開始就行,一直到現代生活,各種有關三國的影視劇和遊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怎麼可能不對三國裡面的故事耳熟能詳呢?



我想這應該是《三國演義》的成功。而為什麼沒有一部關於五代十國的演義類小說呢?

  1. 五代更多是少數民族的爭權奪利。五代期間,少數民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各種政權粉墨登場,沒有一個正統的名頭,對於後世來說,可書寫的藝術性不夠,提不起漢民族的興趣。
  2. 五代十國道德淪喪,君臣禮儀的儒家正統觀念受到顛覆。五代十國期間,可是說充斥著背叛、殺戮、亂倫等違背正常觀念的行為,實在不值得後世為其大書特書,更為重要的是,宋之後的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肯定不會允許大肆宣揚五代的記載出現。


  3. 五代雖說戰爭不斷,但可塑性不強,將領大多缺少計謀。我們都熟知一句話,叫做“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其意思也表明了三國裡的計謀之深,連老年人都駕馭不了。而五代十國和三國比起來實在不值得大書特書。

所以說,同樣是多個政權割據,為了爭奪最後的統一戰亂不斷,但是三國那段歷史的可塑性比五代不知強了多少輩,也符合正常的價值觀,所以才會出現《三國演義》,乃至更多的藝術作品,到如今大家對三國故事的如數家珍。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大一統後的亂世,三國無疑是最廣為人知的。男女老少也都能道出例如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一時期的歷史名人。而同為大統一後的亂世,各路勢力爭奪天下的五代十國,反而沒有那麼的出名,有些人可能都不知道有這段歷史。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簡單整理一下五代十國的歷史。後梁(907-923),由朱溫建立,也是他逼迫唐哀宗禪位,不久又將其殺死,唐朝至此滅亡,五代十國開始拉開帷幕。


後唐(923-936),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同年滅後梁,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937年石敬瑭聯合契丹軍南下滅後唐。

後晉(936-947),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和向契丹稱父作為代價,向契丹求兵滅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去世後,他的侄子石重貴並不喜歡石敬瑭的做法,拒絕向契丹稱臣,最後被契丹滅國。

後漢(947-950)劉知遠建立,漢隱帝設計伏殺郭威,被郭威知曉率軍殺向王城,漢隱帝被殺,短短三年後漢覆滅。後周(951-960)由郭威建立,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周享國十年。五代至此結束。十國是基本於五代同一時期除中原政權外的十幾個相對較小的政權: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


五代十國用一個字形容亂,兩個字很亂。在中國的版圖上各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更迭時間短,存在一兩年的短命國家也不在少數。說白了五代十國就是一幫幫社會分子,相互搶地盤的混亂時期。所以這段歷史又雜又亂很少有人去整理出書,不像三國有《三國志》、有小說《三國演義》來介紹這一時期的歷史,介紹其中的人物。三國這麼出名大部分功勞都要算在《三國演義》和其他民間藝術上。而五代十國卻沒有什麼要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沒有人去介紹它,它又怎麼出名呢?


門外老漢


根本原因是在於五代十國這個歷史時期,沒有一個能夠在民間大眾普及推廣的一本著作。他不像三國,有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在民眾之間廣泛的流傳,這是根本原因。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為什麼五代十國沒有這樣的一本著作誕生?關鍵在於五代十國的亂世,過於的紛亂複雜,而且五代的更替也好,十國的各自立國也好,在這個中間很難找到一個相對來說的正統或者相對來說的一個善惡的區分,完全處於一個顛覆封建王朝的君權天授,忠君愛國的理念,是一個誰拳頭大誰當皇帝的亂世。這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說就很難創作出一部,能夠在民間大眾中獲得一個廣泛接受的,在普世價值觀之下能夠形成的一個流行著作。我們來反觀三國這一段時期,他的創作相對的能夠把劉備這一方勢力作為一個正統,把曹操作為一個相對來說的反面角色。這樣一個相對的正反角色的創作,恰恰比較適合進行文學的創作,同時也能獲得民間大眾的認可,獲得很好的口碑,符合民間的一個普世價值觀。






大師兄翡翠原石


的確,很多人對於五代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但是一談到三國,卻可以侃侃而談。這和通俗文學的發展不無道理,畢竟有一本叫《三國演義》的書是四大名著,卻沒有一本《五代演義》的書也是四大名著。你對三國的瞭解可能純屬來自《三國演義》這本書,但是要是說正史,你可能就啞口無言了。你對清史瞭解嗎?你對明史又知道多少?所以,可以看出,文學名著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但是又不單單是這一個原因。

首先談五代不得不提的就是十國,在《新五代史》中把五代十國合稱,在這時期政權割據,群雄逐鹿,看似與三國時期相同,但是卻又不同。三國之亂,在於諸侯爭霸,五代之亂,在於人心喪亂。當時禮樂崩壞,對傳統儒學文化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只崇尚武力,而不信君權神授。後世統治者都以儒學為正統,強調儒家的綱常倫理以維繫統治。五代對儒學文化的踐踏自然不值得推崇和宣傳,對其大肆宣傳,就是在否定儒學的正統地位。



後梁太祖朱溫早年勵精圖治,也做出不少改革,但是其晚年卻相當的荒淫無度,不顧倫理,經常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在朱溫病危時,甚至有意將養子朱友文立為太子,而不立親子,這不僅是對傳統宗法制的衝擊,還為後梁被唐所滅埋下的禍根。後唐莊宗李存勖在滅梁後志得意滿,從而開始縱慾,寵信憐人,為其四處擄掠女子以充後宮。在國庫緊張之時,還容許皇后干預朝政,將一般朝政收為後宮之用。而在在五代時,像這樣的禮崩樂壞之事不在少數。



若是隻是這些就讓它名氣比不上三國還是不太可能得,最主要的還是五代之時國力凋敝。後唐明宗女婿石敬瑭為了向契丹借兵,不僅對遼太宗耶魯德光稱兒,還獻上了幽雲十六州。而三國時,曹魏居於北方,也時常有少數民族來犯,但是曹魏選擇了將其打服。曹魏大將夏侯淵直接打到了羌人老家;曹操之子曹彰圍剿反叛的烏恆軍,追殺數十里。

我們也可以看出了,五代不僅犯了儒家的禁忌,武力還這麼弱,那麼就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了。你要是打的蠻夷不敢入侵,甚至像元朝那樣打到歐洲,我保證你的名氣也能與三國一樣。

弱,就是不出名的最大理由,你為什麼知道馬雲的名字而不知道路人甲的名字?當然,若是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討論。


有趣味歷史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提到三國,連很多小孩子都知道三國是哪三國,並且還能說一下膾炙人口的三國典故,而一提到五代呢,可能連一些大人都不知道是哪五代?那為什麼五代的名氣沒有三國的大呢。

首先,五代和三國其實都是亂世,都是群雄紛爭的時代,但不同的是五代比三國更亂,五代正確的說法應該叫五代十國,除了五個正統的中原王朝以外,還有十個割據政權,所以說,這麼多的政權,衝突自然會更大更多些,因而也就更亂。大家有沒有發現,世間如果比較太平,好像沒有太多的好故事寫,但太亂,好像又不知從何寫起。而三國正好處於這二者之間,因而才有了後來的《三國演義》廣為流傳,而太亂的時代如五代十國還有東晉十六國,這方面的民間藝術作品少得多,因而也不太為大家所熟知,自然就沒有三國的名氣大咯。

現在以三國時期為背景的影視劇、小說、遊戲,越來越多,因而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連日本也是非常推崇我國的三國時期的,再反觀取材五代的題材,少之又少,幾乎沒有,所以, 也就越來越不為大家所知了。

其實,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那些廣為流傳的故事或者是人物,大多是因為民間藝術作品,像孫悟空啊、宋江啊,在真正的歷史上要麼不存在,要麼就是個小人物在史書都沒有自己的傳記,而之所以能在人們口中廣為流傳,其實是得益於民間藝術作品的廣為流傳,而三國的知名度,之所以如此之高,很多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成書於明朝的《三國演義》,而目前好像還沒有廣為流傳取材於五代的民間藝術作品,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去關注,即便有人去關注,但一看到那個時代亂成了一鍋粥,相信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甚至連文學家,史學家都很少以這個時代為題材去著書立傳。


混沌聊史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無論文官武將具是鮮活得英姿勃發,正因為有了那些鮮活的人物在,所以歷史上才有了陳壽的《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才有了那麼多與三國有關的作品。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周瑜、司馬懿,哪一個人物都那麼讓人欽佩,哪一個國度都那麼令人神往,讓人產生恨不生在三國時的想法。

而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前前後後走馬燈似的政權更替,卻沒有產生幾個對社稷、家國特別有影響的人物,到是在文學領域產生了一點點影響,在後蜀誕生了中國一個新的文學體裁——楹聯,在後唐出了李景、李煜兩位亡國詞人……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建立後梁,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找不到其他有建樹有血性可歌可泣的人物,更找不到一個令人嚮往的國度,讓後人無法謳歌,無法書寫,只能詠一曲“問君能有幾多愁,愉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人常說亂世出英雄,三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而五代十國偏偏沒有產生一位應該產生的英雄,到是出了一位割地求榮的石敬唐以及後來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後人修史也無法修出波瀾壯闊來。這就是五代十國無法跟三國相比的原因吧。


飛鴻鳴春


相比三國巨大的名氣和影響力,五代的存在感就顯得差了些。不過,五代名氣不如三國,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三國,是一個風雲際會,人才輩出的輝煌時代。而五代的混亂,無底線,再加上十國的存在,其亂像,與五胡十六國時期有的一比。三國之所以會成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一段歷史,不僅僅有《三國演義》這樣優秀的歷史演義小說在民間的流傳,還因為三國這一段歷史名人,大事件實在太多,我們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分析三國的名氣、存在感為什麼會遠遠大於五代。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而五代缺少領袖型的風雲人物



三國真是一個人傑輩出的時代,魏武帝曹操、吳大帝孫權、蜀漢昭烈帝劉備都號稱世之梟雄,人中之龍。漢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諸侯中有袁紹、孫策、呂布、公孫瓚這樣的大牌人物,而謀士更是如璀璨星光,閃耀夜空,諸葛亮、龐統、司馬懿、郭嘉、許攸、魯肅、張昭等等數不勝數。三國多英雄,各個集團底下都是名將雲集,蜀漢有我們熟知的五虎上將,魏國有張遼、張郃、夏侯淵等,吳國有周瑜、丁奉、呂蒙等,這些謀臣名將在民間都是耳熟能詳的大英雄。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朝代集中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而五代就顯得黯淡多了,五代的開國皇帝,水平都差不多,後梁太祖朱溫,殺人如麻,心狠手辣荒淫無恥。後晉高祖石敬瑭,為了稱帝竟恬不知恥的稱遼國皇帝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割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燕雲十六州給遼國。整個五代,只有後周世宗柴榮堪稱一代明君。五代沒有什麼出名的大將謀臣,非要說,晉王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和名將郭崇韜算是有名些。

三國的歷史脈絡分明,五代加十國堪比五胡十六國時期,龐雜而混亂。



三國的形成,是在漢末天下大亂,地方諸侯手握軍政大權,曹操、劉備和孫權在諸侯攻伐過程中最終崛起並形成三國的一段歷史。這其中發生了不少經典的戰役,比如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袁紹並最終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70萬大軍,三國雛形形成。夷陵之戰,慘敗的昭烈帝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三國的歷史,既有孫劉聯合,也有蜀漢北伐,魏國攻吳。總的來說,三國的歷史是脈絡分明,前後有序,比較為人們所熟悉。

而五代,不僅朝代更迭頻繁,更因為同時期南北存在的十國,使五代的歷史既龐雜又混亂。後梁二世而亡,晉王李存勖滅梁興唐,後唐經過連續的內訌後,石敬瑭借契丹之手滅後唐建立後漢,晉出帝石重貴對契丹語多不盡,契丹人興兵討之,後晉亡,原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建立後漢,後漢存四年曆二帝而亡。後周建立後,出現了五代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后周世宗柴榮。

如此頻繁的朝代更迭,使我們很難記住這一段歷史的人物,大事件,甚至於朝代的先後。如果再加上同時期存在的十國和遼朝,五代十國這一段歷史真可謂是大雜燴。

小說、影視劇偏愛三國,這也是三國曆史為我們所熟悉的重要原因。



三國曆史,倍受小說家喜愛。除了正史《三國志》,流傳最廣的就是羅貫中所著,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了,三國的歷史實在有太多值得後人書寫的地方,以至於到了明清兩代,研究三國曆史成為了當時學術界的一股風氣。

而影視劇更是極為偏愛三國曆史,光是《三國演義》就拍了新老兩個版本,還有諸如《赤壁》、《銅雀臺》《軍師聯盟》這類的三國題材的影視劇更是隨處可見。小說加影視作品使三國的歷史得以深入民間,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和支持,三國的影響力自然就大了。

而五代十國,因為五代更迭頻繁,小國林立,人物、歷史事件分散,所以一直都是小說家不愛寫的歷史時期,現代的影視劇更是很少觸及這一時代的歷史。


五代的歷史是亂像叢生,禮樂崩壞,五代的亂雖不如五胡十六國,但因為上自皇帝,下旨謀臣將領的平庸,整體的歷史厚重感顯然是不如三國的。五代名氣不如三國,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大國布衣


主要原因是缺一本書!這本書就叫做《五代演義》!三國為啥出名,就因為一部《三國演義》使三國那些人物耳熟人祥!五代不缺牛逼的人物,不缺勇猛的將軍,也不缺英明的君主!我們來看一下我知道的五代人物!

朱溫!五代第一位皇帝!滅了大唐!建立後梁!朱溫殘暴,動輒殺人!重點是好色!好色也就罷了,畢竟是皇帝,女人多的是!關鍵是這人亂到什麼地步?兒媳婦都得入宮侍寢!幾個兒子那個想被他看重,就得乖乖送上自己媳婦,朱溫照收不誤!當然了,最後第三個兒子朱友珪派人把他搞死了!你看把他寫進演義裡,妥妥的第二個董卓!之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皇位你殺我我殺你,很快後梁就被李存勖滅了!後梁將領很出名的就是王彥章,善使鐵槍!英勇善戰!可惜對手太強,君王太昏聵,寧死不降,死後不久後梁就滅了!

李存勖,很牛逼的存在!繼父親李克用的晉王王位,然後一直與後梁對抗,一直是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公元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於同年十二月滅掉後梁,定都於洛陽。之後僅僅三年,就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後世人稱“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真正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可惜太寵信伶人宦官,結果“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蒼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身死國滅!真真令人扼腕嘆息!這個寫進演義裡,再加點悲劇色彩,妥妥的感動一大堆人!

然後後晉了,兒皇帝石敬瑭用“幽雲十六州”換來了皇位,留下千古罵名。石敬瑭死後,養子石重貴繼位,不願向契丹稱臣,結果契丹發兵滅了後晉!石重貴,有骨氣,就是能力一般!最後丟了皇位!投降契丹了,好的一點是這貨活了61歲,在契丹還過了三十多年呢!

後漢只存在四年有兩帝,開國的劉知遠就當了一年皇帝,然後後漢隱帝還不消停,猜忌郭威,想殺掉郭威,結果郭威造反了!把後漢隱帝拉下馬,自己當皇帝了!

後周,有五代第一明君柴榮!柴榮在位期間,練兵,安民!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形勢一片大好,馬上要統一天下了,結果卻突然病死了,僅僅39歲!留下孤兒寡母,很快江山就被趙匡胤奪了!

寫五代演義可以這樣子來寫,開頭就說,唐太宗李世民請袁天罡卜算大唐國運,袁天罡說等豬上樹的時候,大唐就滅了(寓意朱溫篡唐),然後兩百多年後朱溫篡唐,開始了五代!再重點演繹一下,朱溫,李存勖,石敬瑭,柴榮等,中間穿插南方十國的情況,到最後趙匡胤建立大宋為止!很可以呀!




生活如此無奈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時代,主要是因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何況三國時代的確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璀璨英雄輩出的時代。

中國第一奸雄曹操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在中國歷史上鳳毛麟角。曹操的才華與殘暴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頂尖級的,其他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文學才能都遠遠不如曹操。看看那些開國皇帝那些奸雄,找不到一個文學才能能與曹操相提並論的。

中國第一名相諸葛亮,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中國歷史上鳳毛麟角的發明家。

中國第一武聖關羽,以忠肝義膽而被歷代統治者推崇,成為忠義的代表。

三國第一名將呂布也以有勇無謀的典型與忘恩負義的典型而家喻戶曉。

即使被曹操殺害的那些孔融華佗等也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傑出人物。

四歲讓梨的孔融,發明五禽戲的神醫華佗也都是家喻戶曉。

三國的帝王將相都深入人心,不僅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周瑜呂蒙陸遜郭嘉荀彧張遼等都家喻戶曉。

三國時代有名的絕代佳人也非常多,比如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讓曹操垂涎欲滴的江南美女大喬小喬,讓曹操曹丕曹植袁熙等迷戀的絕世美女甄宓,劉備英姿颯爽的嬌妻孫尚香,讓呂布曹操關羽都非常迷戀的秦宜祿美妻杜秀娘等等。

不僅是五代十國的英雄美女的知名度不如三國,中國歷史上其他亂世的英雄美人的知名度也大都不如三國。

五代時代與曹操最像的奸雄是梁太祖朱溫,連當代偉人毛主席都評價朱溫兇殘狡猾過於曹操,但朱溫遠遠沒有曹操這樣的文學才能。

五代時代的謀士也沒有一個比得上發明家諸葛亮的。

五代時期有名的美女比如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南唐後主李煜的大周后小周後,後蜀的花蕊夫人等。

歸根到底還是三國演義這樣經典小說讓三國時代變成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魅力的時代,如果有文學大師描寫五代時代的小說,五代時代的知名度也會增加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