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的辯手講的有內涵嗎?

小蔬菜


博君一笑的綜藝有個毛內涵,你讓這些選手過幾天再說,他卻記不住自已說過什麼,觀眾更是當笑話在聽。名字都叫78說,言下之意我瞎78亂說,你瞎78亂聽就好了。


時習之er


《奇葩說》裡的很多選手都很有思想內涵,他們發言也都很有深度,能帶給人更多的思考。

像邱晨,陳銘,詹青雲等,都有非常高的學歷背景,他們要麼是國際名校,要麼來自國內頂尖大學。比如:詹青雲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龐穎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比如清華大學的楊奇涵,武漢大學的陳銘。他們人大多是華語辯論圈的大咖,來這個節目之前就已經在辯論場上身經百戰。這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層次和發言的質量。

《奇葩說》裡還有很多表現出色的辯手。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一類是特別有內涵,他們知識儲備充足,往往能把標題瞬間提升到很高的境界的,聽他們辯論,就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思維的洗禮。比如詹青雲,陳銘和邱晨。

一類是特別有趣的,他們的辯論基本就是一場精彩的脫口秀,有很多的段子和金句,接地氣,帶節奏,有氣氛。最有代表性的辯手就是傅首爾,臧鴻飛,秦教授等。

一類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他們或許沒有強大的知識背景,但總是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刁鑽角度,往往能出奇制勝,打對手個措手不及。代表人物就是肖驍和姜思達,還有馬劍越野紅梅等。

一類是氣勢與邏輯取勝的,他們是辯論場上的老手,對辯題的把握非常準確,對場上的辯論形勢有著清晰的判斷,不僅能隨時抓住對手的邏輯漏洞,熟練的躲過對手的明槍暗箭,還能馬上發起有力的反擊。代表人物就是黃執中和馬薇薇。

很喜歡這個節目,選手們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用大腦比拼,用語言打仗,再加上馬東,蔡康永,薛兆豐,羅鎮宇幾個導師的加持,真的是有理有識,有料有趣。

當然,節目裡我認為最有內涵的選手還是詹青雲,超喜歡!

另外,表白寶藏男孩兒薛兆豐教授,冷靜,睿智又呆萌,超喜歡!





夏夏的閒閒偶記


只有特別努力,才會看起來毫不用力

剛看完奇葩說第六季第二期,最讓我歎為觀止的一場辯論就是應用數學博士生程思博和法學博士詹青雲的辯論。。。

當馬東老師介紹來自美國的應用數學博士,在貝爾實驗室實習的程思博的時候,思博嚴謹慎低調的說,是在讀博士生,還不能稱為博士。。。

當編導採訪他的時候,問他PK青雲有多大的幾率,他說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吧。編導說為什麼不說是百分之五十呢?思博微微一笑說,百分之五十這種說法本身就不嚴謹。。。

哇塞⊙ω⊙

我對這位未來科學家充滿了好奇。。。

最後這場辯論以4分之差,思博惜敗青雲。。。

思博面對曾經獲得過華語辯論賽世界冠軍的青雲,臺風穩健,調理清晰,有理有據,邏輯思維嚴密,完全打到了辯題的點。。。

逼迫擅長邏輯思維的青雲,開始上價值上情懷,劍走偏鋒的談政策了。。。

(詳細辯論本身不贅述,有興趣可以百度一下)

雖敗猶榮!

馬東老師及時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壯士請留步!!

思博從容淡定的婉拒說:我想把這個名額留給更需要的人。在我的辯論賽的最後一場,可以和青雲老師在這裡以4分之差辯論,對於我來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滿足了。。。

全場起立鼓掌

思博以一己之力打敗了世俗,驚豔到了我。。。

不遠萬里,赴一場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辯論賽,第一次和心儀的青雲面對面的打一場比賽,對思博來說,足夠了。。。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正如蔡康永說的

“往往我們自己視作珍寶的機會,對人家來說只是人生中收集的一粒珍珠而已。他得到了珍珠,那就感謝彼此成就了彼此。”


雲空未必空17684934


我自己最喜歡詹青雲、陳銘和席瑞。奇葩說有很多真實的故事,每個人都像講述者,拋開辯論的主題,每個人都把生活中的觀點和自己的性格融入裡面,去講述而不是為了辯解。

近期的奇葩說詹青雲說了關於階層的主題我自己很喜歡也和導師說的一樣,她有了很高的高度,那種傾訴式的諒解讓人更能接受。

說到陳銘會被說雞湯,前幾天還和朋友聊到他的一個觀點,就是童年缺什麼長大了你就會想得到什麼,如果童年缺乏愛你就會長大拼命追求愛,如果缺乏物質你就對得不到物質而覺得不安全。很多時候你看辯論觀點更能產生共鳴。

還有就是席瑞,一個很溫和的辯手,記得當初他說學生的粉紅衣服特別感動,很多故事都藏在辯論裡,我想說每次看奇葩說都是感動和歡樂同在,如果說它有什麼內涵,我想說更多的是有一個綜藝節目讓你更多的瞭解自己,在看的過程中也是對自我的解讀,一個觀點正反兩面,我們可以隨時擺動因為潛意識裡我們也隨著辯論而思考。

我很喜歡奇葩說也希望更多這樣的綜藝出現,很多嘉賓很多選手都是自己行業的頂尖,看節目你能看到了解多少就是多少,我想這就是這個綜藝的內涵,所有人都在分享,最真實最詭異邏輯的東西。





週五電視機


內涵什麼的不知道,都是為了論題去辯,首先辯論有個辯字就會讓你明白,先有辯才有論。所以都是跟著論題去辯,並不代表個人真實想法。所以說內涵看不出來,然後因為太能言善辯,看多了就會顯得不真誠,初看會覺得特牛。有些選手特別能煽情,但是看的出都是為了辯而去辯,而且有一樣的套路,所以感動不到我。感覺適合學生黨看,年紀輕思維容易左右搖擺,看著節目會有參與感,想價值觀成型的人看就會覺得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演員。


年輕老哥哥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節目,水準相對於其他節目來說相當不錯了,能引導人樹立正確三觀的節目,主持人各方面綜合水平都比較高。

可以說是一檔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得到啟發和感動的高質量辯論節目。

很多人覺得奇葩說作為一個辯論節目,卻並不遵守辯論節目的規則,經常不按照牌理出牌,以感情判斷輸贏,讓節目看起來一點都不正規,失去了辯論的意義,但我卻不這麼認為,這檔節目的精彩之處,我感覺就是因為他不按套路出牌才出彩。

奇葩說的這個節目名字其實就告訴了觀眾,這不會是一個尋常的節目,本身走的就是非尋常的路線,而且人們如果真是想看辯論的話,直接就可以去看直接明瞭的辯論節目,這種節目也很多。

奇葩說的根本是用生活中的眼光,生活中的思想,告訴我們普通人的想法,而並不是用理論去取勝,我覺得這正是他吸引我的地方,而且五季看下來我們就能看出他緊跟當前社會話題,可見用心良苦,所以說這是一檔非常有質量的節目。

總結:

第一:節目獨特

第二:內涵充足

第三:導師肚裡有東西

第四:情節緊扣社會生活








帥狗黑皮


這個節目辦六季了真不是吹的,花拳繡腿,還有靠段子,油腔滑調混的,都死的很慘。別說辯論了,就是演講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有人一直在反駁你,估計一般人都會幹起來。


看到木木了嗎


《奇葩說》的辯手沒有辦法直接說有沒有內涵,“奇葩”的定義是說他們有不同於我們常態思維的觀點,這種觀點與內涵無關。我們很多人看《奇葩說》會覺得他們的觀點很新奇,是我們之前沒有想過或者沒有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節目的意義在於提出問題並提供可選擇的思考角度,能引發觀眾的思考就是它的價值鎖在了。

討論那些辯手是否有內涵,還要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內涵的,就我個人來看,內涵分為兩種:一種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學識淵博、閱歷豐富;另一種是尊重別人。看了六季《奇葩說》我最喜歡的選手不是名句頻出的馬薇薇、也不是演技派範湉湉,而是談判專家熊浩。他給我的感覺就是有內涵而不張揚,是一種自然散發的魅力。

他的title很多,可能是因為他是談判專家,他常常面臨比較緊急的場面,所以整個人的氣場是溫柔誠懇且堅定的,他的話語不會很犀利,但是能直接指出痛點,很溫柔也能給人力量。有一期,辯題是“職場菜鳥被前輩壓榨,要不要say no”中他提出了微光的觀點,“但是一個弱者在情境中,若想崛起,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儘量發光,你不是相信這個光可以照亮一切,只是因為,黑暗裡的一點點光,在遠方會特別耀眼。其他的光會看到你這扇光,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我們相互找到,然後我們一起發光,這種光才能把那個壓榨的陰霾照亮”,這段話很溫暖但是很有力量,包括後面他還有很多的觀點,也是如此。

《奇葩說》上不乏辯論高手,但是真正做到娓娓道來,擲地有聲的沒有幾個,嘶吼著喊出觀點的即使他觀點很優質,說服力總是有限的,因為聽眾彷彿在看一場戲,注意力更多的被肢體語氣所吸引。


影視喵小姐


我覺得《奇葩說》是一檔非常好的節目,很多內容都很有特色,辯手們看問題的角度也很新穎。

不同於一般的辯論節目,這是檔不按常理出牌的節目,所以才叫奇葩嘛。

節目的辯題其實都是日常比較受爭議的話題,選手們的角度也很新穎且犀利,經常會讓人感到原來也可以這麼看的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是一檔平時工作累了放鬆洗腦的好節目。


白玉盤


你自己去說一說,你就知道他們有多優秀了。它們之間排名再靠後的,也秒殺一片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