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生病一年,兒子沒來幾天,女兒全程照顧,老人:養了個白眼狼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的年齡逐漸增大,他們越來越期待兒女的陪伴,尤其是生病的時候,特別希望兒女在身邊照顧。

一般情況下,病房中的老人多由女兒照顧,兒子的身影則比較少,很多老人會覺得還是女兒靠得住。甚至他們當初生女兒的時候,也是為了有一天老了病了,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女兒。

臥床生病一年,兒子沒來幾天,女兒全程照顧,老人:養了個白眼狼

鄰居李奶奶生了重病,到如今,已經躺在床上一年了,我提著禮物去看她的時候,她閨女正在給她擦身體,招呼我坐下後,閨女去客廳收拾了。

李奶奶和我說這一年,多虧她閨女的照顧,要不她這把老骨頭早成黃土了,還是女兒靠得住。

臥床生病一年,兒子沒來幾天,女兒全程照顧,老人:養了個白眼狼

我問她兒子呢?她突然神情變得沮喪,嘆了口氣說:“兒子照顧我沒幾天就說工作忙走了,中間也沒來過幾次,電話也不打,對我不聞不問的,真是養了個白眼狼。”

一番話說得我們兩人都唏噓半天。

李奶奶育有一子一女,她本身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格外疼他的兒子,對女兒反而不怎麼上心。

她現在老了生了病,一直心疼的兒子不見了蹤影,反而是不怎麼在意的女兒成了照顧她的主力軍,讓她不得不後悔當年的行為。

臥床生病一年,兒子沒來幾天,女兒全程照顧,老人:養了個白眼狼

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是如此,老人臥病在床,女兒守在身邊,前期兒子可能還來,後期幾乎見不到人,很多老人感嘆還是生女兒好,這是為什麼呢?

為啥久病床前多“孝女”,兒子反而顯得不孝順?這些原因很現實

1)小時候太過偏愛兒子,兒子沒有照顧人的意識

“重男輕女”有時候真的是一顆毒瘤,明明都是一樣的孩子,有的父母對待兒子和女兒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態度。聽過很多女兒生病照顧老人,老人卻把財產留給兒子的案例。

兒子從小得到的偏愛越多,越覺得父母的付出理所應當,而且兒子一直是“被照顧者”的身份,不斷索取的時候根本沒有照顧別人的概念。所以當父母需要他照顧付出的時候,他不願意出力。

反而被忽視的女兒,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注,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他們照顧父母,心裡也有一種希望被重視的感覺,再或者說,更是希望父母意識到當初的“重男輕女”行為是錯的。

臥床生病一年,兒子沒來幾天,女兒全程照顧,老人:養了個白眼狼

2)兒子是小家庭的“一家之主”,身上壓力更大

男人結婚後,需要扛下養家的責任,如果女方不工作,男方

是小家庭的支柱如果他失去了工作,可能那個小家全家就要喝西北風了。而且如果男人不去工作,也更容易引來別人的非議。

雖說伺候父母能換來“孝子”的美名,但美名不能當成一家人的口糧,如果有他人伺候,兒子可能自己就“退居二線”了。如果讓兒媳去,兒媳畢竟是外人,有些老人覺得很不方便。

反觀女兒,有的婚後是可以不工作的,當然,伺候一家子很累,但是因為暫時不用考慮經濟問題,照顧老人也是可以的。

臥床生病一年,兒子沒來幾天,女兒全程照顧,老人:養了個白眼狼

3)兒子粗心,想不到太多

兒子一般是比較粗心的,做起事來也不大認真,伺候病人是個細緻的活兒,時間長了肯定不行。而且兒子腦子比較直,如果父母說你最近別來了,兒子就覺得父母不需要他照顧了,第二天十之八九不會來,而細心的女兒則會根據情況決定來與不來,父母不讓來是說反話還是怕麻煩她。

不論兒子還是女兒,在老人需要的時候,都要盡好贍養和照顧的義務,如果兒子無法出力,建議至少要出一些錢,別讓老人寒了心。當然,父母在年輕的時候,也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區別對待兒子和女兒,因為他們都是你的孩子啊。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覺得這句話正確嗎?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你覺得兒子照顧得多還是女兒照顧得多?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我是豆寶奶奶,母嬰育兒經驗豐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