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萬!河南千億首富招人養豬:風口上的豬,不是想養就能養

豬在豬年,怒刷存在感。

國家統計局網站11月9日顯示,2019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

1978-2018年,我國豬肉消費量從779萬噸增長到5540萬噸,年均增速5.03%。豬肉價格短期還難以見到實質性的下降,養豬似乎成了豬年“暴富”的捷徑。

稍早之前,2萬月薪招聘名校學生養豬還上了微博熱搜。

月薪2萬!河南千億首富招人養豬:風口上的豬,不是想養就能養

圍觀群眾評論一個賽一個的精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月薪2萬!不是那麼好拿的

網上流傳的截圖顯示,牧原集團針對復旦學子發起“精英管培生”計劃,月薪方面本科生兩萬起步,碩士22000元、博士24000元。

這項招聘顯然並非牧原集團2019年的招聘計劃,該項招聘計劃的時間最早為2017年,不但涉及復旦大學,還包括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

月薪2萬!河南千億首富招人養豬:風口上的豬,不是想養就能養

不過,對於牧原集團的高薪,當時便有很大的爭議。

據上觀新聞,兩年前,牧原集團曾來上海交大招聘。然而,進入終面的7名學生互相詢問後發現,無一人收到錄取通知。

“整場面試都在試探我們對轉正後薪資的期望。”

參加面試的李曉霞回憶面試環節,薪水是雙方博弈焦點,“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宣傳中的‘首年薪水’確實只有第一年,第二年開始就看職位和績效。即使是名校生,也可能被調整到普通校園招聘中。但這些信息在宣講會上隻字未提。”

同樣參加面試的林彥說,最後大家都明白了第二年肯定會降薪,報出的薪水都在1萬元左右。“總不能落差太大吧?第一年2萬元,第二年就1萬元……”

另一位參加面試的陳晨同學顯得頗為憤怒,因為參加牧原的面試,他放棄了中南建築設計院的面試。“一家號稱講求企業信譽和社會責任的上市公司,為何一開始不解釋清楚首年年薪?”

儘管人事專員朱曉慶在微信上回應他:“大部分人第二年都會成長起來,工資會比第一年高。”但陳晨並不相信。

當時,進入終面的其中5名學生集體向校就業中心反映:牧原打著高薪招募精英的旗號,實則“只是噱頭”。

次日,交大就業中心王老師告訴記者:面對校方質疑,牧原稱,和公司簽訂就業意向的學生已有30多人。

朱曉慶給陳晨的解釋是:招聘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企業有選人用人標準;沒有通過,不是應聘者不優秀,而是與企業沒有達到最佳契合點。

精英招聘負責人張先生的答覆是:農牧行業的精英人才稀缺,是一個行業內的問題,至於具體信息,“因為我們是上市公司,有嚴格信息披露流程”。

人力資源總監王春豔則稱,高薪招聘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養豬“錢景”還能釋放多久?

自2006年以來,我國大致經歷了四輪“豬週期”。

每輪豬週期基本上在3-4年,前三輪豬週期均歷時4年左右,上行週期分別為2年、15個月和2年,最高漲幅分別為132.6%、98%和76.6%。

本輪豬週期來得更猛,不管是在漲幅還是速度上,已歷時1年4個月

事實上,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在2020年整體生豬存欄供給會得到改善。

月薪2萬!河南千億首富招人養豬:風口上的豬,不是想養就能養

東興證券認為,相比以往的週期,此輪上漲增長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因此預計此輪週期比以往更長。

從過去幾輪週期來看,豬價高企都伴隨著後續的生豬存欄情況改善,表明當豬價過高時,養殖戶會增加存欄和供給,價格最終會在供給增加的基礎上回落。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根據2年左右的上升週期及本輪週期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過快下滑,可能要到2020年下半年迎來價格向下拐點。

理論上如此,那麼豬真正還能飛多久?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風口上的豬,不是想養就能養

首先,專業化、規模化養殖,是未來的方向之一。

我國總共有5000萬個養豬場,而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只有26萬家,佔0.5%。溫氏、牧原、雛鷹三家養豬的龍頭企業,年出欄量總和只有2000萬頭,佔總出欄量3%都不到。

公開信息稱,截至今年3月上旬,公佈的113起疫情案例中,有超過一半的疫情都發生在散養戶中,而萬頭以上大型規模化養殖場僅發生6起。

從國際上防範非洲豬瘟的成功案例看,規模化養殖是養豬產業未來的方向。

法國是歐盟的養豬大國,曾在1964年、1967年、1977年三次爆發非洲豬瘟,均成功撲滅疫情,在近年來新一輪非洲豬瘟爆發過程中,法國養豬業得以獨善其身,至今尚未有疫情發生。

法國生豬養殖量約2300萬頭,分佈非常集中,主要分佈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區,10%的土地養殖了法國近70%的生豬。

作為生豬產業的頂端,種豬環節在法國也是高度集中,全法國育種公司只有4家,為全國的養殖場提供種豬。

由於豬場的自動化程度較高,人均管理母豬數量超過100頭,在加工和消費環節法國豬肉產品基本以冷鮮肉和冷凍肉的形式存在,在消費層面,加工品消費約佔80%,直接食用消費僅佔20%。

大型養殖場通常在檢驗檢疫、養殖技術、疫病防控等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標準和技術實力,法國的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

其次,未來的豬,一定“有科技含量”的豬。

在科技公司中,網易員工喜歡自稱“豬場”,不僅養豬早,還對豬特別好。

公開信息顯示,網易的一處面積為1200畝養豬場裡,養著2萬頭豬,而真正養豬的人,只有6個。

這背後是一系列自動化設備和高科技養殖方案。同時,網易未央豬的一舉一動都在被遠程監控著,只要某項數據異常,就能馬上得到醫治和特殊照顧。

阿里和京東也在本輪豬週期啟動前,精準入局。

在2018年11月20日,京東正式發佈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通過互聯網科技,為生豬養殖提供便利,還有“豬臉識別”系統,打通養殖產業鏈,真正實現智能化。

新華網報道,2019年初,京東首批兩個豬舍投入試運營。

通過精準飼餵,平均每頭豬在飼料上能節約10%,此外,還實現了員工效率的提升;對疫病進行監控預警;在精準控制出欄體重方面能節省8元。總體算下來,每頭豬可節省91元成本。

在2018年3月28日深圳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佈跟四川特驅集團合作研發AI養豬,將人工智能、雲計算、語言技術等科技應用於養豬產業。

目前阿里雲在AI養豬這一項目上已經累計投入了數億元,預計到2020年,產出生豬1000萬頭。

阿里主打的是“ET大腦”,AI養豬,每頭豬都有一套自己的專屬檔案,包括品種、日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等。

通過實時監測的這些數據,可以對豬的行為特徵、進食特徵、料肉比進行分析,還可以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預警。

去年,這項技術在四川的一家擁有3000頭豬的養殖場進行試驗,成功讓母豬平均產仔量多了3頭,豬仔的死淘率降低3%。

總之,養豬的參與者背景越來越多樣化,養豬的門檻已經顯著提高了。

月薪2萬!河南千億首富招人養豬:風口上的豬,不是想養就能養

話說,“不好好讀書,不如回家養豬”的年代已經過去,到了“不好好讀書,連豬都不會養”的時代了嗎?

答案還是真是扎心。養豬早已不是勞動密集型的營生,而成了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

業內人士表示,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需要2-3年經驗才勉強能獨立養殖。

豬週期、豬瘟、藍耳病以及巨頭參與養豬,都讓養豬也變得“高大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