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立冬”十一月首周仅成交400亿元

土地市场“立冬”十一月首周仅成交400亿元

8日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土地市场仿佛也要与节气呼应一般,成交额持续低位徘徊,寒意十足。

十一月首周,乐居买房重点监测60城范围内仅出让土地68宗,成交额约396亿元。截至目前,60城土地市场的成交金额已连续5周徘徊在500亿及以下量级。

房企方面,央、国企拿地依然坚决,高价土地多被其牢牢掌握,不过以中梁为代表的新上市企业亦表现抢眼,规模扩张势头强劲。

地市低迷 下半年首次无城市“破百”

在7月30日中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指导精神后,土地市场反映明显,8月起成交量即出现下降,9月成交面积虽略有增长,但走进10月,全国地市普遍又迈入较为明显的下行通道。

来到11月,降温趋势愈发明显。11月4日-8日,乐居买房重点监测范围内共有17城出让68宗土地,合计收金396亿元,较上周(510亿)下降22.35%;底价成交地块约有31宗,占比45.58%,较上周稍有降低。

具体来看,苏州6日一波流推出7宗土地,成交总金额84亿元,位列一周之首;上海、东莞分列二三位,卖地所得分别为56和46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出现一周内没有任何城市卖地超过百亿的情况。

作为土地市场热度传导的首个环节,一线城市土地交易的活跃程度,可以直接体现全国地市的发展情况。本周,一线城市中仅上海有土地入市,5宗宅地和一宗商地共揽金46亿元,但几乎全部以零溢价成交;虽有位置较偏远等因素影响,但齐刷刷的“一轮游”仍令人咋舌。

广州没有土地入市,却凭借流拍吸引了不少关注。7日,位于广佛同城桥头堡地区的荔湾区海龙路地块终止出让,这是荔湾区在今年挂出的第三宗宅地,没想到迎来了流拍的结局;转过天来,增城又有两宗宅地终止出让,其中一地块还是继7月流拍后再度流拍。

溢价率上扬 多座二线城市“触底反弹”?

“金九银十”期间,楼市的短暂热度并未传递至土地市场,10月全国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尤以一二线城市为甚。

本周,虽然地市入冬的整体趋势未见明显改善,但部分二线城市的成交溢价率却有所上扬。

作为土地市场的“风向标”之一,成交溢价率不仅能反映土地市场的冷热,也能透视出房企对于市场的预期以及资金链的松紧程度,因而深受关注。据乐居买房不完全统计,包括沈阳、东莞、太原、成都等在内的二线城市,本周土地平均溢价率超过20%,而据研究机构统计,10月40座典型城市的溢价率为14.3%,已连续4月下降。

两相比较,数据上的变化可见一斑。但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以部分二线城市为起点、地市逐渐回温的征兆?

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并不乐观。在他们看来,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整体降温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开发商高价拿地意愿仍不强烈,预计今年剩余时间里,溢价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房企拿地分化加剧 央、国企提速明显

在土地市场整体降温的大背景下,具体到各家房企,境遇却有明显区别。相比于受战略需求和资金链影响、拿地日渐审慎的部分房企,一些央、国企则保持着迅猛拿地姿态,该出手时绝不手软。

回顾本周,多家企业用行动延续着这一趋势。5日,华润以45亿封顶价夺下东莞一宗优质土地,同时还需承担近2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配建职责,这一金额也创下一周单宗土地成交纪录。

此外,中海、保利、招商蛇口和中交等企业,也都在土地市场有所斩获,其中保利投入36.7亿元在太原、徐州连落4子,招商蛇口33.7亿高价竞得苏州高新区宅地。

与此同时,一些新上市企业,拿地态度也颇为坚决,典型代表非中梁莫属。前10月,其权益拿地金额约为483亿元,进入房企拿地金额前10名;5日,又在沈阳、绍兴斥资逾20亿斩获两宗优质土地,11月拿地金额已达30亿元,在一片冷清中颇为显眼。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房企拿地分化的现象几乎贯穿2019年始终,在近期愈发明显;部分企业脚步放缓,但也有企业反而加快了拿地节奏,特别是部分央企国企和新上市企业,拿地坚决。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资金成本成为企业拿地的主要决定因素。” 张大伟进一步指出。(完)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