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改革:“自然晉升”替代“職稱為王”?網友:不可取

教師職稱設立的本意是為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努力提升專業職業技能,但現在老師們更注重怎麼湊職稱材料,搞人際關係,這嚴重違背職稱制度設立的初衷,但好在從今年開始有不少省份對所在地區教師“職稱制度”做出相應調整,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將“職稱評審”變成“自然晉升”引發其他省份的豔羨,有的地方在教師職稱問題上進行微調,希望能緩解職稱難的問題。

教師職稱改革:“自然晉升”替代“職稱為王”?網友:不可取

於是有很多老師很在意一點提出新的問題,以後自然晉升能否直接替代職稱呢!在筆者看來,以河南、山東等教育大省的改革舉措來看,強調了“教齡的重要性”今後教師職稱制度偏向自然晉升也並非不可能,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廂情願,具體什麼時候發佈措施,落到實處,還是要以各地官方文件為準。

相信各位老師提出這個問題,肯定也是對職稱又愛又恨的複雜心理,愛它是因為只要職稱高,那工資就能有一個質的變化,這是職稱制度最刺激人的地方,恨是因為在職稱評聘面前,“指標化”、“關係化”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也根本沒有機會一步步上提。

因此呼籲自然晉升的老師越來越多,網友不可說:本人深有體會,教齡三十多年,教出來的學生好多都是高級教師,還有一個今年已評上正高,可本人還是一級教師。原因是沒有論文和課題,無緣高級。許多人勸我可以花錢買論文和課題,但我覺得太虛假,沒這麼做。職稱如不能取消就自然晉升,才可以讓廣大教師們安心教育。績效工資與課時、教學成績掛鉤。

當然也有持反對意見的認為,職稱自然晉升不可取。畢竟設置職稱的初衷還是為了體現教師綜合水平的辦法。個人比較贊成教師工資結構應該進行調整。大幅提高教齡薪資,相對降低職稱級差。讓職稱更多傾向於一個教師個人榮譽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同時,在高職稱教師承擔足夠課時量,並在教學研究和培養年輕教師等方面有其相應貢獻和作用的情況下,給予合理的薪資獎勵。你們有不同觀點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