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何理解?

朱八戒CC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我的体会是,越简单的话,理解说话人的本意越难,因为简单的话,可发挥的空间反而越大, 解释出来与说话人的意思本意可能离的越远。


孔子这个话,君子与小人容易理解。

所谓君子,无非是两意:身份君子(贵族),道德君子。

所谓小人,无非也是俩意,身份小人(老百姓),道德小人。

总之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道不同。


麻烦的还是周和比。


周:造字时候的本意,是指种满了庄稼的围墙,到了汉代,许慎做《说文解字》,周,密也。从用、口。 到了清代段玉裁的释义是说:周,密也,忠信为周,忠信之人无不周密者,善用其口则密,不密者皆用其口。



比:造字的本意,是指俩个人并肩挨着站。表示的是一个小圈子。《说文解字》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段玉裁的释义是其本義謂相親密也。


我认为孔子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君子(依于礼)呆在他该呆的位置上,谨言慎行,小人扎堆挨肩亲密(根本不在乎不在乎合不合与礼)。


孔子说的礼,是指人在秩序中的位置,君子谨守礼的规定,找到自己在秩序中的位置,就呆在哪个位置谨守本分,比如当儿子的,就是儿子,对爹就恭敬。而小人呢,是不守礼的规定,想呆那呆那,只要亲密就得,比如当儿子的,不是儿子,和自己的爹称兄道弟,还把这当亲密。(这个就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至于其他的一些解释: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君子(因为志同道合)团结而不是沟结,小人(因为利益关系)沟结在一起而不是团结。”

“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阿私,小人偏袒阿私,而不普遍厚待”


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是后世的对这句话的发挥。是道德变化的结果。


当然,对经典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我说我的思考而已。





吴公子燎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为人处事)周到圆满,不会有刻意的偏私;而小人(为人处事)则刻意偏私而不周到。

这句话出于《论语》为政篇,而孔子说过“政者,正文也”,这里的这句话也一定是要合乎“正文”这个主旨的。

所以,这里“周”有周到圆满的意思,还可以解释为有原则不偏私。而比就是比附的意思,比的本意就是两个人靠近,而刻意的靠近就是有倾向,有偏私的。

我们读论语的话,一定要注意文章的主旨,以及上下文。很多时候当我们无法拿捏语句的意思的时候,去联系上下文,去联系全文的主旨就可以确定这句话的意思了。


叶好古


这是孔夫子所制定的,旨在扼杀小人百姓大局意识的思维准则。周,全局之意。比,是照着规定做。全句意思是,官绅(君子)必须从大局去思考问题,不能照着百姓(小人)的样子去做。而百姓(小人)则只能按照官绅(君子)规定的形式去做,决不允许去考虑全局的事。孔夫子这一准则,是为君子奴化,愚化广大小人百姓,实行君子独裁统治服务的。与此相匹配的还有,剥夺百姓话语权的言论准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四声),是回应,辩解,驳斥之意。同,是认同或苟同。全句意思是,官绅对于百姓的话必须予以回应驳回,不能认同,更不能苟同。而小人百姓对于君子的话,就只能认同,甚至苟同,决不允许辩解回应。一句话:让君子说了算。让广大小人百姓闭嘴当哑巴。


看透古今


君子以诚相待以公待人;小人则结党营私。


李忠杰50


大概就是君子坦荡荡,所以跟谁都很交好,小人常戚戚就是只和投趣的人来往。


昔人故435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